•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新时期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1-06-10 08:00: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政策导向。科学地探讨国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趋势,理性分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诸影响因素,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保持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趋势,影响因素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基础。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相继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适应民族关系发展变化、推动民族工作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科学地探讨国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趋势,理性分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诸影响因素,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保持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上趋于平等、经济层面上渐趋繁荣,文化层面上渐趋深入,社会层面上渐趋多元。
      1、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政治层面上趋于平等。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和巩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民族问题,致力于巩固和发展一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毛泽东多次强调民族间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在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帮助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发展经济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高度重视民族交往相关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处理原则。80年代初期,我国民族地区开始与经济发达地区建立支援、协作关系,正是这一处理原则的具体体现。1992年1月,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把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在这一重要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民族地区不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提高自主谈判地位,并进一步扩大了自主谈判的范围。时间进入新世纪,基于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的新趋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和谐”成为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各族人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交往。渐渐完善、明确的民族政策,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宪法和法律对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其政治参与权,使其既能参与国家政治体系,又能参与少数民族政治生活体系。而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体现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为坚持和完善此项制度,国家加大力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调动民族自治区政府运用和使用自治权的积极性,提高其行政职能和管理水平;并全力建设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政治层面上趋于平等。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经济层面趋于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加强。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之前,为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向少数民族地区流动较为普遍和频繁,而少数民族离开聚居地向内地流动较为鲜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内地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援加强,民族间的友谊加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到内地进行经济活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经济交往不断增强,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商品的流通以及技术和人才的流动。
      各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改革开放催生了民族地区“三开放”,即对内地开放、对国外开放、民族地区相互开放。其中,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活动也愈加活跃,跨地域、跨行业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得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体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地域封锁,在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资金运转、商品流通、技术交流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横向经济合作以及跨地域联合推动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经济交流。
      3.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层面上趋于深入。
      民族文化“全球化”趋势增强,融合度提高。文化是民族的,民族又是以文化为鲜明标识的,是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使人类文化交流的舞台扩大,并且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开放,国内主流文化、外来文化通过不同的途径向民族文化渗透和传播。各民族文化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超越了民族文化固有的地理疆域,不仅不断改造和创新着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在价值取向和评判中获得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本民族文化认同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强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于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并深化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大民族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加强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各民族生态、旅游、医药、节庆等方面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在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文化宣传和更为广泛的民族文化交流,使各民族人民逐渐能够以理性的目光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给予其他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并且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

    推荐访问:交融 新时期 交往 因素 变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