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民国广东侨资垦殖农场的教育政策分析

    时间:2021-06-06 12:0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以华侨捐资为基础在粤北地区设立了若干侨资垦殖农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农场主管机构仍制定了完善的教育政策,开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这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活动也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民国时期,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粮食危机和难民难侨安置问题,在社会各界广泛倡议下,广东省政府利用华侨捐款,重点在粤北山区设立了若干垦殖农场,并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这一举措在解决难民难侨安置、争取侨胞支持、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时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尽管面临战争、资金匮乏、人才不足等诸多挑战,而侨资垦殖农场的教育仍被置于重要的地位,并作为系统的政策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对于当时教育政策的背景、理念和具体举措上的深入分析,或许对今天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方法仍有启示和借鉴。
      一、侨资垦殖农场开设的缘起和经过
      以安置难民难侨为目的广东侨资垦殖农场设立于抗战时期,主要有“三区一场” ,即:英德走马坪垦区、连县龙坪垦区、曲江马坝垦区及南华林场,他们都位于今天粤北地区的韶关、清远两市范围内。这些农场(含林场)总面积约5万余亩,抗战时期安置人数最多时达到1300余人,除部分是当地农民外,绝大多数都是难民和归难侨。
      广东侨资垦殖农场的设立缘起于抗战爆发后的战争形势。1938年10月珠三角城市相继“沦陷”后,当时的广东省政府被迫迁往粤北,控制区缩减到粤北、粤东、粤西地区。随之国民政府控制区域的粮食危机和难民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开发粤东西北地区的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当时社会各界的共识。应对捉襟见肘的启动资金,广东侨务部门决定发挥“第一侨乡”的优势,派员赴海外发动华侨捐款。美洲各地侨胞慷慨解囊认捐,由此拉开了广东省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开办侨资垦殖农场的序幕。
      侨资垦殖农场于抗战中艰难发展。在抗战期间,广东省政府以所募集的华侨捐款为基础,在粤北地区设立了三个垦区、一个林场,陆续安置难民和难侨。在各垦区内先后建设了住宅、学校、医务室、办事处等基本生活设施,修建了一批道路和水利工程设施,安置难民、难侨1300余人。在艰难的抗战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经营管理政策,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抗战胜利后,侨资垦殖农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抗战后期,日军对粤北地区的疯狂进攻,使各垦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恢复,各垦区在战后继续得以维持和发展。但随着战后复员活动的开展,难民回到家乡、难侨返回原地,侨资垦殖农场的农农户规模不断缩小。
      二、侨资垦殖农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总体设想,侨资垦殖农场主管部门在曲江马坝、英德走马坪、连州龙坪三个垦区推行小学教育、成年教育和社会教育,在马坝南华林场推行工人识字训练。具体来看,侨资垦殖农场的教育工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区适龄学童一律入中心小学读书;2.厉行社会教育,如识字运动巡回演讲;3.成年文盲施行教育训练班;4.联络垦户注重家庭教育;5.向农民传授增加粮食生产、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技术等等。
      为了强化具体实施,主管机构专门颁布了《广东省侨资垦殖委员会所属各垦区垦民教育实施办法》,以此达到普及文化教育,增强垦区农户的纪律性、农业生产技能、文化知识等的目的。
      普及学校教育。在所属农场中分别设立走马坪、龙坪、马坝中心小学,对区内所有学龄儿童施行义务教育,也部分招收附近乡村的失学儿童。规定适龄儿童及16岁以下未完成小学教育者,均须入学。学校对学生全部免费,并提供书籍、纸张等。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稳定,各农场专门划出田地作为校产,以田租收入为稳定来源;不足部分,则由合作社公益金,或临时捐助来补充。位于粤北连州的龙坪垦区在战时被称为“避秦胜地”,全区共有400人,1946年时垦区内的小学招收学生50余人。
      重视农场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各农场新接收的成人农户,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行为习惯和农业生产技能,分男子与妇女班,分期举行。首先进行的是思想教育,按照“亲爱、清洁、卫生、服务、对人、接物、立德、修业、康乐”等方面分别开展,重在培养农户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其次是“生计训练”,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成年补习教育,并无固定书本教材,围绕生产需要而开展,例如书写、珠算、农业技术等。要求各墾区办成年教育班,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向农民教授农业知识与技术,对农民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考察当时所列出的项目,主要有:烟草种植、烟丝制作、农产品加工、牛羊医治技术等。
      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受到格外重视。为充实垦民生计知识与技能,培养垦民自治能力,建设自给自足之新农村,《广东省侨资垦殖委员会垦民训练设计纲要》及《垦民训练设计第一期实施程序表》先后颁布。要求第一期训练以技能培训为主、思想教育相辅并行;家庭式、学校式、社会式等教育方式相辅运用;在讲授方法上注重实物标本,采用容易为农户了解的方式方法。还规定了要根据各区场实际情况编纂关于垦殖须知、棉麻豆麦四类作物浅说等内容的教材,绘制图表,举办“讲习会”等具体工作步骤。明确了“讲习会”由侨资垦殖机构主管组组长担任主任,各垦区主任担任副主任,训导员担任管理员,中心学校教师担任教务员,技术人员担任助教。
      学校教育以外的侨资垦殖农场教育,从后续的实施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荒地开垦、土壤改良的指导。指导农户合理选择耕作方式,定期完成荒地开垦工作。根据各垦区耕地与农户的实际情况,耕作方式被分为单独耕种和合作耕种两种。对于劳动力充足、耕作经验丰富的农户,可单独耕作,限期完成耕地的开垦;对单身农民或劳动力不足的农民,采用合作耕种、互助经营的方式。针对新开垦荒地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农场采购各种肥料指导农户合理施肥,以改良土壤、增加产量。例如,各农场技术员指导督促农户制造堆肥,以补充有机肥的缺失;在播种前焚烧荒地杂草均匀加入土中,以补充钾肥;在土壤中施用适量的石灰,以中和强酸性土质。等等。

    推荐访问:侨资 垦殖 广东 农场 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