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语文“四读”:纤尘洗尽自芳华:洗尽纤尘

    时间:2019-05-13 03:26: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余映潮在《追求“学生活动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界》一文中这样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的课堂教学究竟在什么地方有所创新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有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第二,有学生活动比较充分的处理手法、比较细腻的品析活动,第三,有学生占有较长时间的目标较为明确的自读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连续的提问,往往安排有别出心裁而又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联的读、说、写、思的学生活动。”
      从余先生的话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堂语文课,读是最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新出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和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评价”等。曾国藩也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讲:“涵咏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咏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见曾国藩《谕纪泽》)他把读书时的反复诵读、品味形象地比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这也是在强调读书必须要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唯如此,方可深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旨。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包括一些教材)本就是时代生活的反映,很多时候,都是表现“人之常情” 的,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以为,引导学生阅读与生活沟通,引导学生阅读与已有的阅读经历沟通,往往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语文教学在“应需”与“应试”之间,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需要,一厢情愿地将学生的阅读拉向了“应试”的泥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高中学生已初步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已经懂得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道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已经得到更高的发展,且已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和批判的能力,能够比较独立地分析并判定各种事实材料,进而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的倾向依旧大行其道。虚假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探究学习比比皆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感悟、涵咏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这是一种倾向。还有一种倾向正好相反,盲目夸大学生自主能力,为了追求阅读的多元或者个性,而丢失了文本应有的“客观性”。
      我在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索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四读教学法”,即“整体感知读—重点研读—强化记忆读---拓展读写”的基本教学模式。朱熹说:“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方能做到“胸中有丘壑”,欣赏一篇作品,先从整体上感知,方能如鱼入水,得心应手。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也叫“统观”,即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统观的几个要点。任何事物都有结构,整体是由各部分有机组成,语言也不例外。我们在阅读分析文章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坚持“统观”。 整体感知读还要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结构,就必须理解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如何思考和观察的,是怎样安排表达顺序的,同时,要适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同一种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
      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对文章主旨的认识,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只有在认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出来,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语,主观臆断(凭臆测来断定),停于表面现象。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文章的中心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记叙文中,中心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和时间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有的是通过中心句和中心语段直接把中心表达出来,有的分散在全文的各个部分之中,需要通过归纳段意加以提炼。还有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意在言外,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道理。同学们把握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重点研读主要是对文本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等进行研读。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时,我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呢?学生们都拿出了自己在课下找到的资料,分别对作者不宁静的心绪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大家思维活跃,众说纷纭。在各种语言结构中,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句子。理解句子主要是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词语的顺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语气、语调等来领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再次是理解文章的段落。段落是文章中最大一级的语言结构,也是文章的直接组成部分,是认识文章结构的基础。对段落的理解,一是了解自然段的段意,二是划分意义段并了解意义段的段意,三是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是理解文章的核心部分,要从各段的内容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上去领会。阅读文章要抓住关键性词语,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意。所谓“关键性词语”,即文中对表述内容、表达中心起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才能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
      强化记忆读指对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等进行朗读、默读和背诵,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知语言结构和规律,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在讲《滕王阁序》一文时,我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这种体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自己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呼之欲出的文学形象,不但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品尝创新的乐趣。
      拓展读写指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因为阅读,作品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就化成了涓涓细流,抚慰着学生的心灵,激荡着他们的胸怀,使他们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精神境界,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不妨试试吧!

    推荐访问:纤尘 芳华 语文 四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