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吊诡【Web2.0钱途吊诡】

    时间:2020-02-16 07:19: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Web2.0盈利模式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问:你真的为你的客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吗?如果是,就向他们要钱吧      “你!没错!就是你!”当美国《时代》周刊将“2006年度人物”的荣誉给了“你”―― Web2.0时代的互联网用户时,许多人都开始惊呼,这就是Web2.0的伟大胜利!《时代》周刊在颁奖词中对Web2.0的赞美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有意思的是,此前的几个月,笼罩在中国Web2.0上空的,却是一片“寒冬论”与“泡沫论”。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界,正在为“到底有没有Web2.0?Web2.0是否存在泡沫?”而陷入一场热火朝天的争论之中。
      
      伴着“泡沫”的浪潮?
      
      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事实是,在经历了2001年之前的互联网泡沫之后,从2003年至今的第二波互联网创业浪潮,其主角就是Web2.0。博客中国网、价值中国网、名片网等Web2.0网站,正是在这一轮的创业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企业。
      什么是Web2.0?按照价值中国网总编辑胡泳给记者的解释,Web2.0是基于Web1.0而言的。“Web2.0 = Read-Write Web + People Using It”。这就意味着,在Web1.0时代用来读写的普通网页基础之上,Web2.0更强调其“参与式架构”的本质。
      在中国,Web2.0网站已经越来越多。作为Web2.0最主要表现形态的博客网站,就在到处开花。不仅有专门的博客网,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博客专栏,据说最近新浪又将目光瞄向了播客。
      而拥有7家基于Web2.0概念网站的千橡互动集团,更是自称成了“中国Web2.0当之无愧的NO.1”。这个集交友、视频、BBS、音乐等产品于一体大杂烩式的娱乐互动门户,仅其旗下最火爆的猫扑网,目前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2400万。
      VC(风险投资机构)对于Web2.0的热情,也能证明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的涌动。来自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06年前9个月,VC共向中国的奇虎、千橡等79个Web2.0公司,注入了4.555亿美元的资本,这是2005年同期的两倍多。
      然而,进入下半年后,VC对中国互联网的热情却骤然降温,鲜有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个案。“对于Web2.0,VC的投资开始步入相对的冷静期和沉默期。”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盈利模式的模糊,是Web2.0被VC逐渐抛弃的重要原因。
      “这就像2000年初的网络泡沫一样可怕。”百度CEO李彦宏更是公开表达了对Web2.0的担忧。但名片网副总裁韩志勇却向记者表示,眼下VC暂时性投资规模的下降,正是VC对Web2.0认识的理性回归,而不应该简单的定论为“Web2.0的寒冬”。
      不过,韩志勇也坦言,Web2.0一直以来是作为一个营销概念在炒作,无论是博客、维基百科、RSS(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还是SNS(网络社交平台),都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或者说其盈利模式都没有突破Web1.0的框架,“这无疑会让投资人对Web2.0的商业价值打上问号。”韩志勇说。
      在韩看来,这也是促进Web2.0从一个单纯的营销概念,向实实在在的盈利模式转化的动力。“随着Web2.0模式的不断成熟和完善,VC永远都不会拒绝潜在需求巨大、盈利模式清晰的Web2.0公司。”名片网副总裁韩志勇说。
      
      YouTube的榜样力量
      
      视频网站YouTube的传奇故事,或许会成为Web2.0时代的榜样。2006年10月10日,Google宣布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YouTube,此时距离创办YouTube的时间仅仅20个月。《时代》周刊称,YouTube是2006年最具创新力的公司。
      更令人称奇的是,YouTube创始人之一、来自中国台湾的陈士骏,在一年多前还是一个背负大笔信用卡欠款的“卡奴”。但正是这位欠债累累的“卡奴”,和他的搭档赫尔利一起,从eBay旗下的网上付款公司PayPal辞职后,创办了YouTube。
      “YouTube的成功在于其流量。”在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看来,Web2.0如今的关键,并不是急着想怎么挣钱,而是“怎么做到像YouTube和MySpace那样的流量”。博客中国网董事长方兴东也认为,只要瞄准一个切入点,一点点执著地做,先做流量,等流量到一定的程度后,Web2.0的商业模式就会建立起来。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价值中国网创始人兼CEO林永青,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是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的名言。曾在英特尔待过的林永青,早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在国内做一些网站,但“当时是玩儿票的性质。”林永青对记者说。
      不过,从英特尔出来之后,林永青似乎开始“执著”和“专业”起来。目前他的价值中国网,已经有作者10627位,财经专栏文章达到了55000多篇。价值中国网的百科全书词条达到20多万条,“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财经(商业)知识库”。
      流量有赖于“草根”的积极参与。名片网副总裁韩志勇认为,从用户发展的角度,所谓“草根”应该是Web2.省略的CEO吴波向记者指出,目前国内运营网站所需要的带宽成本是美国的4倍,“如果想要达到YouTube现在的流量,每年要向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费用就达2.4亿元人民币。”吴波说。
      除却流量,如何更专业化,似乎也成了Web2.0的生存法则。“大而全的门户模式,在Web2.0时代已经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名片网副总裁韩志勇对记者说,从内容的角度看,必须专注、专业才能吸引用户、保留用户。
      林永青目前思考的是,作为财经专业博客网站,如何为职业人士打造更好的综合服务平台。“在这样有价值的平台上,优秀的盈利模式必将涌现。”林永青说。而名片网总裁王青则希望,名片网存在的价值,就是给中国的商务人士提供实实在在的增值服务。
      Web2.0还面临一个问题,即未来发展是像YouTube那样养大了卖掉,还是自己独立上市壮大?在回答记者的这个问题时,名片网副总裁韩志勇说:“至于是上市,还是出售,取决于哪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名片网的战略意图,为我们的用户带来最大的回报。”
      
      Web2.0革命才刚开始
      
      在德国XING网中国区总经理宋新宇看来,伴随Web2.0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变化,政府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难题,网站面临着“如何盈利”的压力,网民面临着“如何表达”的选择。
      2006年12月22日,在接受硅谷动力在线访谈时,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坦言,中国的互联网,从资本到经营理念到风气、文化都越来越本土化,互联网本有的那种全新的模式、游戏规则逐渐被侵蚀。“这影响了Web2.0的发展。”谢文说。
      “国内大多数创业者心态不正,创新能力缺乏而只有跟风能力,而且跟风起来‘流氓’无比。”方兴东说。博客从年初的火热,到年底的冷清,验证了这种被侵蚀。2月的“踩猫事件”、3月的“韩白论战”、4月的“铜须事件”,令媒体发出“博客病了”的呼声。
      年底,优酷网等视频网站,似乎因张钰的性爱录像视频而火了一阵;名片网也因200多万人的名片信息公开,而陷入了“涉嫌侵犯隐私”的旋涡之中。“其实国外也有类似的网站,但并不涉及隐私的侵犯。”名片网总裁王青对记者说。
      另一个关于Web2.0的争论,就是Web2.0网站有没有盈利模式,以及何时才能盈利。“我们已经盈亏平衡了。2007年将是我们盈利的开始。”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对记者说,“(但)不要问我价值中国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这并不是第一个号称盈利的Web2.0网站。早在2006年11月,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就已经对外高调宣布:旗下起点中文网的最高日点击量已经突破1亿,并成为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Web2.0网站。尽管当天并未透露具体的盈利数据。
      然而,Web2.0的盈利模式依然很模糊。“你可以问我职业人士在中国价值网上能做些什么、能获得什么?如果有20万、100万中高端职业人士聚集在价值中国网上,请问价值中国网可能拥有多少种盈利方式?”林永青如此反问说。
      不过,价值中国网股份期权向作者的开放,或许是一场值得言说的博客分红实验。价值中国网保留50%股权(控股),其余50%作为内部博客股权(期权),以作者的贡献率(文章数、点击率等加权)乘以总分配股数来计算(动态的)。
      林永青介绍说,至少要达到数千名作者的规模和一定的模式壁垒,才会考虑商业化――价值中国可以做成一个在线财经媒体,或开放的咨询公司,或开展E-Leaning,或与出版公司合作,“我们公司股东的设想,最少是几个亿美元价值。”
      德国XING网中国区总经理宋新宇认为,Web2.0盈利模式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问:你真的为你的客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吗?如果是,就向他们要钱吧!“真正的Web2.0革命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而不是已经结束。”宋新宇说。
      

    推荐访问:钱途 Web2 Web2.0钱途吊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