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汉语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转换研究] 汉语会话

    时间:2019-04-03 03:22: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话轮转换是会话交际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会话分析的重要课题。会话分析的代表人物Sacks及其合作者Schegloff ,Jefferson最先全面、系统地研究日常会话。本文将在Sacks等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汉语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转换做进一步的研究(包括汉语话轮转换规则的界定、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的方式等),以期减少人们交际时的误解、使日常交际顺利进行。
      关键词:汉语会话;话轮转换;会话分析;
      引言
      Fasold (2000)曾指出:"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会话交际中,"某一参与者不可能无休止地占据发话者的位置,而是由各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Sacks,1974)。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会话的这种衔接有序的特点,说明在会话中,一定存在某种规则来控制会话的进行。而所有的会话者均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共同协调行动。Sacks,Schegloff 和 Jefferson(1974)根据对日常会话的研究,提出了会话中话轮转换系统。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注意,本文将在Sacks等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汉语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转换特点。
      一、话轮
      话轮(turn)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但未对其下过定义。Edmondson(1981)用该术语来表达以下意义:一是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者的机会;二是一个人作为说话者时所说的话。笔者结合汉语的特点,认为话轮是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为标志。
      二、话轮转换的形式和过程
      1、话轮转换规则
      在某些场合,话轮是由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分配,由他指定下一位说话人,其他人禁止讲话(正式会议)。但日常交际,一般由正在说话的人(C)控制发言权。他可以保持话轮继续讲(虽终要放弃);可主动放弃话轮,并指定下一个说话者(N);也可不指定N,让听者自选取得话轮。
      Sacks,Schegloff,Jefferson提出,会话能够有序进行,一次只有一人讲话,很少出现重叠或沉默,是因为在会话中存在一种控制话轮交接的机制。刘虹(2004)结合汉语的会话特点对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规则做了如下修正:
      ⑴ 用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上,现在的说话者(C)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时(N)。a.如果C选择了N,那么C应该停止说话,入选的说话者应该接下去说话。话轮转换出现在选定说话者后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b如果C选择了N,但入选的说话者未接下去说话,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应该继续说话;c.如果C选择了N,但入选者未接下去说话,现在的说话者也未继续说话,那么其他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
      ⑵ 用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上,现在的说话者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时。a.如果C未选择N,那么别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首先讲话的人获得下一个话轮。b. 如果C未选择N,别的会话参与者也未自选,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可以(但非必须)继续讲话。
      2、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
      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判断话轮的转换关联位置,才能使话轮转换顺利进行,下一个说话者才能在恰当的时候开始说话,从而使交际顺利完成。说话者在话轮结束时采用言语与非言语手段,向听话者暗示自己的话已经说完,对方可接过话轮。言语手段包括:语调、语义、句法等。非言语手段包括:副语言(拉长重读音节)及身体动作(停止做手势)。 根据对汉语会话的研究,汉语放弃话轮的信号除上述外,还包括诸如语速放慢、停顿增加等信息。
      3、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的方式
      Sacks.(1974)提出,C可以在话轮的开始使用称呼来选择N。笔者通过对汉语会话过程的观察发现,选择下一个说话者N的手段除称呼外还有一些非言语的方式,如注视、点头等。
      用称呼的方式作为选择N的手段,在汉语日常会话中不太多见。一般是在不能使用注视方式来选择N时,才会使用称呼。这常发生在以下情况内:⑴ 受话人正在做别的事情;⑵ 在多人参与的会议中,若一个沉默多时的会话参与者突然介入,他有时会使用称呼提示被选择的对话者,迫使对方对他的话作出反应;⑶ 在会话过程中,如果一个会话参与者突然对另一个在一段时间内未介入会话的人说话,也常使用称呼提示被选择的N。
      在汉语会话过程中,注视对于话轮转换的顺利接续起着重要作用。听者利用注视传达反馈信息,而说者则利用注视选择N。在两人以上的会话中,说者若没有明确指出谁为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说话者说话时注视谁,谁就应该接下话轮,即被选为N。
      4、听话者的自选方式
      听话者的自选方式可分为正常的和非正常的自选方式。前者发生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C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由听者主动自选获得发言权。后者是指听者想得到发言权在说者未说完时打断说者的话轮。听者正常的自选方式有两种情况:一是C的话已讲完,发出了放弃话轮的信号,听者接受了这些信号后,开始下一个话轮。另一种是C的话还未说完,听者急于插话,先发出了索取话轮信号(直视、体态语),C接受后,发出放弃话轮信号,把发言权让给听者。
      非正常自选方式是指听者在C的话轮未完时介入的自选方式,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C的话未完时,听者想得到发言权,打断C的话轮。从动机看,打断可分为故意打断和非故意打断;从效果看,故意打断又可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合作型故意打断指乙在没听清楚或不理解甲说的话时,打断甲的话语,要求甲解释或重复所说的话。这种打断是为 更好地理解甲的话,帮助甲达到会话目的,故为合作型。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之前,大多是因听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了解某种信息,强行打断C的话轮。
      5、保持话轮的技巧
      汉语日常会话不同于正式的谈话,有其独特的保持话轮的技巧,即尽量避免在话轮未完时出现放弃话轮的言语特征。若出现这些特征,往往会引起听者对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引起打断。这些技巧有:
      ⑴ 每个句子结尾处收音短促有力。
      ⑵ 句子间衔接紧凑。
      ⑶ 加快语速、提高音量。
      ⑷ 避开潜在介入者的目光。
      ⑸ 避免使用具有总结性的语句。
      总结
      本文在Sacks等人有会话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汉语的会话特点,对汉语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模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从汉语日常会话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汉语日常会话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话轮转换规则。这些知识的了解,对于促进汉语日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e,Z.X.(2000).New edition pragmatic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何自然.(2000).《新编语用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Huang,Y.(1987).Turn-taking mechani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3]Jiang,W.Q.(2003).Modern pragmatics.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姜望琪.(2003).《当代语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Levinson,S.C(2001).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5]Yule,G.(2003).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推荐访问:汉语 轮转 会话 日常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