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探析

    时间:2021-05-23 20:03: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05年以来,美日印等国家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本文从全球层面、东亚地区层面和中国国家这三个层面,概括了其出现的背景;从战术、战略和心理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中国军事威胁论”影响到了中国外部舆论环境,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影响中国军事外交。为更有效地应对该论调,我们不仅要“做好”,而且要努力“说好”。
      关键词:中国军事威胁论;背景;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E0-0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2-0093-04
      
      “中国军事威胁论”是西方涉华舆论中的老论调,且经常旧曲新弹,变换花样。2005年以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军队实力发展、相关军事活动等领域进行无端猜疑、诋毁和指责,掀起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上述国家军方中的保守势力、议会中的“对华强硬派”继续充当主力军,一些保守派的智库、学者、退休官员和媒体则充当了智囊和扩音器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认清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危害,作出有针对性回应,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一、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一)多层背景
      表面上看,2005年以来的5年时间并不算长,但作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层面、地区层面以及中国本身在这段时期都经历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以上三个层面提供了中国军力发展的时空背景,也是外部世界观察中国经常采用的坐标系。
      在全球层面,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这段时期的“主旋律”。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重心总体上由西向东的转移趋势在加速,中国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华盛顿共识”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从国际政治角度看,近年来,大国关系和国际战略格局的重组进程在加快,国际力量重组导致了得势、守势、失势和弱势这一“四势群体”的形成[1]。中国、印度是“得势”群体的代表,美国是“守势”群体的代表,日本则是“失势”群体的代表;从全球安全角度看,一方面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围绕战略资源、战略要地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加剧。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大国纷纷调整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加大国防投入;从全球文化角度看,一方面出现了文化大交流、大融合趋势,同时文明间的隔阂与冲突趋势也不可小觑。对于中西方国家来说,一方面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相互的了解在增多、共同认知在增强,但同时,文化之间的碰撞也频繁出现,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形象与我们的自我认知存在巨大落差,这种差距短期看来很难弥合。
      在东亚地区层面,作为中国实现真正崛起的地缘依托,东亚在这段时期也经历了较为深刻的变化。2005年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融入地区发展的良好条件。第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这是双赢的过程,维护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是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第二,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赢得了台湾地方领导人的选举,为两岸关系升温创造了条件。2008年12月,两岸实现“大三通”;2010年6月29日,两岸正式签署ECFA协议。两岸关系的转暖,限制了外部势力操控两岸关系议题的空间。第三,中国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在周边国家总体得到改善。当然也要看到,东亚地区安全局势在进入2010年以来,因为美国的强力介入,变得更加复杂,中国的战略安全压力增大。美国通过对台军售、美韩军演、美日军演、美越军演等系列活动,恶化了中国与日本关系,离间了中国与东盟关系。此外,日本一直致力于提升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其军事影响力在近年也逐步向印度洋和非洲东海岸扩展。印度军队尤其是海军的力量发展引人注目,对印度洋的控制力明显加强。
      在中国国家层面,总体上看,2005年以来的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家发展上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对中国来说,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奥运会和世博会相继成功举办,2010年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使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反观美国,虽然也是“热点”,但却是因为问题丛生:迟迟走不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又陷入“次贷危机”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的泥潭。2009年奥巴马在高举“变革”的旗帜下上台,但经过两年之后,人们发现,变革之路依然遥远。具体到军事发展方面,中国在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中,顺势而为,全面加强了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世界见证了中国军力和中国综合国力的进步。
      (二)纵深原因
      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在上述背景下,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在战术层面、战略层面和心理层面,分别表现为:
      在浅层次上,即战术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家内部相关群体和部门的利益。在美、日、印等国家,始终存在着一股力量较强的“对华强硬派”,尤其是在军方和议会中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不了解中国,实际上他们也并不是真的相信与中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甚至他们当中也有人很喜欢中国,但他们还是会时不时地跳出来指责中国,原因很简单,他们首先要服务于国内选举政治的需要。这些“对华强硬派”炒作关于中国的各种负面议题,尤其是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以便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以期最终赢得选民的支持。这实际上是他们利用民众的无知,绑架民意的做法,但屡试不爽。此外,炒作中国的军事威胁,还能直接满足军工等相关部门的利益。例如,美国军方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的指责,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不断增加国防开支,研发新武器,满足在美国政治中占据特殊地位的军工部门的利益。
      在中层次上,即战略层面上,主要是为了打压、围堵中国,挽救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下滑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他们制造和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可以说是通过策略上“先发制人”的打击,把“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成一个地区或全球舆论焦点,把中国置于“被告”地位,剥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把“中国军事威胁论”当成中国发展的“紧箍咒”,最终达到打压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目的。通过这种舆论造势,意图达到妖魔化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扭曲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意图达到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目的。此外,通过这种舆论造势,还意图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对于日本和印度来说,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还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即为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寻找托辞。
      在深层次上,即心理层面上,是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对中国模式的担忧以及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体现。总体上看,新一轮“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出现,不仅是在军事上将中国视为潜在竞争对手,更深层次上则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中国看成是全球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的强劲竞争对手。这是西方国家冷战思维在当前的表现,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担忧及其奉行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冷战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遏制战略摧毁了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继续寻找所谓的“敌人”,经过剔除,中国似乎成了最佳人选。尤其是自2004年雷默提出“北京共识”以来,西方政客不断声称“华盛顿共识”正在受到“北京共识”的挑战。让西方政府更为焦虑的是,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西方最为糟糕的十年,是“失去的十年”,而恰恰在这个时期,中国模式兴起并已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吸引力。给中国抹黑,制造“中国军事威胁论”,成为他们争夺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伎俩。此外,也反映了西方所奉行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逻辑。美国军方和其他保守派势力一直以现实主义为理论依据,相信国家间政治的本质是以实力争夺权力和利益,尤其是倚重和推崇军事实力的作用。主张美国等国家应早做准备,通过巩固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深化美日等地区军事联盟等手段对中国加以“围堵”。

    推荐访问:探析 新一轮 威胁论 中国军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