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会 [普通高校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教育的探索]

    时间:2018-12-23 19:47: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目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各大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实践和创新教育刚刚兴起,各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开展情况各异。笔者根据所在学院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实践过程,就普通高校的工科专业实践与创新教学的开展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普通院校 实践教学 创新教育
      
      在当前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不断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改造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当前各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能力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聪敏的悟性。
      
      1 实践与创新教育的特点
      
      高校进行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硬件和师资条件。重点院校师资条件较好,相应的硬件投入也很充足,一般都走在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成绩一般都比较突出。然而与之相比,普通工科院校的这些条件都不是很好,实践和创新教育的进行不如前者顺利,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而开展起来也就比较困难,成绩也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起步晚。普通工科院校通常都为教学型大学,各项工作往往跟随重点院校的脚步进行发展,在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方面更是如此,甚至可能由于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难度较大,通常是在普遍重视而又不得不重视的情况下起步的。
      第二,基础条件差。普通工科院校的师资及各类实验硬件设备的投入通常比较有限,因而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开展方面存在比日常教学更大的难度。
      第三,办学理念不够超前,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校的力量所限,普通院校通常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考核的趋同性,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另外学校在师资、教学硬件方面投入不够,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如传统教育的效果明显,因而重视程度不够。
      我校就存在这些普通工科院校的普遍存在的师资、硬软件投入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近年来学校的不断投入,虽有所改善,但情况仍旧不够好。
      
      2 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开展方式
      
      2.1构建实践教育的良好机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环境。
      创新活动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愿望,有了创新意识才可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于目前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过分地注重对学生书本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形成一种简单、盲从甚至是惰性的心理,从而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严重地缺乏实践以及传统教学的趋同性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从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为解决此类的问题,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实施教学机制和创新环境的建设。
      2.1.1 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使受教育者长于知识的接收和模仿,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训练,思维方式单一,从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呈现出极强的趋同现象。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机制,没有经过良好的工程实践教育,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新思想。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各种挑战,我们不能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其中关键的是培养创新思维,它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创新精神和意识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和动力,是创新人才需具备的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把创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
      2.1.2 营造实践教学的创新氛围,体现教师的创新意识。
      实践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沿用那些陈旧的、不能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的创新意识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材的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有新颖的想法,让学生有自由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对本专业基础学科前沿有所了解,特别是应注意将学科前沿中有争议的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跟着学科前沿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否则,只能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而且会逐渐消失,回到照本宣科的老路。
      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弥补投入不足。
      普通工科院校由于财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方面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合理的资源,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
      实验室和各种实习工厂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得的基地,在完成日常性教学任务的同时,应该发挥这些场地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作用。每一个场所应提供相关的实践和实验条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每一个相关的实践场所,都可以同时作为学生某一领域的创新教育基地。在这样的基地里,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甚至是制作。再配上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即可以将一个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场所转变成具有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这样就避免了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投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3 设置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活跃的创新思维方式。
      实践与创新教育,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普通工科院校来说,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提高,在教学方式和体制方面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以参考,不能以现有的方式和思维队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进行管理。
      各专业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中的方式不一样,特色也会有不同,因此在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一个有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创新思想的氛围,培养教师和学生活跃的思维。
      
      3 实践与创新教育的思路
      
      3.1 整合各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多学科相互交叉,形成多种新兴学科和边沿学科,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当前高校改革中的重点是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实践和创新教育,需要将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形成相应的综合课程。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反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动态,要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具体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优化,将新兴学科引入课程体系,增强专业适应性,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软件与硬件等方面平衡发展。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在学校举行各类实践和创新讲座,对学生进行大方向的引导和创造实践创新的良好氛围。
      3.2 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
      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强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机制。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3.2.1 调整课程的实验体系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在实验体系方面可以进行如下的改革:要取消那些简单重复、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代表学科前沿领域,或从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实验,增设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应力求内容新,反映本学科某些新兴领域的内容,具有综合性,能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内容,甚至跨学科的总和。并且同时建立开放性实验室,设置实验室创新项目基金等。
      3.2.2 完善各类实践环节课程建设
      随着各校教学改革的发展,各学科的课程里面都增加了许多的实践性环节。这些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实施都很合理,是实行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实践性环节的课程建设需要不断地完善。
      3.2.3 调整相关课程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也要针对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调整作出相应的调整。课程考核体系中,应该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侧重对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3.3 实行责任培养制
      3.3.1 实行实验室培养制和实习基地培养制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关的场地。为便于管理,完全可以根据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自身特点,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实现,需要对有关的设计思想进行实验验证,甚至是实践验证。因此,可以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的培养基地,并且每个基地都有自己培养的方向,彼此间可以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
      3.3.2 实行导师制
      在实行实验室培养制和实习基地培养制以后,那些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算是找到一个家了,在这里他们可以用实验甚至用实践来检验和实现自己。但是,任由学生自由发展是很难取得实效的。为此,应给每个学生配上指导教师,将每个实验室、实习基地的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和日常指导教师,并且每个创新基地再配上专业指导教师。这样,在基地培养制结合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下,学校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也将得到充分的提高和施展。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高等教育应当将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观念去不懈追求。这也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工科院校必须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杰,王成华,江爱华.浅谈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1-3.
      [2]简丽等.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9-91.
      [3]王贤昌等.试论创新教育中几个矛盾问题的处理[J]北京:现在教育科学,2005,(5).
      [4]单亦先.任旭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石油教育,2001,1.
      [5]王立慧.试论工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途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推荐访问:工科 普通高校 探索 实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