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信仰教育 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时间:2019-05-13 03:32: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信仰教育的出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信仰教育,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特点 信仰教育
      信仰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指导性意义。由此可见信仰对于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有无信仰以及信仰的正确与否都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信仰,塑造健全的人格的必经之路。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必须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信仰教育,增强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信仰教育的意义
      (一)信仰教育是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基本保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
      信仰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政治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发挥信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坚定对党的信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科学信仰的形成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科学的信仰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科学信仰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是个体人生成长过程中从依赖家庭到相对独立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独立的认识、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科学合理的信仰满足了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求,能够帮助大学生完成心理上的独立,使他们情感丰富、生活充实。
      二、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世界背景下,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些变化在其信仰上反映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在大学校园里,马列主义、自由主义、金钱主义都各有其一席之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使一部分大学生变得急功近利,所谓的信仰追求就是自己的功名利禄。科学主义使部分大学生忽视信仰,他们追求就是科学和理性,缺乏实质的精神目标。虚无主义使部分学生迷失方向,忘记正业,更有甚者用外表的装酷来掩饰自己空虚的内心。好奇心的驱使加之对自己命运的无法把握,似信半玩地信奉"星座运势、属相婚配、电脑算命"等"科学迷信",甚至相信"神"、"上帝"对自己的佑助。这对于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信仰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大学生在信仰的选择和构建中必然要受到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信仰,就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加强信仰教育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正处于信仰、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在思考、选择和探索。他们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全面、辩证思考的能力。他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思想容易脱离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大学生活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矛盾心理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迅速而强烈,冲动而有深刻。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但由于他们涉世未深,自我认识不客观表现出片面的自我评价,从而影响自我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心理依赖性。大学生多数以能逐步自觉地确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排除各种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但意志品质的发展水平不平衡。表现在能独立迅速地处理好一般学习、生活问题,但是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优柔寡断、草率武断,盲目从众。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整体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心理成熟的一面为其信仰的确立和人格的发展,也为学校的信仰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而未成熟的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信仰形成和人格的发展,也给学校的信仰教育带来一些困难。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必须从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出发,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以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发展完善的自我。
      (二)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信仰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必须了解、关心他们,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信仰的最终确立需要在认知、情感、情绪和意志等各种心理过程中完成,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引导来让大学生主动认同、理解和接受科学信仰。加强信仰教育就必须深入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和"三观"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信仰教育要坚持晓之以理的原则。要使大学生充分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历史,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种认识上升到政治信仰的高度,才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在两课教学中渗透信仰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动态发展过程,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才能使他们坚定对党的信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
      信仰教育还要坚持动之以情的原则,实施情感渗透。这就要求高校的信仰教育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关心大学生,以学生为本,提倡人文关怀,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深入了解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帮助他们解惑,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和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在提倡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健康人生理念的同时,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情感沟通方式,使其切实感受到学校、师长的温暖,这是学校信仰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信仰教育要坚持导之以行的原则。在信仰教育中,一方面要求各老师真正的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学生的行为楷模;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会出现优柔寡断、盲目从众等行为,就要求各级教师都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此外,在学生中树立正面的学生榜样对于大学生的信仰确立也很重要。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依赖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社会、家庭的熏陶和感染,更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在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中,既要政治信仰教育与法纪信仰教育和道德信仰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同时,也要把信仰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追求健康、科学的精神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泽斌.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根源及对策分析
      [2]李雪峰.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推荐访问:信仰 心理特点 大学生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