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重商主义角度探讨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

    时间:2019-04-30 03:1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创汇”为原则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给中国外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中国外贸模式出现了诸多的弊端。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应该适时的做出相应调节和变化以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关键词:重商主义;对外贸易;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4-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但是在对外贸易模式上,中国带有明显的重商主义痕迹。这种以扭曲要素价格和损害本国劳动人民利益为代价的贸易模式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给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我们应该尽快摒弃重商主义的发展思路,建立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模式。
       一、重商主义与中国
       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学说,14世纪发端于英国,十六七世纪是其全盛时期。这一理论视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这种学说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因而在15—17世纪为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或者说经历了“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即重商主义前期(15世纪—16世纪中叶)着眼于金银的进口,主张用行政手段设法通过扩大出口,从国外吸收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然后再努力把它保持在后一个阶段即重商主义后期(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马克思称之为真正重商主义,认识到只有将货币投入贸易,才能赚回更多的货币,因此反对政府对货币输出采取强行限制的做法,认为只要保持贸易顺差就必然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从而增加本国财富,因此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国内,严禁金银出口。因此也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商主义前期和后期这种差别的出现,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在重商主义前期西欧各国国内商品生产和流通不够发达,对外贸易未充分发展,仅靠经济手段还无法保证吸引国外贵金属。而到了重商主义后期国际市场成立,国内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才使扩大对外贸易,并实现贸易顺差成为可能,从而出现政策上的转变。重商主义理论与早期贸易保护制度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重商主义理论直接影响了早期贸易保护立法。如马克思在评价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时,认为此书对英国立法产生了直接影响;重商主义时代的代表性贸易保护立法《航海条例》也是重商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支持得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以“出口创汇”为原则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巨大的贸易顺差。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很少与别的国家发生对外贸易,知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对外贸易随之也开始大力发展。改革开放之后,重商主义色彩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79—2008年间,中国的进出口额已经从293.3美元增加到至少2.5万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大力发展除了带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汇储备,199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09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3 922亿美元,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0多倍,这不得不归功于中国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对外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贸易顺差。在这方面中国的业绩可谓是成绩斐然。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贸易顺差比2008年虽然减少35%,但是也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 841亿美元。
       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下中国的现状
       在年复一年华丽的GDP数据和大幅度的经济总量增幅以外,重商主义色彩的外贸政策所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现存对外贸易制度的缺陷逐步呈现出来:
       1.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实施的是出口带动型,这样的发展模式逐步的恶化了中国现有的外貌条件,增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摩擦。许多国家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劳动密集型产品树立贸易壁垒,保护他们本国这一类产品的发展。据WTO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先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数据增长28%。其中,中国遭遇73起,占总数的35%,中国已经连续十四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1—8月,共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和121.2%。
       2.大量涌入外资的负面影响开始涌现。“限制资金流出,追求外商直接投资”重商主义思想,使中国赋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高于国企的政策性利益,如税收方面,外资的办公、生产设备的进口享受减免关税的好处。政府还向外资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源、能源等。这些非市场的盲目引资行为使得国内企业失去了与外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外资对内资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包括“成本挤出”和“策略挤出”。这也导致了中国“有出口无产业”、“有产业无出口”的局面的产生。
       3.依据比较优势理论的出口模式导致中国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题严重。如果算上环境成本,中国现出口的许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占据价格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的追求GDP,并没有考虑环境成本,于是盲目创汇;另外,中国出口商品中原材料和资源出口比重较大,而高端产品相对所占比例较少,这种依靠初级产品换回高端产品的贸易模式极大的浪费了中国的资源破坏了中国的环境。
       4.长期的大量的贸易顺差给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外汇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中国长期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通胀压力,大大增加了央行的宏观调控的难度,给开放经济下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带来了压力;再有就是过多的外汇储备毕竟不等同于实物储备,当今国际外贸环境之下,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通过出口事务所换回来的外汇不断缩水,这就变相的等同于外国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取了中国商品。另外如何更好的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是摆在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三、中国外贸政策应面临的调整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面临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面对新形势,中国对外贸易理应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来增强对外贸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强和优化外汇管理。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应该积极的继续着力于外汇储备结构的合理化。可以将外汇储备“分流民间”,可以降低政府集中持汇的风险,另外可以逐步增多多边贸易,减少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比例,该持欧元日元等外汇的比例,减少单一外汇币种所带来的风险,在此可以增加外汇储备中黄金等所占的比例,再有就是合理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交易,可以购买战略储备物资或其他急需引进的高新技术。
       2.取消对出口企业及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恢复市场定价原则,公平交易。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对出口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诸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地税税费优惠等政策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价格,使得市场价格不再能够准确的反映商品所包含真实的劳动价值,再加上由于中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对环境的长期忽视,致使没有把环境成本算到产品成本中去,只是产品的价格又不能准确的反映社会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及时的停止这种人为的对市场价格的干预,使得出口的产品能够如实的反应其价值,对于那些获得优惠政策和补贴的产品应该取消这些不合理的政策之后重新估价后才能出口。
       3.调整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据统计,目前中国只有不到20%的进出口企业拥有自由商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商品的出口额,还不占总出口额的10%。因此中国产业政策应该以比较优势原则为指导,对出口商品企业进行选择性的扶持,不能仅以能否创汇或者创汇多少为基准。对于那些脏乱差,严重危害环境以及带来极大副作用的产业应该限制其发展或者鼓励其发展创新。另外,中国的出口企业应该摒弃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积极扶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权的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另外,对于政府的政绩考核也应该做出适时的调整,不应单凭GDP的数量来判定政府的业绩,应该给各级政府减压,可以着眼于未来,真正着眼于“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大力的投入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

    推荐访问:重商主义 对外贸易 中国 角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