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嵇康,内外兼修享高寿】能享高寿的面相

    时间:2019-04-24 03:22: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嵇康《养生论》节选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虽因政治原因只活了40岁(为司马昭政权所杀),但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在中国养生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人均对他的养生思想有所借鉴。
      腹有诗书气自华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则喜读道家著作。嵇康长得很帅,有人说他:“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而他的回答是:“君未见其父耳。”嵇父是否俊美更胜于他不好说,但嵇康的帅气是公认的,就连极少在人物的相貌上花费笔墨的《晋书》,对嵇康却破例作了详尽描述:“身长七尺八十,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其实这份风采不仅靠的是先天的因素,后天的修养和才气也为他添光不少,正应了那句俗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时的上层男性,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与那些脂粉扑面,轻移莲步的矫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不自藻饰”显得独立特行,分外潇洒。随着年岁渐长,年轻时候狂傲不羁的嵇康在修习了老庄思想后,心态逐渐改变,开始崇尚回归自然,不为世俗所拘,超然物外得自在。这些心理的改变可谓和他的经历密不可分,身处多事纷乱时代的嵇康,才华卓然超群,大志慷慨磊落,本欲在仕途建立一番丰功伟绩,以天下为己任,未曾想到却被世俗险恶之网所羁绊,心灰意冷之下隐逸竹林,终归于游仙,从此,清谈论道成了他隐居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这时候,他心有所感,成了养生理论的专家。
      兼养内外寿可期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而在嵇康看来,神仙应是存在的,但其能不死则是生来如此,并非后天学成,不过普通人只要善于修炼,也可以达到安期生、彭祖的千年、八百之寿。
      嵇康主张导养得理可寿,他推崇的是兼养内外,全面养生,对当时流行的养生术,都要求兼而行之,反对只执其一,偏于一种。他强调养生要清虚静泰,任其自然,还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就是他在《养生论》、《答难养生论》两篇著作中所说的两点理论精义——遗生与养生。所谓遗生,就是内养精神,使爱憎不达于情,忧喜不留于意,达到体气和平、寂然无虑的心境;所谓养生,就是外养形身,通过呼吸吐纳的气功和服食药物的调理,达到“形神相亲”的境界。其实,嵇康说的遗生,就是远离是非之地、抛弃荣华利禄之诱惑的遗世。
      地理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也是嵇康比较看重的一点,如“颈处险而瘿”,意为生活在山区的人,颈部易生瘿。“瘿”是颈项部生长的肿物,类似甲状腺肿大一类的疾病。现代研究证明,在我国某些山区,由于当地水土中缺少“碘”元素,所以在此生活的人容易患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再如“齿居晋而黄”,是指居住于秦晋一带高氟区的居民,由于长期饮用氟含量极高的水,牙齿容易变黄。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有的人长寿,有的人则短寿,有的还会因此患病,某些地方病和肿瘤也存在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不同自然地理特点也会出现不同的“地方病”。由于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具有表现不明显、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因而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往往得了病还不知病从何来。这是居住大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而居住小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住宅的位置要“远近得宜”,房舍的布置要“堂廉有制”,住地环境要“坦然殊观”以“利人为福”。这些嵇康所提出的关于居住与养生问题,对后世影响极大。
      抚琴畅志乐抒怀
      音乐是嵇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善于养生的人要经常在山水之间,一边饮着山泉水、晒着太阳,一边弹着琴弦。比如窦公没有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寿命很长,其原因就在于经常弹琴调和心情,这也是修养精神的一种方法。
      嵇康在少年时期就喜欢音乐,经常弹琴,其他的一些爱好逐渐放弃了,唯独这个爱好没有改变,不曾厌倦。他说这是因为音乐可以疏导气机,保养精神,宣发调和情志,当你处在贫穷孤独的时候,音乐不会使你感到寂寞和沉闷。所以嵇康在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时候,便隐居在风景幽雅的竹林中,远离世俗的喧嚣,与众多诗友弹琴赋诗,以乐言志,以乐抒怀,从而达到心灵的平和,让精神和身体都得到高度的休息。嵇康的最爱是《广陵散》,古琴音色优美,韵致幽远而活泼,富于转折变化之妙。甚至在他临赴刑场之时也要来琴弦,神气不变,从容弹奏,作为与人世决绝的心声。
      善于养生的人,追求的“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的境界不是通过强迫手段抑制情绪达到的,而是通过排除是非的纷扰,顺随自然规律,“体妙心玄”寻求到自身的本性来实现的。因此“措是非”害身,“无措是非”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嵇康认为自然有其和,而人心亦有其和,沟通两者才能达到“俱济”的境界。“怡养悦愉,淑穆玄真;恬虚乐古,弃事遗身”,因此,嵇康最终关心的不只是在养生或音乐,更在“心无措乎是非”。嵇康通过“涤除玄览”来欣赏音乐,达到其一生追求的致乐境界与自在永恒的生命情怀。
      嵇康虽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推荐访问:高寿 兼修 嵇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