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文”“乐”相携,,,风行水上|相携

    时间:2019-01-08 03:19: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将音乐与文字结合,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对营造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的写作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因此,当语文与音乐携手同行,语文课堂定会呈现出一番全新的天地。
      关键词: 文乐 营造氛围 唤醒情感 深化理解 引导写作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而且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文学家们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其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使两者相互渗透,很容易使学生在灵魂深处和作者的情怀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音乐,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青睐。下面我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集点滴体会连缀成文。
      一、音乐导课,营造氛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为学生营造与课文相一致的情感氛围,就可以让学生在乐曲所营造的特殊情境中感受作品。
      新课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杜牧的《赤壁》时,我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各战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诸葛亮运筹帷幄的鲜活形象历历在目。强劲的旋律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又如在上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时,先播放歌曲《童年》,美妙的音乐、欢快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那一片清纯而幻美的童年世界;用一曲欢快的《春天在哪里》为《春》酿造春声,创造合适的气氛;在教学诗词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名曲,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倾听舒缓优雅音乐的同时,随着音乐的节奏,走进诗文的意境,浅吟低唱,尽享诗词之美……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就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又何愁这节课没有好的教学效果呢?当然,使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音乐运用恰当与否,是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
      二、配乐朗读,唤醒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文学是语言化的音乐,音乐是音符化的文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中的妙处可以借音乐的手段得到渲染,以音乐为媒介,激起学生的美感愉悦,学生们的情感可以在配乐朗读中得以唤醒。
      如在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考虑到学生也许很难理解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对爱人的热恋,对祖国的苦恋,因而在学生诵读课文时,我播放了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让学生在乐曲中反复朗读。配乐诵读后,我请学生们讲讲感受,学生们纷纷用感性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恩。尤其是有些同学的父母外出打工了,留自己一人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日子一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更是难以遏制。他们的心完全被这首曲子所打动,对课文《乡愁》也就不用作过多言语上的述说了,他们已经很感性地领会了课文的主题。可见,情感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的聪慧与敏锐便会像迸发的火山一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又如在上《背影》“浦口送别”这一段时,为了使没有很多生活阅历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父爱,我在学生们朗读时配上了《二泉映月》的音乐,凄凉的乐调,动情的音乐,自然地使学生们放慢了语速,加深了他们对父爱的体悟,起到了很好的情感教学的效果。
      三、音乐渲染,深化理解
      屠格涅夫说过:有些情感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音乐可以“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可以提高学生的洞悉力,培养理解力,并使之更加深刻和完整。课堂上,借助音乐形象,烘托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作品深刻内蕴的理解。
      曾经听过一节名师的公开课,上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老师选用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音乐让文字再现成动感的画面:伴随着雄壮有力的音乐,海燕作为革命风暴的呼唤者、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合着起伏变幻的曲调,他们的朗读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节朗读课因为有了音乐的介入,学生们对海燕的象征性形象有了深刻印象,对散文诗的主旨有了深入理解,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教学活动取得了成功。可以说,音乐在这篇课文的主旨理解中起到了其他方式很难起到的便捷作用。
      当语文与音乐携手同行,古诗文也变得通俗易懂,在上《爱莲说》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我借助了古筝曲《出水莲》。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文中莲花高洁的形象、君子高尚的品质渐渐地浸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进入一个高雅脱俗的境界,并情不自禁地以乐曲中的形象与作品中的形象相比照,获得心智的启迪,从而对君子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有深入理解。
      四、解读音乐,引导写作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其中的美妙我们可以流泻笔端。不同风格的音乐,都可以使人们的内心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只要细心聆听,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使文学在音乐中飞翔。
      如我在进行《说真话,抒真情》写作教学时,在课前播放了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先用动人的歌声感染学生,然后向学生讲述这首歌曲背后的感人故事,在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后,再作引导: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壮举是爱,平平淡淡的细节也是爱。学生在受到歌曲和故事的感染后,写出了发自心底的真情作文,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用音乐来酝酿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训练是相当多的,既有单元作文,又有周记、随笔、片段练习,我们可以在每学期的写作训练中,安排两三次的听音乐作文,以提高学生的素养。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听乐曲作片断,如播放古筝名曲《十面埋伏》、《高山流水》,让学生听后将感受付于笔端,很多学生都能任思绪驰骋,写出理想的片断来。例如,在听完古曲《平湖秋月》后,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夜是那么沁凉如水,风是那么的轻柔。看,月儿正对着湖面梳妆打扮呢!那湖水多么善解人意呀,她是怕惊扰了月儿吧,不然,它为何一声不响呢……”学生的习作,文笔难免稚嫩,但让我们看到了辛勤播种后的收获。这种利用音乐进行练笔的尝试,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激活,写习作内容丰富,想象奇特,很好地达到了练笔和发展形象思维的目的。
      哲人叔本华曾这样解说音乐与文字:音乐比文字更有力,音乐和文字结婚就是王子与乞儿结婚。当音乐与语文携手同行,犹如风行水上,语文学习将会在这个愉快的情境中变得“美”了、“活”了、“有趣”了,学生也将在音乐的熏陶下激起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在艺术感受中掌握知识,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和谐与美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3]修海林.音乐美学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4]丁涛.艺术概论.辽宁美术出版社.
      [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风行水上 相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