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时间:2021-06-03 04:00: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去”,看似简单,内涵却十分丰富,这既是群众观念的体现,又是根本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也彰显广大基层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在推进宁乡实力园区、新型城镇、美丽乡村三大建设向广度深度高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准确把握好“来”与“去”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参与、支持、推动三大建设的磅礴力量。
      基层干部不等于接地气的干部
      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长年身处基层,自然最接地气。殊不知,少数基层干部与群众并没有多少接触,也不被群众所接受,眼睛向上,双脚踏空,只是身在此山中而已;少数党员干部把接地气当成赶时髦,热衷于搭“花架子”,表面轰轰烈烈,对群众诉求就是不解决,成了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的只做“倾听者”,笔记记得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拿不出破解之道;有的喜欢开空头支票,群众面前拍胸脯,回去之后拍屁股。这些做法,不仅“地气”没接上,还会失信于民,让群众寒心。只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接地气才能真正接得上、接得通、接得好。
      习近平同志考察武汉市民之家,一句“美女,你好”,令群众倍感亲切。可见,干部说话接地气多么重要。工作实际中,一些干部却只拿自己当“干部”,不愿将自己视为群众一员,官话、空话成了干群之间的“绝缘体”。有群众说,空话、套话还不如“脏话”,那好歹是个人的真实态度。当然,脏话不应该说,但说明群众对空话、套话厌恶到了何种程度。要学习群众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听起来有味的话。对群众说话,得考虑人之常情,要把群众最关心的内容讲明白。
      真挚而深厚的百姓情怀,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这种情怀,要用心去培育、用爱去凝聚、用情去维系。有群众说有些干部下基层“人来心不来,来了也白来;身到心不到,到了也白到。”广大干部要带着感情办实事,带着责任解民忧,带着期盼帮民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最担心的就学就医、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社会治安、邻里纠纷等问题;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多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朋友、做知己。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只有“零距离”接触群众,才能看到老百姓吃的什么饭、穿的什么衣、住的什么房、走的什么路,才能了解老百姓的心愿,感受到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在这种走动交流中,群众情绪得到疏导、心扉逐渐打开,群众与干部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感情就会越来越深。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习近平同志说过,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当前,在三大建设推进过程中,宁乡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认识是到位的,群众投身三大建设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要持续形成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克服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点淡薄的问题,坚决纠正自以为总比群众高明,“老子天下第一”的错误态度,改变对群众指手画脚,做事想当然,包办公众利益的做法。如果不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到头来就会费力不讨好。
      真正的大智慧,总是深蕴于民间和民众中。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群众就是我们植根的土壤和智慧的源泉,应始终清醒认识到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当前,我们铺排了炭河古城、香山教育城、道林古镇等系列战略项目,作出了特色城镇群、全域景区化、“千手”系列工程、片区扶贫攻坚等战略部署,这些项目的推进、这些部署的落实,无可避免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要攻克,只有贴地行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我们的思维才有灵气、决策才有底气、发展才有士气。在群众面前,决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同志早就发出过警告:“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有同志感慨,“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所以,越是基层干部越要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群众对这件事情会怎么想,把自己当成群众,当成群众的小学生,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推进工作、发展事业的根本依靠,更是推动三大建设的真正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办法少了,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到群众中去请教。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三大建设沙龙作为群众的民主之屋和智慧之窗,以活泼多样的形式,激发了群众活力。特别是美丽乡村沙龙,汇集了诸多管用的土办法、好办法、巧办法,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群众建设家园的内在需求,更激发了社会各界齐心聚力的热情和行动。去年以来,全县群众自投劳工50余万人次,捐资集资过8000万元。评选出的首批社会贤达,既当好了党委政府基层治理的延伸手臂,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带头捐资捐物,掀起了一轮轮建设热潮。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面对由“命令”和“管理”向“服务”和“治理”的转型期,能否持续、全面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三大建设的热情,广大干部就要牢牢把握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小清新 大情怀 多面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农村基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认同日趋多元。基层干部要做好工作,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储备,提升工作水平。随着近年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机关干部往往学历较高,知识、观念等营养比较丰富,而基层经历、基层情怀、基层意识、基层方法等相对不足,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时常作怪,从前出现的蹲点干部连夜动员群众“敲碎石灰”的笑话,依然变相存在于工作实际中;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大半辈子都在农村转,基层工作就是三瓜两枣那么回事,对新事物、新理念没有开放意识、宽广胸怀去接受,囿于井蛙之见,按部就班走老路,“我的地盘我做主”,工作出现碎片化,经验主义、事务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有所抬头,一通盲目瞎干,最后发现方向不对、留下发展包袱。凡此种种,都是基层工作的大忌,需要我们始终以辩证思维,准确找到着力点和平衡点。

    推荐访问:群众 中去 中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