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及效益分析】

    时间:2019-05-02 03:31: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稻—鸭—萍共作技术以生态循环生产为基础,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大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生产绿色优质大米和无公害肉鸭为最终目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总结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分析其效益,旨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稻—鸭—萍共作技术;优势;效益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09-01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一种立体农业结构模式,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养分需求,绿萍营养成分高是鸭子的好饲料,且繁殖速度快,可抑制水田杂草发生。鸭子可食杂草,又能将杂草通过浑水沉淀埋入土壤深层或腐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1]。鸭子采食绿萍,排出大量粪便,提高水田有机质含量,给绿萍和水稻生长提供更多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鸭子吞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而且增加土壤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和群体生长。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地处长江水系秦淮河圩田地区,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湖熟是南京板鸭的发源地,水稻种植和肉鸭养殖加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湖熟街道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生态环境优越,现有水稻面积6 066.67 hm2,自2004年开始在省农科院、市科技局、区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稻—鸭—萍试验、示范极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1 066.67 hm2,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 稻—鸭—萍共作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绿萍具有固氮功能,既是土壤的肥料,又是肉鸭的饲料;肉鸭能除草食虫、中耕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肉鸭提供生活场所,吸收肥料;稻—鸭—萍共作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升水稻和肉鸭的品质[2]。
      1.2 减少农药使用
      稻米是我国广大市民消费量最多的主粮,因而人们十分关心稻米的食用安全,尤其是田头农药污染情况。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水稻害虫防治上使用最多的农药,用量大,频率高,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应用稻—鸭—萍共作技术防治害虫、杂草,明显减少施药次数,一般可减少用药2~3次,有效地避免农药残留污染,确保食用安全。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使用除草剂除草,不仅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使杂草产生抗药性,因而该技术还能促进有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稻—鸭—萍共作技术既能保证水稻优质高产,又减少化学药品的投入,提高稻米食用的安全性。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化学农药、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部分农药一旦进入田间,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降解,长期使用农药不仅污染稻米,也对大气、土壤、水域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化学肥料是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大量施用会增加空气和水中的氮含量,造成空气和水体污染。稻—鸭—萍共作技术初步形成水稻、家禽、绿萍等的结合,丰富水田生物物种,因而少施农药和化学肥料,有利于水田物种的恢复和保护。
      1.4 有利于家禽业可持续发展
      稻—鸭—萍共作技术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养殖方式,鸭在稻田自由活动,养鸭密度225~270只/hm2。由于肉鸭食用害虫、杂草和绿萍,所以成品肉鸭的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口味佳,促进家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4]。
      1.5 显著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及推广,稻—鸭—萍共作效益是水稻常规种植效益的4~5倍。据南京市江宁区权威部门测算:2010年平均纯效益36 750元/hm2,农民增收极显著。
      2 综合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稻—鸭—萍共作技术生产绿色优质稻谷9 t/hm2,按4.2元/kg计算,水稻收入37 800元/hm2;无公害肉鸭225只/hm2,每只60元,鸭收入13 500元/hm2;平均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品1 800元/hm2。3项合计收入53 100元/hm2,除去鸭苗、稻种、饲料、机械、人工费用和投入品成本16 350元/hm2,纯效益达36 750元/hm2,是水稻常规种植效益的4~5倍。
      2.2 生态效益
      肉鸭喜捕食昆虫和小动物,可抑制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同时改善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农药使用;鸭粪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1只肉鸭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 kg,能够有效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另外,肉鸭活动可增加稻田的溶解氧含量,疏松表层土壤,促进水稻扎根和壮秆的形成,控制杂草危害;绿萍作为肉鸭良好的天然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稻—鸭—萍共作生产过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创水稻—家禽—绿萍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 参考文献
      [1]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等.稻鸭萍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能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74-579.
      [2] 甄若宏,王强盛,邓建平,等.稻鸭萍共作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11-14.
      [3] 席运官 钦佩.稻鸭共作有机农业模式的能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237-242.
      [4]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效益分析 优势 技术 萍共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