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成人高校信息化进程中CIO体制的构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时间:2019-01-15 03:38: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成人高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管理困境,充分考虑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根据成人高校具体特点,提出了在CIO领导下、以教育技术处为主要职能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关键词】CIO,信息化,成人高校,高校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信息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校园网、网络教学、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在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与其联系的横向及纵向机构或部门越来越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业务流程的调整、机构的重组、权力的再分配。为了避免组织内部过于庞大的内耗,需要顺畅的管理体制,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目前管理体制问题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成人高校引入CIO体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大企业中相继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职位――CIO。CIO是“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英文缩写,国内一般翻译成首席信息主管、信息主管、信息总监或总信息师。它是伴随着信息资源管理IRM理论兴起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职位。CIO的出现标志着信息管理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走上了技术与人文、经济相结合的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强,企业信息水平的提高,CIO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但是,相比于企业与政府部门,CIO之与教育领域还是个新鲜名词。美国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入CIO体制,全面负责校园信息化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赵国栋2002年ACCS项目调查表明,美国高校已有69.3%的被调查学校设置了CIO职务。而我国已经设置CIO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3.9%。大学CIO体制的实施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体制与思想,它的引进有力地加快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目前,国内许多有识之士撰文呼吁高校设立CIO体制,而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进行设立CIO体制的实践。2003年全国高教信息化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林建华副校长提出北大要设立CIO体制,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CIO体制在企业界已经比较成熟,如何借鉴企业CIO体制以及国外大学CIO体制的成功经验,把CIO体制引入高校信息化领域,建立适合成人高校发展的CIO体制,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二、成人高校信息化进程问题剖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成人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以我校为例, 自1999年开设远程教育以来,不遗余力地推动信息化改造,八年来累计对信息化的投资超过6000万。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管理模式、管理规范、运行机制、文化特征、领导因素、人员相关意识和技能等难题的挚肘:
      1.投入缺乏持续保障。
      高教信息化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信息化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一是靠财政拨款,二是靠学费收入。全国各地成人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致使信息化建设只能是顾此失彼。而且,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连贯性,造成信息化建设的不连续,缺少体系规划的背景支持。另外,在大量资金投入以后,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投入大,见效慢,推动难”的局面。
      2.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高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统筹全局的规划加以指导。但在实际规划和建设中很多学校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在没有IT全局战略和方向的环境下,建立起各种分散的系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最后把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个小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二是有所谓的整体规划,但着眼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建设,没有考虑到整个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时俱进的提出更高层次、涵盖面更广的总体规划以指导信息化建设。
      3.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缺乏统一规划的信息化,必然带来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应用系统大都是从部门、基层的视角来开发实施,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人群研发完成,人为地割断了大学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孤岛。
      4.组织缺乏统一协调。
      信息化校园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和各部门协同工作。信息化要求各单位、部门间打破壁垒,具有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观念。各个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有的属于教务处或科研处下属的一个科室,有的成立了网络中心、电教办、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存在着“多头管理、多人负责”的现象,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体制要求。目前,虽然高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还建立专门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这样一个虚体机构来推进信息化工作。但是这些努力最多仅能保障信息化在某些领域或某段时期得以顺利推进,而无法根本有效的扭转信息化工作的被动地位,无法使其彻底脱离配角地位。上升倒战略层担当信息社会高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5.系统缺乏有效应用。
      高校普遍缺少统一的应用平台,管理信息系统间的异构数据环境长期存在,数据共享和交换不便,不能得以共享各种教学和信息资源,导致系统应用效率偏低。例如我校目前几个主要的应用系统都是从中央电大购买的,有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电大教务管理系统、开放OA系统,每个系统都独立,存在信息孤岛,进行系统整合受制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另外己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管理中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不高,部门间的信息化水乎存在一定差距。
      6.管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它不仅要求管理人员懂信息技术,而且还要掌握管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主要由一位行政副校长挂名领导下的网络中心或计算机中心,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信息化的地位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他们的职权和工作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管理工作很难上升到全局战略性的高度来得以统筹规划、实施推进。同时,过渡强调技术专业背景也很容易使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技术含量有余而管理含量不足。有的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一般由一名校领导及校办、信息中心和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组成。组织的权威性是提高了,但由于是非常设机构,容易受日常工作的冲击,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这样一种信息化管理体制陷入一个内生困境:即体制对其职能的定位、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导致信息管理难以摆脱应用辅助型的角色设定,因此缺乏能力、也缺乏机会去真正展示其管理型的功能,这样反过来同样将进一步强化其体制内的应用辅助型角色,从而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存有这一困境,体制内的调整的前景就不容乐观了。
      
      三、 成人高校CIO体制的构想
      
      高校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技术,而且来自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高校信息化建设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尤其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高校管理层缺乏一个既懂信息技术和业务,又懂管理的领导人才。因此,借鉴企业以及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高校决策层引入CIO体制,设立完善的CIO体系支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成人高校应对信息化管理挑战的有力措施。
      1.CIO体系结构(见图1)
      
      CIO体系的顶端是信息化领导小组,它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决策机构来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即为学校的CIO,他能够主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一般由校长领导团队中的一员,直接向校长汇报工作,并对校长负责。
      信息化领导小组还需要有一个扮演参谋角色的团队,它能够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咨询,这个团队被称为“信息化咨询小组”。考虑到这个团队对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重要影响,需要这个团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此咨询小姐需要吸收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计算机方面的专家,还应有远程教育方面的专家。
      信息化领导小组下面需设立现代教育技术处(正处级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其常设机构。职责是具体执行和监督机关,其他部门是具体实施机关,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加强教育技术处地位的原因主要是:(1)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数字校园技术标准是构建基础架构、解决应用系统互不相通和信息孤岛的基础,但标准的执行应该由教育技术处来执行;(3)建设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实行统一的身份认证是数字校园的基础,特别是作为核心的一卡通系统,涉及的部门很多,如果没有权威性是很难开展工作的;(4)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管理平台、统一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
      2. CIO主要职责
      (1)参与学校高层决策,制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结合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教学、科研、财务、图书馆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为学校制定一套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并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信息化应用项目开发策略和方案的确定等。(2)负责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校园网基础架构设计、建设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预算、采购、建设、运行;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等。(3)负责协调信息技术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任务协作。(4)负责信息保障和人员培训:包括信息宣传、咨询和培训工作;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信息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制定等。
      3.CIO机构重组
      传统的管理机构将被重组、合并或撤消,从以上的模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成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除教学机构外,所有的机构可能被合并成如下六个机构:
      (1)校园基础信息设施管理机构:在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后勤服务已经社会化。学校的基础设施大部分体现在诸如光纤、交换机、Web服务器、多媒体服务器等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该机构负责网络安全、标准建设、身份认证和提供网络服务等。
      (2)教务计算机构:教务计算机构在校园网上负责管理教师的教学档案、学生的学籍、与校友的交流信息、选课排课系统、成绩查询、学分互认等。
      (3)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负责图书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实现对信息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资料导航、联合编目等的全面数字化。
      (4)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校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除了在校学生外,远程教育为社会中各种层次的人员提供24小时全天候、高质量的成人教育服务。远程教育,为社会各地的人员提供了再教育的机会,优质的服务是各高校远程教育机构竞争生源的唯一保证。
      (5)科研计算机构:大学除了教学之外,另一功能就是作科学研究,科研计算机构管理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并负责对外的学术交流服务。
      (6)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学校的财务、校园一卡通及其它各类涉及全校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胡家荣. 高校引入CIO的构想[J]. 图书情报论坛,2006,(1).
      [2]张刚要,周海棋.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引入CIO机制的必要性[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
      [3]罗庆琰等.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关键――香港与内地信息化专家观点碰撞[J]. 中国教育网络,2007,(5).
      [4]李风海. 高校信息化进程中CIO体制建设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Z1).
      [5]孔繁之. 高校数字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信息化,2006,(13).
      [6]胡家荣. 高校引入CIO的构想[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3).
      [7]朱文英. 北京大学 CIO体制构想 探索进行时[J]. 教育信息化,2005,(12).
      [8]刘淑梅. 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初探[J]. 衡水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简介】黄淑敏,女,1980.7,馆员,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图书馆信息部部长,公开发表论文20篇,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理论

    推荐访问:构建 信息化 成人高校 体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