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的思考:普通话训练60篇标准音

    时间:2018-12-24 03:19: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从字、词、朗读、说话四个方面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笔者根据本方言区的语音特点,结合自身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体会,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发音、正音、朗读和说话的能力。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普通话语音教学是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非中文专业的公共课。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深入展开,如何将普通话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通过率,是普通话语音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仅就近年来我市教育专业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作点探讨。
      
      一、识字量的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第一、二项所选取的字、词多是一些常用字、词,但有些考生并不认识这些常用字、词,因此常出现“秀才读字读半边”的现象,如将“佟”读成“冬”,“膜”读成“莫”,“铡”读成“则”等;还有一些是分不清形近字,如将“拨”读成“拔”,“瞟”读成“漂”,“隋”读成“惰”等。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基本功不扎实。很多学生小时候识字时走马观花,没有认真区别形近字,加之教师又没有及时给予纠正,长大后碰到这些形近字时便常常张冠李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平时多下功夫,注意字词的积累,切不可在临考时心存侥幸。其实,训练生字量是师范生的基本功,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第一,教师可以灵活运用3500个常用字表,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以字组词、组词辨字、造句,把形近字在意义上的差别清晰放大,以区别特征为标志帮助学生认准形近字。第二,要求学生熟读《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测试中很多考生把《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里重新审定的音节读错了,例如:“从容”、“呆板”中的“从”、“呆”的读音在1985年就已统读为“cóng”、“dāi”,有些考生仍读为“cōng”、“ái”。为使学生能熟悉这些字词,教师应在课堂上不定期抽查,可在各班开设“生字角”,让学生轮流给表里的字、词注音、朗读,这样既可统一读音,又可规范拼音的书写,同时还可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
      
      二、声、韵、调方面的问题
      
      一是声母方面,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笔者发现,我省境内出现最多、最明显的错误、缺陷音有:①平翘舌音(z、c、s/zh、ch、sh)相混;②唇齿音、舌根音(f/h)不分;③鼻、边音(n/l)不分。
      针对平、翘音不分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上主要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步,因为我省各方言没有翘舌音,学生对哪些字词是翘舌音心中无数,可以让学生根据声韵拼合规律、形声字的偏旁类推法来帮助记忆平翘舌音字词。第二步,在基本分清平翘音字词后,再来解决发音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发翘舌音时发音部位偏前。在教学上,可以利用“手势法”帮助学生舌位靠后,也可以尽量将舌头后缩,让学生充分体会“翘舌”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将舌尖慢慢向前移动,直到找到准确的位置。有些学生发音时肌肉过于紧张,并伴有拢唇动作,这主要是学生一看到翘舌音就紧张的心理造成的。教学上,可以利用展唇元音“i”来帮助纠正。如:医治(yīzhì)、意识(yìshí)等。
      n、l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来自粤方言区的学生。实际上,n、l的发音区别主要在软腭的上升和下降,发n时软腭下降,从鼻孔出气。如果下降度不够,口腔阻塞部位封闭不完全,n听上去像l;反之,发l时软腭上升,从舌头两边出气,如果提升度不够,带上鼻化色彩,听上去就像n了。除了掌握它们的发音特征外,如上所述,可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法来帮助记忆以n和l为声母的字词。
      f、h不分的现象则普遍存在于来自潮汕方言区的学生。因为潮汕方言中没有f声母,普通话念f声母的字潮汕人多读成h声母字,如常将“飞机”读成“灰鸡”。其实,发f声母并不难,f是唇齿音,发音的部位是上齿和下唇。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领会上齿轻抵下唇,气流从上齿和下唇中间轻擦出来的感觉。懂得发f音后,同样,可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法及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来帮助记忆以f和h为声母的字。
      二是韵母方面,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韵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前、后鼻韵母不分;②齐齿呼和撮口呼不分;③口音和鼻音不分;④不会发卷舌音er。
      针对前、后鼻韵母不分的问题,教学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方言韵母入手。潮汕人“开饭”和“开放”、“陈旧”和“成就”不分主要是因为潮汕方言中没有前鼻韵。在讲清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后,笔者在教学上强调以下两点:①发前鼻韵舌尖要前伸,一定要有舌尖向前抵的动作,即舌尖抵住上齿龈。同时,在前鼻韵母音节的后面紧接上一个轻声的“哪na”让学生训练。如:看哪,问哪,进哪。②利用潮汕话中“五”的声母帮助学生找后鼻韵的发音部位。要求学生发后鼻韵时口腔后部要打开,舌头后缩,同时,在后鼻韵的音节后面紧接上一个用g、k、h充当声母的音节让学生训练。如:防空,能够,请客,浓厚。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效果不错。
      由于潮汕方言中没有撮口呼韵母,所以很多学生在测试时将撮口呼韵母读成对应的齐齿呼韵母。这两类韵母的区别主要在于唇形的圆展。因此,教学时,可利用i音做基础,把i音拖长,逐渐收拢双唇,ü音就出来了。动作如下式:
        渐渐收拢双唇
      i─────────→ü
        舌位一直不动
      至于元音鼻化的问题,主要是潮汕方言里还存在着许多鼻化韵的字,就是在元音韵母上带上一层鼻音的色彩,如潮汕方言中的“爱、以、否”就是鼻化字。潮汕人讲普通话时,往往不自觉地把鼻化韵带到普通话中去,如把“所以”中的“以”读成“ǐn”,把“爱好”读成“àinhàon”(-n在潮汕方言拼音中用以表示鼻化音,与普通话-n不同)。针对这种现象,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捏紧鼻子发音,慢慢地摒弃鼻化韵。也可以从该字的阴平调入手,依四声顺序读来,因为这些字多数为上声字或去声字,以阴、阳、上、去顺序读来,学生自然就会丢掉鼻音的色彩。
      学生发不好卷舌音er,关键在于把er读成舌面元音e。er实际上是央元音e同时带上卷舌的动作。教师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掌握“er”的唇形、舌位,再通过er――e的比较辨音,反复训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是声调方面,上声明显不到位,把上声214调读成只降不升的21调。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潮汕方音只降不升的阴上53调的影响,另一个是受上声在语流音变中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可借用手势引导学生准确读出音高,同时,听力训练也特别重要。教师应反复示范,让学生在听力上形成对上声调语音特征的牢固“印象”。因为听得懂、辨得明是说得好的重要前提。
      
      三、语流音变的问题
      
      掌握了声、韵、调的正确发音,并不一定就能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因为说好普通话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感。但由于潮汕方言中缺少语流音变,且绝大多数学生自小缺少语感训练,所以,虽然许多考生在考前几乎熟读了所有的朗读作品,无论抽到哪一篇都能读得流畅无误,但测试出来的成绩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在语流音变的具体处理上。有的考生干脆一律照字词的本音读下去,有的虽意识到音变的存在,具体操作却不太理想,朗读时显得很生硬。例如轻声,许多学生知道某个音节该读轻声却把握不好其具体的调值,有的干脆都将之读成阴平调。其实在具体语流(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音节后)中轻声音节的调值是有高低变化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语流中轻声的具体音高,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好“妈妈、爷爷、奶奶、爸爸”这四个词,因为这四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称呼词代表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后轻声音节的具体音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轻声词语第一个音节的声调学会自己去套用。实践证明,在“妈妈、爷爷、奶奶、爸爸”这四个词的引导下,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不同轻声词语的实际音高。
      再如儿化韵的问题,绝大多数考生对儿化现象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只是把“儿”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儿化”,是由于加儿尾而使韵母带上卷舌动作引起的语流音变。既有变化,就不该再读其本音,应把它和前面音节“浑然一体”地读出来。也有的考生片面追求儿化中的“京味儿”,发音时舌位太后,听感上十分生硬、不自然。有鉴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养成学生良好的音变意识与习惯,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普通话和语流音变的密切关系,把课堂上学到的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平时的说话、朗读训练中自觉、恰当地运用语流音变。教学训练时应多进行成段的语流练习,可选用一些节拍分明、琅琅上口的诗歌、散文等,这有利于学生把握句中音节间的相对音高、音变,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整个语段、语句音调的协调能力。
      
      四、“说话”和普通话思维习惯的问题
      
      同读单音节字词等其他三项测试题目相比,“说话”一题的突出特点是检测一个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部语言的过程中,说普通话的流畅度和规范程度。也可以说,“说话”最能反映一个人真正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说话是对普通话口语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尽管话题多数是考生较为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并且是考前就有所准备的,不少人还是感到“说话”一项最为头疼。有的考生为了不在声、韵、调上出错,“说话”的时候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挤,听起来非常生硬;有的考生怕自己考试时紧张,说不出话来,事先就根据话题写成作文,一篇篇记熟了,结果应试时就成了背书,根本就不像说话。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传统的训练方法,在注重字音训练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说话的整体训练上,开展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轮流或指定学生上台讲一则见闻或介绍一个事物,或者教师出题后让学生作即席发言,形式活泼多样,要求讲得具体,有条理,有节奏感。只要在平时多下功夫,效果肯定不错。
      测试中“说话”一项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考生的词汇贫乏,语病多,语流不畅。这主要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在方言区生活,说惯了家乡话,说话时不习惯用普通话思维。把方言转换成普通话就多了一个“翻译”的环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勇敢地用普通话去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应要求学生逐步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因为这是掌握语言的核心要素。一旦做到这一点,说普通话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所谈,只是笔者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及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切身体会。笔者以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普通话语音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相信,通过测试的信息反馈和导向,我们的普通话语音教学质量必将有很大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必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徐世荣.普通话正音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陈基藩.潮汕人学习普通话辨正.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5]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20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YCJZ0504

    推荐访问:教学工作 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 带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