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清塘荷韵教学实录_《清塘荷韵》教学实录

    时间:2020-03-02 07:2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导入语    师:请大家看屏幕,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荷的世界。和我一齐轻声吟诵上面的诗句。(出示相应诗句的课件)    师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杨万里笔下的荷花是陶冶情操的智者,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就是抚慰心灵的使者。今天,让我们怀着对荷的挚爱深情,一起领略我国当代学者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中的另一番荷的境界。(出示课件:题目)
       二.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画像)师:这位老人,你认识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他曾经担任北大副校长,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成就为世人公认。他写这篇文章时,已是86岁高龄。
       三.初读全文 理清结构
       师:读时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2.散文都要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这就是散文的“文眼”。那么,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集中表现出来的?
       师:季老的家门口有一方清塘,水面空空荡荡、萧索凄凉。每当花红柳绿之季,先生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了点什么呢?
       生齐:荷花、荷韵。清塘无荷,先生“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师:于是作者将几颗从洪湖捎来的莲子投入水中,这时,作者的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满怀希望。
       师:先生满怀希冀的撒下从洪湖捎来的几粒莲子,先生确信只要播下去就有希望。谁不知道莲的生命力是天下最顽强的呢?千年古莲,一旦重见天日,照样生根吐叶。可先生在这一盼荷过程中的感情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三年不长(灰心)――竟相生长(狂喜)。
       师:这年夏天,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先生,终于迎来了半池绿荷,满眼红蕖。于是乎,在接踵而来的岁月里,先生每年夏秋季节就多了一项消遣。生:赏荷。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老先生赏荷时的情态呢?生:沉醉。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写在黑板上)
       清塘无荷(心病)――撒下莲子(希望)――三年不长(灰心)――竞相生长(狂喜)――反复赏荷(沉醉)
       本文以想荷、种荷、盼荷、赏荷叙述了荷的生长过程,描写了荷塘的美丽景色。
       四.浏览全文 掌握主旨
       师:那么,这篇散文借助叙事、写景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呢?《清塘荷韵》的“韵”,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荷从三年不长到长出荷来,第二年满眼荷花这说明什么?
       生:生命力顽强。
       师生小结:写荷是为了借荷的生长过程,来礼赞生命力的顽强,弘扬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所在。
       师:看屏幕,结合文意思考,下面判断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A.《清塘荷韵》着一“韵”字,意在表明“荷”的环境美。
       B.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荷的生长过程以及荷塘的美丽景色。寄寓了作者从经历磨难、走向成功到回归淡泊的一种人生体验。“荷之韵”即“人之韵”。
       C.本文和《荷塘月色》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借景抒情的赏荷名篇。
       答:“A”为什么错?“清”既包含环境美、自然美,更包含了人的精神美、人格美。
       生:“C”选项有错。
       师:“C”为什么错?
       生:《荷塘月色》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清塘荷韵》则是融叙事、写景、抒情、论理为一体。《荷塘月色》重在情景交融,《清塘荷韵》重在托物言志。
       五.精读全文 独到发现
       师:下面以组为单位精读全文并讨论,再把你觉得困惑的问题、独到的发现提出来。(教师巡视并参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表意见,交流看法。
       (各组将写好的发现、不解、疑惑交上来。)
       师:我总结一下同学们提得最多的几个问题,请大家作好简要的记录。第九段说前人诗话中的句子“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老认为“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而我们觉得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那么这里的“不工”指的是什么?第十段先生写了一个小猫捉月的小插曲,我们觉得这有点与清塘荷韵的意境美不协调,尤其破坏了第九段描写的那种画面美,先生写这个场面是出于什么目的?第八段写到先生的朋友赐名为“季荷”,最后又为季荷祝福。季荷有什么特殊含义?
       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以组为单位就上述三个问题议一议,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发表意见,交流看法。要求:言之有理。请同学们就上面三个同学的发言,提出反驳意见,阐述自己的见解。(随后教师归纳)
       师: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为我们诵读八、九两段。生纷纷推荐全班朗诵最有情感的一位女同学。
       师:有三个组提到第九段说前人诗话中的句子“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季老认为“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而我们觉得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那么这里的“不工”指的是什么?
       师提示:请你闭上眼睛想象、想象、再想象,(教师轻读、慢读)。拓展:一位老者,独坐石上,眯着眼,静静吸着荷花和叶的清香,微风偶尔飘过,一片莲瓣飘入水中,“池花对影落”。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你们参悟了没有?用两个词描述这种境界。
       生三言两语:多么空灵、闲静的境界。
       师:而“沙鸟带声飞”应该是沙滩上的水鸟扑楞着翅膀剌剌的响着,飞起来。而在这种时刻鸟是不会飞的。也许是来了一支偷猎的人马,抑或是狼来了吧。肯定受了什么惊吓,这和上联营造的空灵境界,与先生营造的荷香月色的闲静意境怎么样?
       生:不和谐。我想这也许就是先生介绍的“对仗不工”吧。
       师:那么,你能否在“池花对影落”后续对一句,使之符合这一境界而“工”起来呢?
       生:“海月共潮生”“明月映荷照”“清风乘月去”――这就写出了赏荷时出世般的超然与闲静。
       师:关于第二个问题:第十段先生写了一个小猫捉月的小插曲,我们觉得这有点与清塘荷韵的意境美不协调,尤其破坏了第九段描写的那种画面美,先生写这个场面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我第一遍读小猫捉月时和这位同学一样也觉得疑惑,问题的关键是小猫该不该跳进水中捉月,老先生为什么不亲自像传说中的李白那样赴水捉月而要小猫奋不顾身去捉月呢?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片断,这不破坏了清塘荷韵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小猫入水捉月,情趣盎然,不写人的喜爱之情,却写不识情滋味的小猫,以“无情”衬“有情”,真是妙手文章,令人叫绝。杜甫有一句诗也是这种写法,你知道吗?
       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第八段写到先生的朋友赐名为“季荷”,最后又为季荷祝福。季荷有什么特殊含义?(显示老人的肖像画)
       师:我这里念一段先生的回忆录――
       我被抄家了,被批斗,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我并不是那种豁达大度得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我曾经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把历年积攒的安眠药和毒药装到口袋里,刚准备出门跳墙逃走,大门被撞开,我被红卫兵打得躺在地上起不来。然而我一下子得到了顿悟:一个人忍受挨打折磨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我能够忍受下去!我死不了!我要活下去!
       我的确活下来了。然而,在刚离开牛棚的时候,我成了一个半白痴,到商店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怎么说话;让我抬起头来走路,我觉得不习惯。耳边不再响起“妈的”、“混蛋”、“王八蛋”一类的声音,我觉得很奇怪。我已经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我已经“异化”为“非人”。
       然而,我的确活下了……
       那么,现在请你再说一下,用自己的感悟、用最精练的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季荷”?
       生:苦难―寂寞―在希望中活下去―趁着青春升华自我、辉煌自我―然后回归宁静。
       师:再请大家看课文第八段尾“我觉得有趣,又非常感激”,作者为什么“感激”?
       生:理解无价,先生算是找到了知音。
       师:再请同学们和我一齐轻声的吟诵十一―十三段,
       生:秋天来了,美丽的清塘将是残荷一片,但我们却没有读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伤感与愁思,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告诉我们荷在寒冬里“做着春天的梦”,这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境界。一个86岁的老人,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在人生的迟暮之年,没有丝毫的颓伤,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那么,季荷不正象征了一种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吗?季荷不正是绵绵生命力的象征吗?
       师:下面请大家看屏幕:让我们共同为人类祝福,以及一切与人类为友的生命祝福!
      
       余敏,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左晓光

    推荐访问:教学实录 清塘 《清塘荷韵》教学实录 清塘荷韵教学设计 清塘荷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