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揭秘战争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

    时间:2021-05-25 16:04: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捧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葛红国和创作员刘跃清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上甘岭43昼夜》,目光随惊心动魄的文字穿越历史的崇山峻岭,定格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版图上一个没有标高的地方——上甘岭。
      正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中国军队打赢了一场国力和军力严重失衡的战争,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自此,上甘岭战役以及这场战役孕育的“上甘岭精神”,共同融铸为一座矗立在中国军人心中的不朽丰碑。而美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战争解决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终成梦想,时至今日他们仍想不通,“上甘岭防线为什么突不破?中国军人为什么不怕死?”
      该书记录的战斗精神力透纸背,契合了当前全军开展的关于战斗力的群众性大讨论。从根本上说,再现上甘岭战役这段辉煌的战史,在当前的战略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将强军目标融入血脉、付诸实践,再铸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坚盾利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我对这部作品一直充满期待。
      以战役日记形式书写上甘岭战役,既简单又艰难,简单的是不必费尽心思去构建文章的框架,只需占有和组织史料;艰难的是,如何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和记录这场战争,挖掘其丰富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该书用5大章节50小节,多视点记录了从上甘岭战役打响至结束的这43个昼夜发生的故事,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这段光辉战史,使我军坚守与反击、直至完全巩固阵地的战役过程跃然纸上。在第9小节,有这样一段文字:“步谈机的鞭形天线像绳索一样柔韧,可以卷起来。步谈机员将天线拴在手榴弹的木柄上,扔出洞口,敌人一来,就大声呼叫:张庄,张庄!我是李庄,门口尽是苍蝇蚊子,快洒药水。”这些文字既没有欲语还休的局促,也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矫情,清晰勾勒出战场上指战员为了保护坑道口,请求炮火支援时的生动场景,彰显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情怀,同时可以引领读者的思维穿越文字的密林向历史纵深进发,增强了作品的文学品性。
      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品,需要通过结构、人物、情节等文学元素,将战争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此,作者一边向史书、档案以及回忆录等史料找佐证和素材,一边花心思和气力对那些健在的历史人物进行访谈,从众多战争亲历者对其亲身经历的回味反思中去重新感受和把握历史上的人与事。作者为我们送上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文字:1952年11月26日,15军公布上甘岭战役战绩:在43天战斗中,共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其中营以上进攻25次,营以下进攻650次,还有多次反击。毙伤敌2.5万余人,敌伤亡率为40%以上,日平均伤亡数为592人;我共伤亡11529人,伤亡率20%以上,日平均伤亡268人。其中12军伤亡4263人,歼敌1.2万人。揣度这些数字,仿佛走进苍茫深处那43个昼夜,感受那血肉成城的战争场面,体悟到那场震古烁今的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我军的军魂,是用热血浇灌、用生命铸就的!作者还以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发的口吻,讲述了曾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苹果的故事》,通过真实人物及发生在人物身上的真实故事,对历史故事进行消化理解:这“一个苹果的故事”至今还在一代代官兵嘴上、心里传递,滋养着人民军队的战斗精神!写出了历史的当代性,拓宽了作品在纪实和文学两个层面上的向度。
      基于第一作者葛红国对当下所处历史方位宏观、全面、深刻的认知,以及第二作者刘跃清编纂军史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厚经验,为著述本书提供了深广的思想资源和情感体验。他们不满足于躲在故纸堆里写“春秋”,而是在穿梭于战场“硝烟”之后,不时地跃出历史“堑壕”,时而像是一个历史学家在调和历史遗留问题:“其实12军和15军这两支兄弟部队就此从来没说过什么,一直是那么谦虚团结。有什么好说的呢?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而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士在对这场战争做总结陈述:“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志愿军在战略、战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范例,更主要的是战士们那种慷慨赴死,气贯长虹的豪迈气概将永载人类史册。”时而又像一个情感外泄的军旅诗人在营造生死场上最美的诗意:“‘祖国’这两个字,对于当年的志愿军战士来讲,绝不是抽象的名词。那时战士们提笔给家人写信,首先在信封上深情写下祖国二字,然后才写具体地址。战场上最流行的一句富有诗意且充满感情的鼓动口号是:你身后的小道通向祖国!”这些描写将个人对历史的思索深刻地融汇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中,体现出作者宏观把握历史的功力,显示出信步历史甬道的气度。
      责任编辑:梁 粱

    推荐访问:揭秘 真相 神话 战争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