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慧眼识珠 慧眼识信息

    时间:2019-05-19 03:29: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新闻信息;识辨力;公信力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当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传媒已不再是公众获得新闻信息的唯一渠道,互联网、微博以其迅捷的传播方式,往往成为许多新闻消息的发源地。近年来,许多重特大消息都是从微博首先出现的,如2010年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就是借助微博转眼间传遍世界。2010年12月6日,《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曝出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当天深夜,该刊副总编辑兼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在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的错误,并于第二天宣布辞去上述职务。上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出版的《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起每年评选并公布上一年度国内“十大假新闻”,到2011年,正好有100条假新闻跻身这一榜单。“金庸去世”的假消息正是其中之一,而像此类被媒体批量转发的假消息还有许多。假信息大行其道,新闻采编人员信息识辨力的欠缺可以说是原因之一。如何辨识新闻信息真假,怎样有效利用新闻信息,别让假信息迷住双眼仍然任重道远。
      所谓新闻信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信息的利用是指在信息的发掘、加工、利用过程中,信息处理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观察和分析,本质地把握信息的全貌和发展态势,并从全局出发,充分使用信息所携带的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从原生态经备用态到使用态,完成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利用的过程。对电视新闻来说,就是从采访经编辑到播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编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同,做出来的电视新闻水平也就不同。如某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曾播发一条“夫妻轻生 假药救命”的消息,并强调他们服下的是“掺有大量淀粉的假药”。事实证明,这条消息处理不当,具有误导作用。生产药品的厂家荣誉被毁,当年药品交易会上,产品成交额下降百分之九十,报道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2011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出系列报道《大美龙江》,全方位呈现龙江大地的雪、冰、山、江、林、城和湿地的大美风貌,不仅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景区收益不断攀升,还进一步挖掘了全省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了黑龙江省在世界的旅游美誉度。同样是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前者让企业受损,后者让企业获利、政府受益。可见,只有提高新闻信息的识辨能力,有效利用新闻信息,才能使报道产生正面的强大社会影响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信息的识辨能力,有效利用新闻信息呢?首先要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一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拓宽信息来源。解决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丰富的信息,因而要尽量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善于在各种场合获得信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面对面的考察、访问 、参观都是实地考察的好机会。古人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得到的信息既要有一定的数量,又要从内容上加以印证,以确保质量。小道消息、传闻、流言,如果没有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作为佐证,原则上不能作为参考依据。二要培养主动追踪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对各种信息源相当熟悉外,还要能掌握信息流动过程中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在有必要时还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追踪。三要强化信息的快速接受、储存、处理能力。有些信息,耳目所得,清晰明了,无需多动脑子就可以加以利用。而有些信息,由于它们曾经加工转换、包含大量符号、代码、标志等,就要经过再次翻译、转换后才能认识和理解,才能加以使用。2006年7月23日杭州《今日早报》头版刊发的新闻图片“大雨袭杭百舸归”和2007年5月25日《安徽日报》头版刊发的新闻图片“武警苦练船艇操作技能”先后入围年度十假新闻榜单。这两幅照片都是通过电脑后期制作、将影像复制组合而成,造假手段如出一辙。像这样被加工的信息,如果不进行现场核实,或是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很难辨别它是真是假。
      其次,要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地判断和分析。要能随时判别信息来源。原生态和备用态是信息输入的两个主要途径。原生态信息未经转述和加工,原始面貌完整,其本身不带任何倾向性和主观性,有助于我们观察和把握事物本质。备用态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转述和归纳过程中,多多少少反映出整理者个人的倾向性,这就有待我们仔细判别,以剔除其与事实不尽符合的主观随意性。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类假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并因此急剧地放大了假信息的社会影响与危害。如广州注水西瓜的假新闻信息经网络广泛传播,曾让相关地区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瓜农瓜商损失惨重。因此,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审慎对待自己编发的每一条新闻,核实新闻信息的源头,判定它的真实性,妥善加以传播。
      最后,要尽量考察信息的使用角度。处于使用态的信息,必须体现使用者的强烈的信息意向,即准备用这条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同样的一条消息,由于记者采访的信息背景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报道角度,从而造成不同的报道效果。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信息流程,要重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到信息发源地进行现场采访,完整记录各项细节,排除疑点和自相矛盾的说法,考察信息发生背景,最终拿出自己的采访报道或调查结论。经历整个信息流程,就能判别什么是被采访者的陈述和事件现场,什么是记录的素材,什么是最后的报道。
      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对于传播虚假新闻信息的新闻从业人员制订了严格的惩罚措施。如采写虚假、失实报道的记者要给予警告并列入“不良从业记录名单”,严重者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对蓄意炮制和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形象和公共利益的,报刊总编辑应引咎辞职,主管单位要追究负责人责任等。无论从新闻职责还是从新闻法规上来讲,新闻采编人员都要练就一对慧眼,深入一线,走向基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经验,全面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用心做好每一篇新闻报道。只有这样,才能不被频频出现的假信息牵制,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虚假新闻报道,维护传媒公信力。
      (编辑/丹桔)

    推荐访问:慧眼识 信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