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清凉心,菩提行_菩提行愿

    时间:2019-02-12 03:23: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为师多年,我实感当中学老师的辛苦。繁重的教学工作,众多的检查评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上日益娇气的学生,禀性各异的家长……总是让我们身心憔悴、难以应付,心累而无法解脱。许多老师因此倦怠、苦恼,心灵仿佛时时有挥之不去的阴霾,天似乎也不再那么湛蓝,生活也不再那么惬意,家人共处也不再那么其乐融融。
      这是部分一线主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心情的真实写照。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份不良的灰色心境,享受那本属于文化教育者应有的愉悦超脱的生活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心灵的禅境,体悟那陈阵清凉怡人的惮的乐趣。
      佛法云:心者,本性也,菩提智慧之本体。这颗心,要清凉觉悟,才能不被贪嗔痴慢所蒙蔽,才能离苦得乐。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用心中那般若智慧慢慢掸去蒙在心灵的尘灰,放下一切带来的牵挂,不起分别与执著,物我两忘、心不流转,即能拨云见日、阴霾顿散,心中顿生生活的禅喜,倍感那久违的轻松与自在。
      一位在家修行的弟子一天去拜访赵州禅师,匆忙间忘记了带礼物,心中很是过意不去,对赵州禅师说:
      “老师,我什么都没有带来。”
      赵州是个很有大智慧的禅师,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点化弟子,便说:
      “那你放下吧!”
      这个弟子更加在意起来:
      “老师!我什么礼物都没有带,你让我放下什么?”
      赵州听了便轻轻笑着说:
      “那就请你提着吧!”
      这则禅门公案,把禅师的淡泊境界与弟子的事事牵挂便跃然于我们面前,笑中体悟禅境的妙用。
      六祖慧能本是一南方葛獠村夫,劳苦蒙昧,因听讲佛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顿悟,觉悟圆满,了彻通达,成就了无上的菩提智慧,为芸芸众生开启了一代禅宗方便之门。
      我们这颗心本来明彻,无碍无挂,只是放不下太多的东西,事事牵挂、心有所住、日久生累,便是我们烦苦的根源。
      其实教育就是做度化人的工作,目的是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培养学生有觉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努力上进、追求真知、获得进步。而有些学生贪玩怠慢、娇气任性、不明师理、不求上进,我们也不要着急,等待时日、等待契机,慢慢教化。我们应学会放开心智,用一颗无所留住的心看待后进生,看待成绩排名,看待职称名誉。只要我们尽心力去做了,心中就不会留下什么,久而久之这颗空灵的心境便会生起生活清朗的禅喜,看天天更蓝,看水水更绿,处处体现朝气,时时呈现蓬勃。
      我现在是九年级毕业班的班主任,班上后进生多,还教两个班的英语课,并兼任年级的备课组长。从早到晚忙于教育教学工作,事情不可说不多,当身心极度疲劳烦恼时,我就会停下来默默念起张伯端的《西湖》中的几句:
      善恶一时妄念,荣枯都不关心。
      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
      一池和水碧仍深,风动鱼惊尽任。
      心中刹那间便清空一切烦恼魔障,清凉顿现、愉悦自足、精神倍增,便又在忘我中享受着工作的乐趣。
      佛门中讲究一个“空”字,这个“空”,与我们所感触到到的物质与感受(佛教中物质谓色)是相应相承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又在不停地变化着,宇宙星体乃至生命实体都在生生灭灭、往复不已。生起的一切称为实有,但都要回归为空无,空无为本,实有为表。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真空妙有,包含一切真理法身。我们悟开了“空色”二字惮,便知道了一切实有都是无常的,都要归为空寂,便能空去心中的一切,无牵无挂,过充实有悟性的教师生涯。
      在《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双林八水,一路魔障重重,艰险困难,极度考验人的意志。乌巢禅师送给他两百多字的般若心经,让他遇每艰难险阻时,就默念一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里禅师在告诉唐僧,西行路上所遇的一切艰难险阻和各种身心感受,本质上都是空的,都是不能计较牵挂的,心中没有什么挂碍,就不会有恐怖退缩。俗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唐僧以一颗无所牵挂的心前进,最后历经十四年取回真经,终成佛门大业。这也正是教育者应有的精神所在。
      “春明门外即天涯”。悟了一切大道之理,我们就能把握当下。佛云:当下心即无心,无心即为道。我们用这颗空无之心,行走在教育的求索之路上,喜悦清凉,山清水秀。清晨早读,陶醉在学生琅琅的书声里;课堂上,喜悦于学生求知的目光;闲暇时,与学生共同跑步打球,欣赏着他们的青春活力。学生有了错误,用心教育而又无所求,在不断的师生心灵的交汇中启悟学生的心智,给出时间让他们慢慢成长,给出空间让他们自由翱翔、体验成功、感悟失败。我们工作单纯而又忙碌,我们心无杂念又心灵充实。六祖告诉弟子,平常心即是道。怀着一颗平常心,从容、淡定、喜悦而又无所求,学会看开一切,漫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不也是教育者的大自在、大幸福吗?
      生命的乐章一刻不停地演奏着,时而叮咚悦耳,曼妙醉人,时而铿锵起伏,让人振奋,没有停顿,也没有回复。随大道而行,领悟到这天之行健,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就能体悟到生命的运行真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偏无执、不嗔不漫,触目是缘,任缘认运过生活。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了也不忧伤。学会放下即是禅,让我们这颗疲惫的心柔柔地荡漾在智慧的彼岸,感悟到心灵深处本有的光明、喜悦、丰足与智慧。

    推荐访问:菩提 清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