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26例临床分析】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时间:2019-05-19 03:14: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26例AMI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获得正确诊断的仅6例。22例行手术治疗,2次手术4例。治愈16例,死亡10例。随访0.5~5年,3例失访,3例患者于随访期间死亡。结论:该病诊断特异性较差,早期诊断、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肠系膜血管闭塞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26 cases of AMI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recent 5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PSMVT was suspected in only 6 cases.22 cases received emergency operation and 2 cases had reoperation.Among them 16 cases were cured and 3 cases died.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0.5-5Y,and all of them were alive and in good health.Conclusions: The diagnosis of AMI lacks specificity,and opportune treatments and appropriate anticoagulation after operation are critical to attain early diagnosis and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Mesenteric Veins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surg
      【中图分类号】R6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1-02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系指因肠系膜血供障碍导致肠壁发生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综合征。早期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有人统计误诊率高达90%以上,若治疗不及时可发生大范围肠管坏死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病死率为15%~50%。现总结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的26例AMI病人资料,探讨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3~71(平均59.7)岁。病程4~17d,平均9.6d。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或脐周的腹胀和隐痛不适,疼痛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发病早期均有主诉症状与腹部体征不符的特点。其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9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合并心房纤颤4例,动脉粥样硬化5例,高血压7例。
      1.2 辅助检查及诊断:术前诊断获得正确诊断的仅6例,确诊率为23.1%。22例行手术治疗,2次手术4例。治愈19例,死亡7例。随访0.5~5年,3例失访,3例患者于随访期间死亡。白细胞升高23例。20例立位腹部平片检查提示不同程度的肠管积气、气液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例,获确诊2例;行螺旋CT检查10例,确诊5例;行血管造影1例均确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8例,黑便或血便5例,腹泻8例,腹水5例,出现腹膜炎体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其中2例并发门静脉血栓,伴有黄疸及肝功能损伤。多数患者症状较重,体征较轻。
      2 治疗方法
      术前诊断获得正确诊断的6例患者中一人经溶栓、抗凝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本组22例均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21例术中发现小肠坏死,坏死肠管长20~250cm,平均187cm,病变肠段呈深紫红色,肠壁肥厚、水肿、淤血、坏死及血性渗出,切开相应系膜静脉可见血栓, 腹腔有300~700mL不等的血性渗液。4例患者在术后4~6d出现腹痛加剧,腹腔引流出淡血性液体,且引流量明显增加,其中1例出现大量暗红色血便。4例均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大范围小肠坏死。2例行小肠次全切术,1例行小肠大部切除术+升肠切除术,剩余小肠长度为60~80cm。
      3 结果
      19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术后因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肠综合症。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逐渐过渡到口服饮食,随访至今无复发。随访19例患者中随访时问最短6个月,最长5年。3例患者于随访期间因其他情况死亡。无特殊并发症,继续随访接触中。
      4 讨论
      AMI属绞窄性肠梗阻,临床上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最为常见。Ottinger依病因将其分为: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SMAE),约占50%;②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约占25%;③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约占5%;④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约占20%[1]。虽然AMI患者仅占所有外科急诊患者的1%~2%。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Park[2] 等总结近30年文献1234例,AMI的平均病死率高达69%。
      根据临床病例分析,发生AMI的常见发病原因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心房纤颤、动脉粥样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腹部肿瘤、腹部感染及手术史、口服避孕药物等。AMI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约占95%,其次是恶心占44%,呕吐、腹泻各占35%。Bergan三联征仍然是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即腹痛剧烈而体征轻、胃肠道排空表现、器质性或并发房颤的心脏病。本组出现此典型表现的仅有7例。此外还可伴有腹胀,低血压、发热,厌食,黑便或便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便潜血阳性。因为上述表现为相对非特异性,所以对AMI早期诊断需要提高警惕性,应特别注意对既往病史的询问。根据笔者体会,对有心房纤颤、冠心病、肝硬化、恶性肿瘤及服用避孕药物等潜在发病因素的患者,当出现持续剧烈腹痛而与体征不符或出现不能解释原因的腹胀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由于本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诊断就更显重要。近年来,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准确发现肠系膜血管闭塞的具体部位及范围,准确度及敏感度可达90% 以上[3]。本组有10例行螺旋CT检查,确诊5例,确诊率为50% 血管造影曾被称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4],但实际操作实现较为困难。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一般被认为是实行迅速手术探查的指征[5]。但在本组,术前已出现腹膜炎体征者20例,手术探查时发现15例已经发生大面积肠管的不可逆性坏死。因此我们认为一旦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尽早手术:①剧烈腹痛;②出现黑便或血便;③发现腹水特别是血性腹水;④休克倾向。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术后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微循环状态,规范使用抗凝活血药物也是预防AMI再发的关键[6-7]。
      参考文献
      [1] 皮执民.消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4
      [2] Park WM,Gloviczki P,Cherry l

    推荐访问:肠系膜 缺血 性疾病 临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