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巧用历史对联,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时间:2021-06-17 12:06: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历史课上如果恰当地引用有关的历史对联辅助教学,不仅可起到开拓思路、丰富知识、活跃课堂、增加趣味、寓教于乐的作用,而且还可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教育功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对联,对学生陶情冶性,劝学励志,培养高尚的情操
      如在讲蒲松龄《聊斋志异》时,可引用蒲松龄科举落第后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卒可吞吴。”引导学生,不管在什么逆境下,都不气馁,只要克服困难,胸怀大志,就会大有作为的道理。
      二、利用对联,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可引用当时光绪帝为邓世昌写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以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增强爱国情感。又如在讲“辛亥革命”时,告诉学生黄兴当时与孙中山齐名,他的贡献可引用长沙岳麓山黄兴墓前的对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黄兴的了解,又有利于情感教育的培养。
      三、利用对联,培养学生疾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
      如,在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可引用当时的一副对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 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共拿。”上联为日本人所写,为八国联军侵华壮威,下联为中国人所对,表明了中国人民抗拒侵略的决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四、利用对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引用这两副对联。一副是:“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救天皇。”另一副是当时成都流传的中华大地欣喜若狂气氛的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对联别致巧妙。上联三个国家名,其中“捷克”在这里却是“战胜”之意;下联三个城市名,其中“重庆”在这里却是“隆重庆祝”之意。人们在当时争相吟诵这精妙绝伦的两副对联,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五、利用对联,揭露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和卖国嘴脸,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如在讲“袁世凯称帝”时,可引用对联:“袁世凯万岁;中华民国千古。”这副对联,粗看是为袁世凯称帝唱赞歌,细看是揭露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虚伪和破坏共和的反动本质。这副精妙绝伦的对联,妙就妙在上下联字数不相等。意为“万岁”能对“千古”,“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六、利用对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祖国辉煌灿烂文化的认识
      如在学习“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时,讲到“楚辞、汉赋”,可引用对联:“屈原离骚传万代;相如一赋值千金。”讲到“宋词”时,可引用对联:“苏轼唱大江东去;柳永吟晓风残月。”这两副对联在加深了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理解的同时,还会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利用对联,反映旧社会人民的疾苦,向往自由民主的幸福生活
      如在讲“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时,可引用当时国统区人民的一副对联:“这征税,那征税,除却菩萨都征税;英自由,美自由,只有国人不自由。”再现了当时国统区人民政治上无自由,经济上饥寒的血泪史。使学生受到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八、利用对联,对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如讲“井冈山会师”时,可用1928年朱德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伙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从而增强了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引用历史对联进行教学,就是要通过对联艺术,把学生引入到当时的氛围中去接受感染,从而增强历史课的教育功能。引用一副好的对联,能收到多方面的教义。应该注意的是历史课中引用对联只是一种辅导教学手段,使用时要忠于教材,不能喧宾夺主;选联要精,用联要巧,对其艺术技巧可作简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联语的含义。
      
       (作者单位: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历史 对联 巧用 课堂 效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