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时间:2019-04-01 03:1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网络上大量的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负面新闻的内涵和特征、大学生阅读和发布网络负面新闻的心理特征等方面探讨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新闻 负面新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网络新闻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获取更加快捷方便。大学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网民群体,是新闻、娱乐等网站的主要使用者,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网络负面新闻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负面新闻的内涵
      负面新闻通常指“负面的、消极的新闻报道,一般是经由报道者的人为加工和有目的性的编码之后所呈现给受众的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新闻形式。”网络负面新闻是相对于传统的负面新闻而言的,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负面新闻,新闻的发布者既可以是官方权威网站,也可以是普通网民,使负面新闻在短时间内更快地传播。网络负面新闻在内容上主要也有以下几类:一为自然灾害,如洪灾、地震等;二为意外事故,如车祸、爆炸等;三为犯罪活动,如贪污、盗窃等。受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负面新闻主要有“炫富”、暴露隐私、网络炒作等。
      (二)网络负面新闻的特征
      1、反面性。网络负面新闻是指一些“不好”或“消极”的新闻。消极的事实释放出的信息往往是与社会总体价值观、大众的普遍利益相悖,对社会建设、文明进步起阻碍作用。如环境破坏、愚昧迷信、贪污腐败等。
      2、突发性。突发性是指网络负面新闻在发生前并没有征兆,新闻发布网站发布的新闻、个人博客、微博发表的一则新闻,都可能引起网民的关注,经过网民的转载、分享,负面新闻迅速传播,形成舆论,很可能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3、包容性。互联网具有自由开放兼包容的特点,把关人的作用相对弱化,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也可以自由地对互联网上发布的负面新闻提出自己的见解。
      4、互动性。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网民可以针对感兴趣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其他网民对观点进行回复,这样就形成一个交流圈。
      二、大学生阅读或发布网络负面新闻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中国调查网2010年9月28日发布的《现在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62%的大学生每天至少上网1小时,其中17.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甚至超过了6小时,调查还显示54.8%的大学生上网时在查资料和看新闻。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比较特殊,甚至在这些特殊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也在网上发布负面新闻,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要。
      (一)误解心理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社会还缺乏真实的认知理解。面对网络上大量眼花缭乱、众说纷纭的负面信息,很多大学生开始不知所措。由于缺乏明辨能力,误读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加之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所受的一些挫折,逐渐开始对社会产生误解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甚至在网上开始发布负面新闻。
      (二)标新立异的心理
      基于标新立异的心理,一些大学生愿意阅读或发布负面新闻,希望独树一帜,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悲观处世的心理
      当理想遭遇现实,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落差。或对社会或世界采取对立的姿态,或是因为长期生活在逆境中,理想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体现,从而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悲观、消极的处世态度是一些大学生对负面新闻“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以引发心中的共鸣。
      三、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情权。大学生不仅要了解社会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社会消极的一面。如果对负面新闻一味地掩盖,既侵犯了大学生的知情权,最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负面新闻的瞒报谎报不报不仅不能缓解社会矛盾,反而使流言满天飞,老百姓更加不知所措。相反地,对负面新闻真实地报道,不仅能安抚人心,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媒介的信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个真实客观的媒介更能在大学生心目中建立威望,一个敢于报道社会不良现象,敢于揭露社会丑陋的媒介才能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权威。
      3、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时,也会产生忿恨情绪,这样的情绪必须发泄出来才能舒畅。把社会上一些不合法、不公平的事件报道出来,也使人们心中的怨气得到了化解。
      (二)网络新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参与舆论事件。网络发布的负面新闻可控性弱,尤其是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充足,对一些网络媒体和个人发布的负面新闻转载、分享、跟帖以及参与讨论、寻求证据等方法参与到新闻事件中,互联网很容易使一个新闻事件发展成为舆论事件,引起多数人的不满。
      2、形成负面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根据2011年12月在新疆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负面新闻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郭美美事件”折射出社会病态,暴露体制问题。结果证明负面新闻的传播使大学生形成对一类人的刻板印象,家庭富裕的同学通常被冠以“富二代”、“官二代”这样的名称,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仇富心理。
      3、造成道德滑坡。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负面新闻的传播易引发道德滑坡,社会公信力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范跑跑”事件、“小月月”事件充分表明,社会上一些人的个别行为被媒体放大,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造成损害,改变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四、如何减少网络负面新闻的影响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大学生还没有正式进入到社会,面对网络上传播的一些负面新闻,很容易产生对社会的误解,无法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产生对社会的排斥。根据问卷星所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平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77%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现在的法律不够公平,有很多人钻法律空子;6.15%的人认为够公平;3.08%的人没接触过,不知道。
      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类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媒体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影响着受众的态度、情绪及行为。由于受西方“坏消息就是好新闻”的影响,一些媒体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社会轰动效应,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错误地把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放大,使大众逐渐把一些人的个体行为看成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根据在新疆大学所做的关于《负面新闻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8%的学生在“郭美美事件”之前并不了解红十字会,只是知道有这么个组织。66%的学生认为经过“郭美美事件”,不再愿意捐款给慈善组织。
      (三)大学生提高媒介认知能力
      媒介认知能力是指“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最缺乏的不是如何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获得信息后如何分析信息理解信息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评价和分析信息的能力。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负面新闻,大学生更需要培养媒介认知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新闻本身。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负面新闻,更要有理性地阅读和思考,正确引导自己的行动。□
      参考文献
      ①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
      ②凌石德,《论负面新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
      ③黄成忠,《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路径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11(3)
      ④王瑛、段晋军,《“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辩证思考》,《传媒观察》,2003(8)
      (作者:段芳燕,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罗忆,新疆职业大学教授)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影响 大学生 负面新闻 网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