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实践使《石壕吏》魅力无穷]石壕吏

    时间:2019-01-27 03:3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老妇人、老妇人……小吏、小吏……”望着课间学生们互相戏称的情景,我深深地感到,是《石壕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亲身实践表演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也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课标》中有这样的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杜甫的《石壕吏》我看了数次,教了数次,原来均是我说,我讲;或我问,学生答;或学生看书提问,学生答,老师帮助。经过一年多的课改“洗脑”,尤其是数次语文实践活动的铺垫,我更加坚定了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的信心。《石壕吏》的教学,我就实践了这一理念,效果比预想的要好。这得益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二(见教科书第184页),原题是让学生“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这给了我启发,于是我上这堂课试图体现语文的实践特点。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这堂课我们来学《石壕吏》,用表演戏剧的形式,展示你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全班分成八个大组,每组6~7人。要求:
      1 组内全员参加。
      2 想像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
      3 补充一些事实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基的故事情节。
      4 表演符合人物身份。
      5 配合默契。
      表演时:一组表演,另外七组根据文意阳要求评分,满分是五分。每组的成员将评分结果报组长,取组内六人的平均值代表本组评分结果。七组的评分结果相加为该表演组的总得分。
      (这样的要求既可以调动学生集中精由全员参与,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欣赏评价挹力。)
      下面各组开始准备,时间8分钟,注意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理解文意,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排练。
      
      疏通文意,组织表演
      
      学生踊跃参与,有的小组在,有的齐读,有的争论角色,有的找道具(伞、书包、上衣、桌子等)。约8分钟。第一组开始。
      学生甲扮老妇人,学生乙扮老翁,学生丙和丁扮二吏,学生戊扮“我”,学生己扮婴:儿,学生庚扮婴儿母。
      道具:课桌当墙,椅子当床。
      戊上:天晚了,我在石壕村宿一夜。(站旁边)
      丙、丁上(作敲门状):开门、开门……
      甲:(推学生乙)快跑,快跑,来捉人了。
      乙:(作翻墙状)跨过桌子逃走。
      甲:开门。
      丙、丁上(站门口),丙说:家里有男丁吗?【语气平和,不够凶】
      甲:没有了,我的三个儿子都充军了,两个儿子已战死,剩下一个苟且活着。【无悲伤之状、不够严肃】
      丁:不行呀,我们得交差呀。【语气软,表情太温柔】
      甲:那我跟你们去。【过于爽快,好像很乐意去,丢掉许多内容,看书不细】
      旁白: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有些唐突,前后联系不够紧,想像不够丰富】
      乙:作翻入墙内状。【缺少表情衬托,老妇人被抓走了】
      戊说:老人家,奠悲伤,再见。【“我”怎么出现在老翁家,缺必要的铺垫、交代】
      (在第一组袁演的过程中,其他组明显有许多人在小声议论。估计学生在推测表演是否舍情理,是否充分展现了作品的内容。)
      师:我们要注意要求,要深入理解全文,要联系我们学过的诗的背景。
      以我的性格,在过去的教学中早就亲自上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甚至会亲自讲解示范了。此时,我相信学生能演好。接下来的二、三、四组不断充实,果然越演越好,逐渐展开了思想,丰富了想像,密切了合作,展现了智慧。于是我趁热打铁,再给3分钟,组内研讨课文,讨论表演优劣,学生理解更深了。
      深入思考。反复总结
      第五组上场。【效果明显好于前四组】
      戊(背书包作旅行状,上)(抬头望望天)自语道:天晚了。(又向前张望)(细审视)“石壕村”,我且宿一宿。(走上前,作轻敲门状):咚、咚,……有人吗?
      甲(开门):你找谁?
      戊:老人家,天晚了,请借住一宿,可否?
      甲:进来吧,这是我小儿子的房间,你暂住这儿吧。
      戊:谢谢老人家。
      (忽然教室门“咚咚咚”,响声阵阵,并伴有吆喝声)开门、开门,快开门,咚咚咚……(声急而凶)”
      甲急告乙:快逃,抓丁的来了!
      (乙翻桌而逃。甲边去开门边作一步三回头状,望乙逃走的方向。门稍开,丙和丁一拥而进,甲连退几步)
      丁怒,大叫:怎么才开门,死哪里去了,有男丁吗?
      甲(弯腰作小心状):没有了。(手拿信)看,一个儿子捎信来,说他两个兄弟刚刚打仗死了。
      丙推开甲,搜屋,甲哀求跟着走,“我”立刻躲到床下(钻凳子下)。忽然隔壁传来婴儿啼声,丙、丁奔向那间屋。【巧设呼应,“我”没被抓】
      甲紧随丙、丁,口中絮絮叨叨:那是儿媳的房间,儿子打仗死了,孙子太小,儿媳没有改嫁,出门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丙(仍怒呵):不行,我们得交差(又作搜查状)。
      甲:我年纪大了,(作咳嗽状)身体还可以,请让我跟你们一起去,赶快应征河阳的差役,还来得及准备早饭。(两吏押老妇出了教室门)
      旁白:夜已深了,一切趋于安静。
      乙翻墙而回(作叹息、哭泣状)。
      “我”出现(拍老翁肩膀,作安慰状):老人家别难过,说不准她能见到活着的儿子
      旁白:天渐渐亮了。
      “我”站起来,背起书包,向老人说再见,下,表演结束。
      (第五组的表演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还是很强的,合作能力、表演能力也很高。这里既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合作的能力。)
      以下的六、七、八组学生又丰富了许多富于创造性的细节。
      如第六组一开始就按记叙文的要求,交代时间、地点。
      旁白:时间是已近黄昏,地点是在石壕村。
      第七组增加了一个细节:两位老人正在昏暗的灯下看信(学生用橡皮泥捏了支蜡烛),老妇边看边擦泪,并伴呜呜声,老翁发出“唉”的长叹,此时突然响起“咚咚”敲门声……【情境有创意】
      第八组老妇人用衣服扎在头上当毛巾,用雨伞当拐杖,先咳嗽后迈步,一走两边晃……【惟妙惟肖】
      评分。培养鉴赏评价能力
      由于各组的出场顺序是按抽签定的,避免了打分时的纷争。学生们给第一组的分数平均在2分,后面的二、三、四组相应提高,到第五组达到4.8分,最后一组给了4.9分的高分。这种评分,一方面说明,学生能按要求去评判,评分也较客观、公正,并且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老师的感受点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学生的评价,可见这堂实践课,学生听得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考察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作业布置
      将《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或一幕短剧(巩固、提高)。
      有85%的同学的写作达到了优秀,另有15%达到良好,效果出人意料,尤其是平时写作不及格或较差的同学,这次都表现得非常好,究其原因,带来的思考是深刻的:
      (一)体验深刻独特。这是一堂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语文活动课,全班同学人人参加,既作评委,又当演员,看了七遍,演了一遍,印象深刻。这与以往的学生仪作听客、看客迥然不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体会最深的是“百听不如一试”,亲身经历的事往往难忘。
      (二)进行了相关知识、相关学科的整合。除了语文的特点(查工具书,疏通文意,想像,理解)外,他们还动手表演,化妆,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课桌当墙,灯下看信,书包表身份(旅行者),拐杖、衣服表年迈。
      (三)培养了想像力,有许多创造性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思想之门。如细节“巧设婴啼呼应我躲过搜查”的伏笔等,都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从面红耳赤的争论到手舞足蹈的演练,从眉头紧锁的深思到一本正经的表情,学生自演自评积极实践。面对学生认真投入、热闹欢快的场面,我看到了学生爱憎的情感、认真的态度、同情与批判的价值观。
      (五)要走出思想的误区。这堂课,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上成了一堂戏剧表演课吗?我的看法是,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演其实是一种手段。学生要演好,就必须多读课文,把握要素,透析人物性格特点。一句话: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
      望着学生课后互相追逐,称甲为老妇人乙为小吏的场面,我感到课已尽,而学生意未穷,他们还沉浸在课堂的欢乐中。这比老师费力不讨好的说教,比课堂“牵牛鼻子”战术,比庖丁解牛式的授课效果要好得多。事后我也做了字词的反馈检测,效果远好于以往的讲讲、练练。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了合作,丰富了想像,整合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推荐访问:无穷 实践 魅力 石壕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