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铜仁市:武陵深处,桃源胜景] 铜仁市五彩桃源

    时间:2020-07-07 07:26: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空中鸟瞰铜仁,它似镶缀于武陵山脉西南隅的一颗绿宝石。特殊的地缘和厚重的历史,使铜仁成为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的交汇地。      “在文化和历史的概念里,铜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自然风光资源,民族风情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历史遗迹资源,有宜人的气候资源。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居环境之一。目前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得晚。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幸运。由于开发得晚,旅游还没有真正成为产业;这也使得我们的资源得以保存,开发潜力巨大,为科学开发、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认为,旅游资源的利用必须在有序、科学的规划下进行。”铜仁地委委员、铜仁市委书记李建说。
      从空中鸟瞰铜仁,它似镶缀于武陵山脉西南隅的一颗绿宝石。
      绵延七百余里的莽莽武陵山,在它的东北面逶迤奔腾。起点始于铜仁滑石乡的明清苗疆边墙(又称南方长城)的残垣断壁,虚虚实实地连接着湘西的凤凰古城,又隐隐约约地伸向远方。千百年来,74条淙淙溪流从梵净山东麓和南麓从容流淌,穿峡过涧,追波逐浪,一路轻歌曼舞,绘就了一幅集座座青峰、片片翠林、粼粼波光、点点渔火,萋萋芳草于一身的画卷,风情万种而又气韵空灵,俨然一个桃花源的仙居境界。
      《贵州通志》称:“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
      发源于武陵山脉幽深之处,汇于铜仁城的锦江最为神秘和动人。这里至今仍保持着怡静、恬然、纯朴、自然的“桃源意蕴”。如今你走进铜仁,依旧的小桥流水,野渡横舟;依旧的桃红柳绿,孤舟钓翁;依旧的飞瀑流泉,田园牧歌。活脱一个“桃源之源”的意境。
      特殊的地缘和厚重的历史,使铜仁成为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的交汇地,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铜仁得名于“铜人”,史籍载:元朝时有渔人在铜仁的锦江汇流处,见水底有“铜范三尊像”(孔子、老子、释迦年尼),遂“挽之而出”,立于江心铜岩之上。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始称“铜人”,明洪武五年(1372年),取儒家之“仁”改称“铜仁”。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铜仁府。
      如今“铜范三尊像”已移置于铜仁市锦江广场的台阶之上。成为全国罕见的另类城标。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尊”像或气象敦和,或飘逸潇洒,或慈目善眉,让人既肃然起敬,又如沫春风。传承了700多年的这幅中国文化和谐图,彰显着铜仁的文化个性和魅力,堪称中国文化之独韵。
      铜仁古城素称“两湾清水半城桥”。分别发源于梵净山南麓和东麓的大江小江在此汇流,将古城分割为几个半岛。岛与岛,岸与岸之间有十六座不同风格的桥巧妙连接,百步一桥,一桥一景。或古色古韵,或温婉飘柔,或豁达豪迈,每一座桥都是一首诗,一幅画。
      铜仁有灿烂的远古文明,在锦江流域的台地上,已发掘和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杜家园、岩懂、施滩等三处,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
      河网密布的锦江流域,自古以来,以水美鱼肥著称。清代大儒郑珍等曾有吟咏:“渔得沙头讯,炊香舵尾闻”、“满江银鳞如童话、渔人弄舟水中央”。亲水、亲鱼、亲渔的民风源远流长。人、水、鱼、渔、船、桥之间,在历史的时空下交织和互动,使渔歌渔谣、渔船渔具。渔技鱼法、鱼鹰鱼獭,渔汛研究、渔事传奇,以及现今拓展的都市桥钓,鱼拓艺术等,不断的传承和演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锦江渔文化。
      锦江上的木船,小巧精致,轻便实用,沈从文的散文里曾这样写“铜仁船”:“船最引人注意的是颜色黄明照照,式样轻巧,如竞赛用船。船头船尾细狭而向上翘举,船底平浅,材料薄脆,给人视觉上感到灵便与愉快,在形式上可谓秀雅绝伦。”
      被称为鹭鸶船,莸莸船的渔船,也都是秀雅绝伦的风格。
      《桃花源记》中的那种以鱼为生的渔人渔村,在锦江两岸至今犹存,东山的绝壁下,铜岩的倩影中,水星阁的清波上,仍常见渔舟泛月,浅滩撒网。滩钓、船钓、岸边垂钓,在数十里的锦江上随处可见。
      最令人称绝的钓鱼景观是铜仁都市桥钓,全国绝无仅有,独具铜仁情韵。钓鱼时节,无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在铜仁城中卧波江流的座座长桥上,一排排钓鱼杆飞线直垂江面,煞是壮观。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钓者全然不理会身边的车水马龙、滚滚红尘,专心致志地享受着垂钓那、份闲情,此情此景,往往让游人幌若进入现代桃源。
      有着深厚渔文化背景的“中国天然钓都”铜仁,还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中国传统龙舟之乡”。以水、船、鱼为媒的龙舟文化,千年来在锦江两岸生生不息,明代诗卷中留下的锦江“划龙舟”:“烟横古渡双江暄”和“画船齐逐万人看”的场景,至今依然。
      武陵深处,桃源之中的铜仁古城,因辰水、锦江的舟楫之便,自古就是“辰沅要隘”、“黔东主镇”。具有浓厚的商埠文化氛围。这个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古城,素来独美于黔中,声名远播。
      铜仁城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三处:保存完整的中南门明清古建筑群,周逸群烈士故居,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川主宫。古城保护区内的东山上,还有中国唯一的傩文化博物馆。
      十里锦江画廊和九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区。
      “十里锦江画廊”全长20余公里。从梵净山发源的大江、小江在铜仁城交汇后,称为锦江。锦江蜿蜒东流,出漾头镇东屏山人湖南麻阳。此间二十里,集幽峡、溶洞、青山、翠竹、浅滩、深潭、绝壁、田园、乃至古建筑,桥景于一身,形成一道美不胜收的自然和人文奇观,桃源之源景色的浓缩与精华尽在其中。令历代文人吟叹不止的“铜仁十二景”:两江春色、东山楼阁、金鳞游泳、渔梁夜月、中流砥柱、云彩涛声、芦洞岚光、文笔凌云、南岳飞泉、玉屏晴雪、西岭归樵、石笏朝天,是十里锦江画廊最传神出彩的点睛之笔。
      九龙洞面临秀丽锦江河,背靠梵净山余脉六龙山,洞处骂龙溪右侧观音山山腰,洞口处峭壁嶙峋,雄奇险峻,漫山翠竹,绿意森然。
      九龙洞是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广大恢宏,最宽处100米,高30~70米不等,现探明部份,洞长2284米,总面积7万平方米,洞内有8个大厅,石柱石笋有数百根,另有一竖井状天厅和一条地下河。钟乳石千姿百态,神奇瑰丽,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九龙盘柱”:在第三厅的一根周长13.5米,高达39.9米的擎天大柱上,有九条石龙缠绕柱身,形体道劲,呼之欲出。
      洞左侧一千米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冷热二风洞,一洞凉风徐徐,寒气袭人,一洞暖气融融,如沐春风,令人惊叹不已。
      六龙山竹海是武陵深处独特的风景。住于锦江畔的六龙山竹海生态公园总面积十二万亩。春夏漫山碧透,清风习习,冬季白雪芒芒,无边无际,“避暑沁心爽,观雪清神欣”。
      铜仁的多处省级保护单位的文化遗址,往往都与桃源胜景密不可分,人文与风景相得益彰,独具韵味。
      观音山莲花寺在九龙洞右侧的绝壁之上,石径九曲连环,飞瀑流泉垂溅,山顶无限风光。清代诗人徐阁在此留有“洞口桃花几度寻,人间哪得武陵深”的诗句。
      徐福后裔茶园山庄,位于锦江南岸,是秦朝徐福第五十九世孙徐以暹(1606―1699年),在参与南明政权反清失败后,逃到武陵深处开辟的庄园,《铜仁府志》称之为“徐以退别业”。占地2000平米,是明朝建筑风格的典范,如今遗址尚存。
      新营垴屯墙遗址。位于铜仁市滑石乡的一处悬崖之上。被称为中国南方长城的明清苗疆边墙的起点。边墙“上至铜仁、下至保靖”,自此处向北锦延三百余里。现今门墙保存完好,周围村寨还居住着当年征战兵士的后裔。
      复兴桥。位于铜仁滑石乡的湘黔交界处。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溪北为湖南凤凰,溪南为贵州铜仁。桥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一桥含两孔,两桥合一桥,桥拱为桃尖状。桥面宽5.15米,全长47.1米,两省共建,贵州建两孔,湖南建一孔。桥上有望柱和空花石栏。整桥玲珑精巧,独具韵味。现保存完好,别成风景。
      “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我们正在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桃源铜仁品牌,形成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提高我市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代文告诉记者:“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政企分开、运转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互利共赢的投融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铜仁,武陵深处的桃源胜景!

    推荐访问:铜仁 桃源 胜景 铜仁市:武陵深处 桃源胜景 铜仁市武陵深处 深处是铜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