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_接纳与抵制:基督教在《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体现

    时间:2019-01-10 03:32: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史蒂芬・金著名的现代通俗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82年,广受好评,随后被收录在金的中篇小说集《四季》里。本文分析了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中存在的对基督教的矛盾的态度,证明了该小说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同时也充满了对基督教的讽刺,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对基督教充满困惑和不确定感的态度。
      关键词: 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 基督教 接纳 抵制
      
      《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史蒂芬・金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是一部越狱小说,更是一部英雄传奇。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影响极深。但是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自我价值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这部小说里对基督教的接纳与抵制并存就不奇怪了。
      一、对“救赎”(redemption)一词基督教意义的接纳与抵制
      在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里,“救赎”(redemption)这个词其实只在小说的题目中出现,在小说正文里并无出现。但是,救赎却是这部小说当之无愧的主题。除了基督教意义上的救赎,作者更多地表达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救赎。
      (一)接纳
      《旧约・以赛亚书》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正如丁光训所说,罪恶和救赎是基督教的神学主题,也是其正统的标准。世人带着原罪作恶多端,上帝出于大爱,让儿子耶稣基督成为罪人的救赎者。凡信他的,上帝就认之为义,可得救赎,享受永福;凡不信他的,在上帝眼里就是不义的,不得救,只能被抛入地狱不灭之火中。[1]由此可见,能不能得到救赎完全取决于上帝。信上帝,才能得救。
      书中接纳了救赎的基督教原义。在肖申克监狱,能不能得到救赎,取决于监狱里的“上帝”――诺顿。对大多数犯人来说,长期在诺顿的暴政统治下,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不再奢侈地追求什么救赎,甚至不知道如何救赎自己。老布鲁克的悲剧就是一个例子。“上帝”给了他救赎――他最终获得了假释,有机会安享晚年。但是,他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年,已经被制度化了。“他们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2]30经过六个月的折磨,他最终选择了自杀,用死亡来获得救赎。
      (二)抵制
      主人公安迪・杜佛尼不同,他渴望自由,相信救赎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实上,除了最开始三年的折磨,安迪的狱中生活不可谓不好。他帮助狱卒解决税务问题,帮助典狱长管理各种不义之财,建立了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监狱图书馆,“赢得了所有人的善意对待”。[2]31假如他一直这么“配合”,这么安分守己下去,也许可以通过假释获得自由。但是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故事就完全成了一个基督教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顺服上帝,顺服监狱里的“上帝”――典狱长,从而获得救赎。
      安迪选择了逃狱,他用了27年来坚持自我救赎。他的自我救赎是对基督教传统意义的救赎的挑战。救赎不是靠上帝的怜悯,而是靠自己。
      安迪的朋友雷德的故事也一样。他在肖申克监狱呆了近半辈子,最终获得了假释。刚出狱时,他完全不能适应。但他没有重蹈老布鲁克的悲剧,他想到了安迪,“一想到他花了那么大的工夫,多年来很有耐性地用个小石锤在水泥上敲敲打打,只是为了换取自由,我就不禁感到惭愧,于是便打消了那个念头”。[2]73他去了巴克斯登,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钱,决心踏上旅途。“我想惟有自由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兴奋,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2]76在这一刻,他也最终得到了自己的救赎,不是凭借上帝的恩赐,而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对自由的憧憬,以及安迪带给他的希望。
      二、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对基督教的接纳与抵制
      主人公安迪在经历和性格上与耶稣和传统美国式英雄享有很多共通点。很显然,作为一个美国作家,受社会、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在主人公的设置上难免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这个角色也显露了对基督教的嘲讽。
      (一)接纳
      耶稣基督是基督教里的核心人物,是救世主,是神的转世。小说的主人公安迪在性格和经历上都和耶稣十分相像。他们都坚持梦想,用智慧和能力让大众信服;都曾受尽折磨,但仍不断拯救他人,最终自己也获得了重生。[3]
      安迪和美国传统英雄也有很多相似点。
      1620年9月,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五月花号”轮船载着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属离开英国来到北美大陆。[4]清教徒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美国到处充满着抱守清教徒工作伦理观的人”。[5]他们的坚韧,对自由不懈追求,孜孜不倦的热忱和信仰,并且用荣耀神的态度来完成每一件事,构成了典型的美国英雄的形象。从杰斐逊到富兰克林,到美国电影小说里的各路英雄,如邦德、超人、蝙蝠侠,莫不如是。安迪其实也可归结为此类人物。
      (二)抵制
      但是安迪的存在不单是为了证明基督教的影响,更是为了表达对基督教的嘲讽。
      安迪对《圣经》的熟识和他严谨的生活态度使得大部分人,甚至典狱长诺顿都以为他是个基督徒,但他不是。他为狱卒洗黑钱,为典狱长处理各种见不得人的赃款,提供各种敛财的建议。在和雷德的谈话中,他说他并不会为此良心不安,他是一个无辜的、被命运作弄的倒霉鬼,而不是传教士或大善人。“在超凡入圣与无恶不作之间还有第三种选择,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因为他们需要讨好我,我是个廉价劳动力,这是我们之间的交易”。[2]33
      和安迪相比,典狱长诺顿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是浸信会基督复临教会三十年的老教徒,有一个教会发的襟章。在他桌上有个小纪念盘,柚木上嵌的金字写着‘基督是我的救主’,墙上还挂了一幅他太太的刺绣作品,上面绣着‘主的审判就要来临’”。[2]35但是他实际上非常残酷和贪婪。小说中写道:“每次碰到这种人的时候,我建议你最好脸上保持笑容,用双手护住下体。”“在我所见过的高层人士中,诺顿是最下流的伪君子。”[2]36他甚至建立了一种“外役监”制度,让犯人做苦工以此敛财。“手持《圣经》、戴着三十年纪念襟章的虔诚教徒诺顿,在十六年的肖申克典狱长任内从桌底下收过不少厚厚的信封”。“诺顿一定非常同意清教徒的传统观念,只要检查每个人的银行账户,就知道谁是上帝最眷顾的子民”。[2]36
      贪婪的诺顿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不信教的安迪在品德上却比诺顿更像一个教徒,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三、对圣书《圣经》的接纳与抵制
      除了主题和人物形象,《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圣书,也反映了作者的接纳与抵制。
      (一)接纳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人文科学的伟大文献和文学作品。它在体裁创新、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都给予了后世作家、艺术家很多灵感,许多文学巨著,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作品,俄国托尔斯泰的《复活》,其思想情感和精神观念,如:仁慈、宽恕、博爱等都主要来源于《圣经》。[6]《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也受到了它的影响。
      小说在故事情节和结构上都有《圣经》故事的影子。
      就故事情节来说,安迪的故事和《出埃及记》里摩西的故事十分相像。而这部小说的基本结构为:压迫―反抗―更多的压迫―最终反抗成功。这种故事结构同样取自于《圣经》故事。同样以摩西的故事为例。
      安迪因谋杀罪蒙冤入狱而摩西杀了一个欺负他希伯来兄弟的埃及人,而被迫逃亡――“压迫”。安迪的生活因为帮助狱卒和典狱长而改变,而摩西留在米甸,娶了游牧民族首领的女儿为妻,并说服了法老,带着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反抗”。安迪证明自己无罪的最后希望被诺顿打破,又陷入了绝境法老后悔放走希伯来人,派人追捕他们,希伯来人又累又饿,也开始攻击摩西――“更多的压迫”。安迪最终逃出,获得自由,而摩西带领希伯来人最终到了迦南――希望之乡――“反抗成功”。[7]
      摩西的故事只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圣经》中,此类故事不胜枚举。不管参孙还是大卫都遭受过欺骗,落入过圈套,经过长时间的压迫和折磨,他们最终成功为自己复仇。
      (二)抵制
      《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也是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对于基督教徒来说,《圣经》更是有着无可取代的神圣意义。但是,这种公认的神圣意义也在小说中被打破。
      安迪・杜佛尼始终随身携带一本《圣经》,一开始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他迎合典狱长,向他表明自己是个虔诚的教徒,以此用来保全自己的方式。但是当他在某天早晨从狱中神秘失踪,一切才真相大白。原来他将逃狱用的小锤子藏在了挖空的《圣经》里。有谁会想到一个貌似基督教徒的人会选择《圣经》藏匿犯罪工具?《圣经》在这里毫无神圣可言。
      而《圣经》对典狱长诺顿来说只不过是掩饰自己真实企图的工具。《圣经》为他给外界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他自从成为这个快乐小家庭的大家长以后,最大的创新措施就是让每个新进犯人都拿到一本《圣经・新约》”。[2]35不仅自己读《圣经》,还鼓励犯人读《圣经》,并用《圣经》来教化犯人――“他每次训话都引用《圣经》”。[2]36谁会想到这样一个虔诚的教徒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呢?
      通过以上对主题“救赎”,对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对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分析,都可以看出《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同时也对基督教保持嘲讽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教在西方世界失去了地位。根据2003年的调查显示,92%的美国人承认他们相信上帝,超过85%的人受过浸礼,57%―65%的人认为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宗教问题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杨慧林.罪恶与救赎[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
      [2]史蒂芬・金著.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肖申克的救赎[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The Story of Jesus Christ[EB/OL].http://www.省略/Jesus_story.htm,2011.
      [4]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2005版)自考教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圣经和美国建国[EB/OL].省略lw.net/gospel/explore/rgmysj/htm/chapter06.html,2011.
      [6]圣经[EB/OL].http://zh.省略/wiki/%E8%81%96%E7%B6%93,2011.
      [7]勒兰德・莱肯著.徐钟,刘振江,杨平译.圣经文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推荐访问:基督教 接纳 抵制 海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