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高扬的旗帜,光辉的历程

    时间:2021-06-03 12:02: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为了改变农牧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政治上当家做主的农牧民实现在文化上的翻身解放,改善和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在自治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为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维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50多年来,除了为基层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服务,乌兰牧骑还两次大规模到全国巡回演出、到50多个国家及地区作文化交流演出,在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50多年的光辉历程,显示了乌兰牧骑强大的生命力。由创建初期的苏尼特右旗和翁牛特旗2支队伍21名队员,发展到今天74支队伍2800多名队员:由一辆马车上的文化轻骑队,发展为植根自治区农村牧区的独特民族文艺团体:由内蒙古走向祖国各地,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从草原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的知名品牌。
      
      一、乌兰牧骑的基本经验
      
      (1)把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同内蒙古农牧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开拓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的发展途径。作为文化轻骑兵,乌兰牧骑从内蒙古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和实际需要出发,以机动灵活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
      (2)把长期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全过程,融会到乌兰牧骑的全部活动中。送歌献舞至千家万户、辅导群众文艺队伍、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多种爱民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的家中,情系农牧民,服务农牧民,与农牧民建立起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这是乌兰牧骑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喜爱的根本原因。
      (3)把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轻骑队特点,凝聚为乌兰牧骑植根基层、艰苦奋斗的建队方针。在队伍建制和服务方式上,主动适应内蒙古农牧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殊环境,开创了基层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50多年来,乌兰牧骑走遍全区各地,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辅导农牧区业余文艺骨干74万多人次。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0多万场次,各民族观众总数达两亿一千二百多万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4)把内蒙古民族民间艺术同农村牧区现实生活主旋律相结合,形成独具民族神韵、生活气息浓郁、时代特点鲜明、演出机动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乌兰牧骑艺术风格和文化品格。乌兰牧骑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民间中传承借鉴,开拓了民族艺术发展的新路。50多年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精品节目,已成为当代中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品牌。
      (5)把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为乌兰牧骑基层服务的工作重心,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农村牧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乌兰牧骑为农村牧区提供综合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创作方面,注重反映农牧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注重表现改革开放进程中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新变化;在演出方面,通过到基层公益性巡回演出、对外交流演出、节庆演出、旅游或经贸接待演出等多种形式,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宣传服务方面,把重点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经济信息、科技知识和致富门路上来,为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6)把乌兰牧骑作为民族艺术人才和文化骨干成长的金色摇篮,通过实践锻炼和培养提高,造就了一支服务基层的过硬队伍和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5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伍中涌现30多个全国文化战线先进集体和全区“十佳乌兰牧骑”;涌现出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以及德德玛、拉苏荣、图力古尔、牧兰、金花、道尔吉仁钦、巴达玛、达日玛、那顺等一批享誉草原的民族艺术家;向文化战线和其它战线输送3700多名一专多能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推动了民族文化工作的发展。乌兰牧骑的精神和作风得到了广泛传扬,“乌兰牧骑”这个光荣称号已成为深入基层巡回活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代名词。
      (7)把深入基层服务和开展文化交流结合起来,坚持“走下去”与“走出去”协调互补,使乌兰牧骑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乌兰牧骑以扎根农牧区进行公益文化服务为主。同时广泛并展文化交流恬动,成为内蒙古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排头兵与轻骑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文化劲旅和文艺先锋。
      
      二、乌兰牧骑的发展机遇与面临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大力推进,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时代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是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创新的历史机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信息社会使基层文化需求多元化,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乌兰牧骑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乌兰牧骑原有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急需认真解决。
      。
      (1)定位认识模糊,影响发展思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对乌兰牧骑的定位产生了模糊认识。有的认为乌兰牧骑是政治宣传工具,早已过时;有的认为乌兰牧骑是一般文艺团体,全都推向市场。这些模糊认识影响了乌兰牧骑正确的发展思路。
      (2)面對发展态势,分类指导不够。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区各地又陆续恢复和建立乌兰牧骑,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市区乌兰牧骑蓬勃发展。但在总量增大的同时,如何优化质量,维护提升乌兰牧骑这一文化品牌,急需切实可行的分类指导办法和措施。
      (3)基层服务滑坡,财政投入不足。近几年来,乌兰牧骑下乡为农牧民演出场次减少,甚至有些乌兰牧骑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忙于接待迎送、淡化了与农牧民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游离了基层服务这个重心。

    推荐访问:旗帜 光辉 历程 高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