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古人谥号【古人谥号如脸皮】

    时间:2019-05-02 03:15: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晋武帝司马炎的宠臣贾充,早在曹魏时期,便是司马炎之父司马昭的心腹,曾经果断地帮司马昭除去了当时魏国的最高领导——魏帝高贵乡公曹髦,为司马氏日后夺取政权立下了大功。司马炎成为司马昭的太子,贾充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司马炎即位后,贾充更加受宠,高居宰相之位,而且成为司马炎的儿女亲家。
      据《资治通鉴》记载,贾充“为人巧谄,朝野恶之”——用后人的话来说,简直是全国干部群众的公敌了。侍中裴楷曾经对司马炎说:“陛下之所以比不上尧、舜,就是因为朝廷中还有贾充之徒。”这话说得够严重了,然而,司马炎是个能听批评之言但坚决不改正的君主,说了也是白说。
      有意思的是,贾充坏事做绝,到了晚年却有一桩心病。《资治通鉴》第八十一卷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鲁公贾充年迈病重,晋武帝派皇太子去看望他。贾充对自己死后的谥号以及修史者对他的记载很是忧虑,他的侄子贾模说:“是非之事日久自见,是无法掩盖的。”不久,贾充死了,有关部门商议给他定谥号之事,博士秦秀认为贾充违反礼法,沉迷私情,开了朝廷败坏变乱的根源,按照谥法规定,应当封谥号为“荒公”。可惜这个建议没有获得司马炎的批准,司马炎为了关照这个亲家公,抛弃“原则”,将贾充的谥号更改为“武”。
      贾充的“后顾之忧”,现代人不一定能理解,这就需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谥号制度。谥号始于西周,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较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相当于盖棺定论)。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即“行出于己,名出于人”)。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新即位的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则是朝廷赐予的。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表扬、批评、同情三类。从“理论”上来说,获谥者无法控制后人对自己谥号的评定。事实上,早期人们执行谥法还是较严格的,甚至连皇帝也左右不了,据说,曹操就很想自己的谥号为“文”,可是后人偏偏不买账,让他做了“武帝”,倒是他儿子曹丕成了“文帝”。贾充的担心,正是由于自己在有生之年无法控制“谥号”,生怕“遗臭万年”。
      还好,连贾充这样的人都在乎身后事,对“舆论”有所畏惧,可见,世上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把“脸皮”看得无比高贵的,否则,这个世界岂不是太可怕了?

    推荐访问:谥号 脸皮 古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