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南京篇_蛮族勇士 南京篇

    时间:2020-08-17 07:2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城市档案   南京市,别称金陵、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   “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的南京,是著名的“十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多次更换城名,“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尔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
      城市地理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稍冷,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城市面积
      6597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
      758.9万人
      
      一个从日本鬼子刺刀下
      逃走的汉子在梦中
      失魂落魄地穿越十朝古都
      南京南京
      哀兵必胜
      ――海默《问城:南京》
      
      市花
      梅花
      城市定位
      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城市名片
      船菜钟山韩东叶兆言孙中山雨花台石头城中山陵明孝陵《桃花扇》秦淮河雨花石明城墙玄武湖玄武门夫子庙莫愁湖栖霞山金陵古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太平天国《文心雕龙》《儒林外史》《金陵晚报》婉约词派金陵折扇熊猫电子丝绸制品明故宫遗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悲壮落寞的南京:你为何如此伤感
      南京有老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风雨钟山,让人浮想联翩。
      南京是一个怀旧、伤感而浪漫的城市,这个城市的人似乎还没有从昔日的辉煌和悲伤中走出来,似乎试图用一种“慢”节奏对抗不可抵挡的“快”节奏,有闲心和闲暇的时候,到南京著名的1912酒吧街去坐坐,似乎真的能重新回到久远的过去。
      南京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公元前472年建造城邑起,已有接近2500年的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齐、宋、梁、陈六个王朝在此建都,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史称南京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历时450多年,建都的历史仅次于西安和北京。
      如今,南京在辉煌的表情背后竭力隐藏着一颗失落的心。
      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国民政府开始至今,南京、上海和杭州三大城市的排名,从“宁沪杭”到后来的“沪宁杭”,再到如今的“沪杭宁”,一路下滑,南京作为江苏“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这个曾经以“中央”命名的地方,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时下的经济实力居然落在了本省的苏州和无锡之后,人均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被常州、扬州这样的小城赶超,失落感油然而生。
      南京是六朝都会,曾经拥有无限的荣耀和辉煌。但由于各个朝代均以短命告终,加上历史上以太平军和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几次屠城行动,给南京人的心头抹上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场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大屠杀给南京留下了时间和岁月几乎无法愈合的伤痛,难怪就是在火热的夏季,南京的天空也常常是风吹不散的阴沉和凝重。如今,南京亚洲最大的慰安所“利济巷2号”已被拆除,“利济巷2号”是惨绝人寰的侵华日军血腥罪行的铁证,南京人是想彻底忘记那段令人伤痛的岁月。《新周刊》曾经把南京评为“中国最伤感的城市”肯定有它的道理,夫子庙和新街口的热闹虽然不是虚构的,但漫步在这座城市里,一种古老的气息挥之不去,一种伤感的情绪挥之不去。
      虽说把南京建成一个国际大都市是今日南京人的目标,但要让南京人走出那沉重而伤感的历史是要付出代价的。听说南京人对“忧伤王子”齐秦喜爱程度远胜于其他城市,我想这其中肯定自有它的缘由。
      一块在历史上曾经被夷为平地的土地,一块发生过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惨剧的土地,一块遭受过血与火洗礼和浩劫的土地,无法不伤感。
      六朝古都的南京:从未像现在这样尴尬
      其实,国民党从南京狼狈逃窜到台湾,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南京人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失落,南京人最大的失落感首先来自上海势不可挡的神奇般的崛起。100年前,在上海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时候,南京就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100年后的今天,南京去许多地方都需要到上海转乘,南京的历史地位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尽管还怀抱着南京军区这块大牌子,整个华东六省的军事还归南京管辖,但在和平年代,哪还有虎踞龙盘的豪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毫无疑问已旁落于上海。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的确是尴尬的。南京著名作家叶兆言颇有见地地说:“在全国的这个大棋盘上,南京注定只能是大上海的一个陪衬,在长江三角洲,不可能需要那么多的大都市。”苏南的无锡等发达城市好像常常忘了南京是自己的省会,居然公开叫嚷着要做上海的“后花园”,一点都不把南京放在眼里。在长江三角洲,牛气冲天的上海已经把南京压得喘不过气来,许多国际性企业在华设置分支机构的时候,从上海到武汉沿长江逆流而上,绕开了南京。苏南的城市抱成团儿,苏北的城市又不认为南京是自己圈子中的成员,身为省会城市的南京,在全省的地位处于中游,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当上海在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中国城市前列的时候,当苏州在复古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的时候,南通的“亚上海”城市建设目标也大大削弱了南京在省内的经济辐射能力,南京很难在省内确立经济中心的地位,似乎是无所适从了。
      平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平庸。南京人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一直不强。与上海相比,憨厚质朴的确是南京人的文化个性特征,但同时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也成了今日南京人必须检讨的问题。
      南京的定位始终不准确,也一直在变,一会儿要建国际大都市,一会要包装六朝古都,如今站在紫金山主峰上往下看,望着脚下古典建筑和现代大厦比肩接踵、乱中无序的城市建筑格局时,我们无法给眼前的南京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南京处于南北交会之地,驳杂的胃口直接形成了南京不伦不类的文化品格,北京、上海流行什么,南京就流行什么,广州、深圳吃什么,南京就吃什么。南京曾模仿大城市,把新街口规划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圈,由于大大超出了市民的消费能力,结果是许多商家难以生存。
      文化古城南京:在城市改造的大旗下斯文扫地
      南京,这座伟大的城市在建城过程中曾经历过三次强暴,最早在隋代曾被夷为平地,第二次是太平军的摧毁,最近的一次竟然是现在的南京人。
      最让人感到滑稽的是,建于南唐时期的玄武桥(俗称北门桥),如今已变成了让人叹息的“半桥”。何为“半桥”?原来现代南京人为了修一座新桥,必须毁掉古桥,引得民间骂声一片。万般无奈之下,充满“智慧”的设计者想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古桥拆―半、留一半,新桥一半建在古桥的原址上, 一半建在空阔处。滑天下之大稽,南京原有“48景”,现在该改成“49景”了。
      在公元4~6世纪,南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如今到南京旅游的外地人都有些失望,总觉得现实中的南京与想象中的南京有着很大的距离。秦淮河是南京人的母亲河,这条曾让朱自清和俞平伯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比试作文的秦淮河,曾经由于严重污染备受诟病,被讥为“秦淮沟”。好在南京市政府早已开始重视打造这张著名的“名片”了,决心投入巨资还给人们一个水清柳绿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如今虽然经过多次改造,河道和两岸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内秦淮河已有了一些“桨声灯影”的味道,但昔日秦淮河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而且外秦淮河的整治积重难返,成了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彻底治理外秦淮河就意味着市内所有的传统工业都要全部迁到市外,这又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
      不仅如此,南京固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请看看中山门附近五十多层的希尔顿酒店,高大雄伟,鹤立鸡群,然而在中山门一带有着博物院、档案馆、明故宫的古典建筑群中,它像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显得非常滑稽可笑,更要命的是严重地破坏了这一特殊文化空间的观赏性。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在罗马斗兽场边上矗立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将会是一种什么效果。
      再到玄武湖看看吧,美丽的湖光山色已经不存在了,往日明镜般的湖面早已成了一张永远洗不干净的脸,脸上浮现的永远是发黑的城市建筑的倒影,玄武湖的状况的确正在改变,但还非常不令人满意。为了拓宽道路,曾经令南京人自豪的梧桐遮日的景观一去不复返,弄得市民们在抹着“防晒霜”的时候骂都不知道骂谁了。新街口和山西路的改造好像是一届领导一个想法,咋改都不合适,越改越糟,变成一个大花脸。
      再看看南京著名的夫子庙,虽然经过复修后的夫子庙已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但因为工艺的低劣,依然不伦不类。当我们很轻易地发现许多飞檐雕栋红柱黑瓦的古建筑是用钢筋和水泥代替木料来完成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上当受骗般难受。如今的夫子庙真的是“四不像”了,木楼上悬挂着红色的宣传横幅、各种专卖店和美容美发厅的招牌一个接一个、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商标成了夫子庙最显著的标志,追求利润成了夫子庙越来越膨胀的欲望。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幅斑驳不忍目睹的画面。
      这种事情发生在古老的南京,历史老人不能原谅。在南京的新街口,有一个园林式的中心小广场,为了城市建设,20世纪20年代许多为了安葬孙中山而种植的纪念树,已经在人们悼念的目光中长成了两三人合抱的大树,但都统统被砍光。现代人这种斩尽杀绝的方式难道是用来慰藉“国父”的在天之灵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孙中山去世的那一天被定为了中国的植树节,但是,已经被砍掉的纪念树如何复活?
      南京雨花台曾是一片弥漫着血腥味的土地,由于休闲娱乐格局的需要,好像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由大理石构筑起来的充满精致趣味的宫殿,成了南京旅游业的一个景点,当我们看到小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在光滑的大理石上游玩和嬉戏的时候,除了感到眼前的一切不协调之外,除了在心中默默面对革命烈士群雕致以深切哀悼之外,我们无能为力。人们好像并没有从历史的伤痛中找到哪怕是些许的思考。
      城墙曾经是南京的历史文化标志,现在除了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清凉门、石城门(汉西门)4座城门保存较好外,绝大多数城墙都已荡然无存。南京当年申遗的首选项目是明城墙,但由于明城墙损坏相当严重,前来考察的联合国专家建议南京先申报明孝陵。南京从此变成了一个没有“形状”的城市。什么都可以接纳其实就是什么都不反对,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经济,什么都依赖别人,自知永远都不可能争第一,所以要求自己只要不是最后即可。
      南京城的建设:在克隆模仿中备受诟病
      在城市建设方面,南京在国内极具代表性,南京民间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和关心远远超过了国内的众多城市。
      1925年,国民政府为纪念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紫金山南坡建了雄伟的中山陵,如今,中山陵已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南京中山陵附近有众多处违章建筑,在专家们的关注下,一些违章建筑已被拆除。在紫金山顶上曾经有过一个“天外来客”――观景台。这个高达5层楼的“观景台”毫无疑问是一大败笔,严重破坏了古都尤其是紫金山的风貌。“观景台”在建设过程中,就引起了南京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质疑和反对,将批准这一项目的南京规划局告上法庭,观景台最终被停工并炸毁。
      南京是古都,在城市建设上应该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前提下展现现代化建筑的风采,然而,让我们失望的是,南京的城市建设特色依然不明显,或者说没有清晰的思路,盲目地克隆和模仿的痕迹很严重。比如花巨资请国外的专家设计的南京软件工业园,比如鼓楼附近多幢破坏古楼天际线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克隆美国国会大厦的雨花区人民政府大厦,还有鸡鸣寺旁边的和平大厦等等,议论纷纷,备受诟病。
      南京城市研究专家姚士谋在文章中写到:“诸如此类的例子,近年来在南京举不胜举。最著名的是‘下马坊事件一二公祠被拆事件’‘玄武湖边建豪宅事件’等,无不在专家和市民的干预下,大都有了满意的结果。这表明了在城市规划中民间协调力正在逐步加强。”长期从事南京城市形象和市民精神研究的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知常说,南京市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南京有47所高校,数量上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总人口又大大少于北京和上海,加上南京还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部队,市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市民对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公共事件的关注就要比国内其他城市高。的确如此,这几年,没有哪个城市像南京一样,出现了这么多关于城市建设的新闻事件,也没有哪个城市像南京一样,活跃着这么一大批关注城市建设的市民。
      发展的南京:身陷困局
      往事不堪回首,前程一片迷茫。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崛起,南京的地位逐步下降。影响南京城市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的影响力和城市国际化两大方面。在城市影响力方面,南京很难找出在全国有突出影响的地方;在城市国际化方面,外资银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较少,直接制约了南京的长远发展。在产品方面,春兰、小天鹅等虽然已经打开了全国市场,但南京的经济总量70%还是靠国有经济支撑,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缓慢,甚至说非常薄弱。由于工业投入少,利用外资的程度低,加之新产品开发力度较弱,南京的工业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苏州和无锡。
      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四大基地之一,有3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不含部队院校),100多个各类科研机构,但南京的科技产业化程度很低,南京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不到15%。南京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长三角”的14个城市中一直靠后。
      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和专家的一致意见是:跨江。
      南京城市研究专家姚士谋在文章中写到:“南京拥有2480多年的建城史,城市建设和发展既得益于古,也受制于古。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主城基本没有突破明城墙45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城市布局也基本没有突破‘隔江发展’的樊篱。”
      南京提出“跨江战略”是在1990年之后,受制于各方面原因,终归纸上谈兵,进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跨江发展再次提到南京的议事日程,跨江通路除了南京长江大桥外,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均早已建成通车。
      时下河西新区已成为以商贸、商务、文体三大服务业为主的南京副中心。按照南京政府的说法,河西新区努力突出“都市工业、楼宇工业、观光工业、服务式园区”四大特色。
      南京目前的发展困境是,由于自身“磁场”的紊乱和减弱,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受到威胁。本省的镇江、扬州、苏北地区和邻省安徽直接受到上海的吸引,而南京以西一些城市正在接受超大城市武汉的吸引。
      姚士谋分析认为,南京辐射带动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不足,内聚力、辐射力不强。二是城市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南京主导工业如石化、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条短,带动力不强。“两头在外”的经济特征明显,导致南京本地加工能力不强,零配件产业发展不健全。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三是郊县经济基础薄弱,对都市圈发展的支撑作用较弱。南京主城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郊区相对较小,而郊县相比更小,呈现“大城市,小郊区”的发展格局。
      南京的未来:以动制静
      南京是我国最具有自然特色的城市,应该打自己的牌,走自己的路,塑造自己的城市魅力。
      据可靠资料介绍,南京是全国著名园林城市,拥有“山、水、城、林”的城市自然环境,人均绿地面积已达10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已达40%,但与联合国对生态城市规定的绿地覆盖率达到50%、人均居住区的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的标准还是有距离的,南京的路还长。
      由于活在上海巨大的背影之中,南京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来没有“经济中心城市”的提法,但在2001年南京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第一次将“建设充满经济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写进了市委书记所作的报告中,这是南京人发展意识的重新觉醒。南京一年一度的“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国内的优秀人才,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扩大了南京的国际国内影响力。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在南京召开,在国内第一次打破了全运会被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垄断的局面。
      南京曾是长江三角洲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直到20世纪初才被上海所代替。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不会甘愿这样落后的,南京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发达的科教优势使南京底气依然很足,的确是只欠一个“快”字。早在2002年,南京的“1小时都市圈”宏伟规划(以轻轨和高速公路能在1小时内抵达南京周边的6大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南京的未来。
      无论如何,南京在中国城市中,无论是竞争能力还是发展潜力都还是很强的,均进入“前十”。南京在内河港方面最具竞争力,南京港是国内最大的可常年停靠万吨货轮的港口。在长江中下游,南京也是仅次于上海的商业中心城市和金融中心城市。
      在“长三角”做不了“老大”没有关系,那就坦然地接受大上海的辐射吧。尽管上海的强大辐射力抵达南京时已经很弱了,但南京可以比较到位地承接和延伸上海的辐射,成为“长三角”向中部辐射的“加油站”。南京应该面对现实,做“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或“第二城”。
      “曾经沧海难为水”,据说南京的口头禅是“多大的事啊”,是的,什么事能比历史上那些风云变幻和血腥灾难大啊!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南京人的面前,那就是许多南京人无视外面世界的变化,沉醉于南京表面上的浮华,没有强烈的危机感,动不动就说:“多大事啊?”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
      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是南京这座苦难城市的一场噩梦,虽然绝大多数南京人已从这场噩梦中走出,但久治不愈的伤口还在滴血……南京大屠杀不仅是南京人的悲痛和苦难,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耻辱和悲剧!一个在屠刀下没有屈服的城市,相信不会在孤独、伤感和紧张中沉沦。
      南京简称“宁”,可见自古以来南京人对安宁的向往,如今的南京人,更愿意“动”起来,走出自我囚禁的围城。

    推荐访问:南京 南京篇 盗墓笔记南京篇 盗墓笔记重启南京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