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土地改革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1-03-25 00:01: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道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正是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根本保障。因此,研究土地改革对新民主主义胜利的重要作用就非常具有历史意义。
      关键词: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封建主义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最坚定的同盟军和依靠力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必须了解到中国农村的现状和中国农民的最迫切要求。在中国,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关于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因此,农村斗争的关键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在中国这个农民大国里,谁能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的支持,谁就是革命的最终胜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一部中国的土地改革史。土地改革对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农村土地的重新分配,改变了农村原有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瓦解了敌人统治的经济基础
      早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就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在总结了前一段时期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等一系列关于土地改革的法令。从此以后,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运用土地政策让农民取得土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斗争胜利的重要方法。革命发展到哪里,土地改革就进行到哪里。在不断的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下,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在农村土地产权中的比重越来越少,大量分配到农民手中。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土地问题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在政治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它兼顾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是党在民族矛盾突出的条件下处理土地问题的重要政策,把民族战争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的结合起来。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适当地调节了各抗日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有利地团结各阶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两军对峙,内战迫在眉睫。中国共产党适时更新了土地政策。例如《五四指示》,把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将土地改革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中国土地法大纲》中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阶级的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1]这些规定直指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大纲》颁布以后,在解放区内掀起了土地平分的浪潮,农民获得了土地,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关系。随着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地主阶级逐渐被消灭。土地改革实施以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贫农的经济地位普遍上升,中农成为农村人口的大多数。
      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力量对比,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遭到毁灭打击,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地主阶级也被大量消灭。经过土地改革的解放区,地主阶级被消灭,封建阶级关系大势已去,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对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也起了分化瓦解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士兵原来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一旦了解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立即军心动摇,军队抵抗意识薄弱战斗力下降。这样,既瓦解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也间接地削弱了敌人的军事力量,还为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和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扫清了障碍。
      二、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又是共产党进行战争动员的重要手段
      土地改革实施以后,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物质资料的生产大大增加,为人民军队提供充足的后勤供应。离开了土地改革所激发起来的农民的积极性和动员起来的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共产党想要在军事斗争中战胜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调动起农民进行生产积极性,全力支持抗日战争,同时照顾到封建地主的利益,保障了他们的土地所有权,不仅使得他们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顺应时势,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土地政策,把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所以说,没有适应形式的土地政策,就没有团结、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战也不可能赢得最终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不仅仅是土地的分配政策,它同时也是实施战争动员的最重要的手段。解放战争当中,国民党拥有数量占优、装备占优的军队,但是仍然被数量少、装备差的解放军击败。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抓住时机适时调整土地政策,调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革命热情,使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壮大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在土地改革中,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粮食、房屋。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以“保田参军“为口号,风起云涌般参加部队,处处上演送子、送夫参军的热烈场面。反观国民党,由于代表大地主的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土地政策,坚决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必然得不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翻身农民组成的人民军队,认为战争目的明确,不仅数量多,而且斗争坚决,国民党陷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失败也是必然的。
      三、全面改造农村政权和社会,提高了共产党的权威,为真正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封建王朝很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集权统治,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手段实行着有效统治,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在交通闭塞和通信落后的条件下,中央政权若想将权力辐射到国家的每个地方不但成本巨大,而且也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农村一开始就远离国家政治中心,再加上中国古代“皇权不下乡”的潜规则,导致几千年来农村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封闭,并逐渐形成了稳固而有效的农村社会秩序和运行方式。任何新的政治势力想要在农村立足,就必须对原有的政治组织进行彻底的改造,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系,树立自己的权威。中国共产党也意识到必须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农村真正地站稳脚跟。
      而且,真正在农村中掌握权力的人必然是土地的拥有者,农村的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权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地主们往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成为农村事务的操纵者。所以要想获得农村的控制权,必须改变原有的经济关系。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使得地主在农村中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了。通过发动土地改革,共产党开始对农村进行直接控制,破坏了农村原有的政权结构。在土改当中,共产党非常注重在农村发展党员和建立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并且通过基层党组织来领导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是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它又不仅是土地改革的成功,实现广大农民的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动员起了农村中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新政权在农村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第207~208页.
      [2] 刘统.华东解放战争纪实[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 刘勉玉.土地革命战争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杨世梅.论土地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前沿[J].2006(11).
      [5] 何健.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大变革.毛泽东思想研究[J].2001(04).
      [6] 柯友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改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湖北师范学院学报[J].2001(03).

    推荐访问: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改革 重要作用 胜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