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阅读教学中创新策略的应用】 初中美术课教学创新策略

    时间:2018-12-28 03:27: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作者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体验,总结了培养小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基本策略,阐明了儿童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相应的知识经验是基础,尊重理解是前提,引导质疑是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策略 运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和发现。”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要树立创新理念,肩负起崇高使命,要把创新精神传播到每一位学生中去,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为了发展,为了民族的生存,乃至世界的生存,明确他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是他们的崇高理想。目标明确才能支配创新兴趣,兴趣是动力,有了兴趣,才能维持长久的意志动力。本文所述是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鼓励创新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探索。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培养以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以便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主张在阅读教学中先把生字掌握扎实,再学习课文。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进行思维“发散”,这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之外。
      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而引发创新思维。《妈妈睡了》这是冀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的妈妈,同样以“睡梦中的妈妈好……”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妈妈。学生可学习课文中作者的语言,更多地加入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对妈妈的了解。这样的一种训练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回答就可以鉴证:
      生:睡梦中的妈妈好美丽。妈妈慈祥的脸上带着笑容,细长的头发很滑很滑,虽然妈妈脸上有皱纹,但妈妈还是最漂亮的。
      生: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很早起床去市场发菜,回来又要做饭、洗衣,晚上还陪我写作业。妈妈,我来拍你睡觉,给你唱摇篮曲,给你讲小红帽的故事。
      生: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当我握着你的手,手心都能扎到我。你干的活多,妈妈,你太累了,睡吧,睡吧。
      
      二、培养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1.变换提问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与别人阅读过程的比较,就会弱化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问“有谁说得(或读得)更棒”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我读与他读、己见与他见的对比争论中完成。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思维技能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求异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提出:“你读懂了哪些语句?”学生回答:“老师,我读懂了,海底有许多动物,他们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方式。”这个问题显然回答得不够圆满,我继续问:“有谁比这个同学答得更全面呢?”“老师,海底动物不计其数,而且各有各的活动方式,非常有趣,作者通过具体的数字和两种活动方式对比的方法写得特别好。”通过逐一补充,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2.引导求同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积极求异,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如教《凡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设想,如果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会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设想归为两类:一是爷爷马上进城,接回凡卡;另一结果是爷爷让凡卡忍着、熬着,因为城里苦乡下也苦。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引导下集中到了这一分歧点上展开求同思考,一起分析凡卡受苦受难的原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旧俄时代的黑暗现实。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送给奶奶的阳光》这课时,从学生的议论中我提炼出了一个问题:“奶奶到底有没有得到鹿儿送给她的阳光?”让学生辩论。这是一个两可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说得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要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虽然二年级的小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辩论,什么是论点论据,但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思维异常活跃。
      
      三、培养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提问,尊重其理解水平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对教师大胆提出疑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理解支持,并随机指导。在教学《唐僧取经》一课时,我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唐僧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取经,我认为学生都会更喜欢这个真实的玄奘和尚。而一位学生的观点与我的预想很不一致,他认为神话故事里的唐僧会遇到那么多妖魔鬼怪,这是常人不能抵抗的,而文中的唐僧只是遇到常人会遇到的困难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固执己见地让学生在我预先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也会受到约束。反之,如果我对其给予鼓励和肯定,就能再次激发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其次,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其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创造中的错误往往是创造成功的先导,应客观理性地看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个突破口,教师只有善于寻找发现,让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让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如此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是创新型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冯翠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微[J].考试周刊,2007,(40).
      [2]刘浩.语文学法纵横[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阅读教学 中创 新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