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篇

    时间:2024-01-16 17:1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分数、有限小数相互转化。3.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3篇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分数、有限小数相互转化。

    3.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的一般方法,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最简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

    (1)说说下面小数的意义:

    0.2表示( )分之( ),0.75和0.625呢?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说出方法。

    1/10 3/100 51/1000

    2、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课外书吗?每天看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学生自由说,汇报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课外书的时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问题。(板书:看课外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下面我们来了解林林和明明每天的看课外书时间。

    2、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表,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林林0.4时 明明1/4时)

    3、提出问题,进行估计。

    请同学们估一估,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板书:谁用的时间多一些?) (估计汇报并说明道理。)

    4、解决问题的探索。

    同学们有的说林林的多,有的说明明的多,怎样才能精确的比较出谁用的时间多呢?

    (1)自主探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解决过程,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合作交流。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比较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板书。)

    5、课件展示课本中呈现的方法。

    老师用课件展示课本上给我们呈现的方法,看不清的请看课本上相应的图。注意对照你们探索出来的方法,哪些方法是与你们相似的,哪些方法是没有想到的。(每展示一幅图时指名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6、讨论并归纳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分数化成小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2题。(独立练习)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分数化成小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2> 小数化成分数

    (1)做课本上的试一试第1题。(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2)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出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课件出示练习题)

    17/20 7/8 14/ 25 0.57 1.23 7.4

    2、比较下面数的大小。(课件出示练习题)

    2/3 , 0.67 , 5/8

    3. 把3/4 5/14 13/40 5/6化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决?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2)学生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3)观察质因数,启发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引导学生概括。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分数、小数的互化)

    2、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如,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要;小数化成分数不是最简分数时,要)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寻找到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应用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 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 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

    3

    ×

    2

    9

    3

    8

    7

    8

    6

    1

    2

    4

    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 280÷ =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

    28

    80

    除数

    4

    12

    30

    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2380 1653÷=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28=84

    A. =30 B. =2352 C. =300

    1414÷ =14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 .

    1.求未知数 .

    ÷50=14 141÷ =47 ÷40=108

    ÷104=9 256÷ =64 612÷ =51

    ÷120=31 4815÷ =45 -374=689

    2.(1)什么数除以64得28?

    (2)4698除以什么数得81?

    (3)5475是哪个数的75倍?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

    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

    4、反馈后板书:A=1J=11Q=12K=13

    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新知

    (一)

    1、郭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1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A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朱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

    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老师60岁时,该同学几岁?

    (二)、看班班通,学习“X只青蛙,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问题?

    3、你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吗?

    (四)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字母表示数

    A=1J=11Q=12K=13

    AA+20表示老师的年龄

    X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X×4”还可以表示为“4—X”或4X

    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 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和运算律的基础上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方法,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知道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的方法,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

    2、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3、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比较反思中渗透对应思想、函数思想和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并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感受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与大家共同学习一节课,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让我们来互相了解一下好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叫你小x行吗?我猜你今年11岁对吗?老师猜的准不准?板书。

    2、能猜出老师的岁数吗?你猜?你呢?

    告诉大家:老师比小军大24岁。现在你知道老师几岁吗?怎么算的?板书:11+24。

    3、那么,当小军1岁时,老师的岁数如何表示呢?小军2岁时呢?

    根据老师比小军大24岁这个条件,要想知道老师的岁数,必须先知道谁的岁数?知道了小军的岁数,用小军的岁数加上24,就能求出老师的岁数了。

    那么当小军12岁时,老师的岁数如何表示?小军13岁时呢?

    4、如果这样写下去,就会出现比较多的算式,这样是不是太麻烦了?

    你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出老师与小军的岁数关系吗?先想一想,在小组中交流

    反馈:(可能出现□+24,x+24,a+24, ?+24),

    你这里的□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么?

    5、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你们用□、a、x来表示小军的岁数,为什么不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呢?

    教师:对,用具体的数只能表示他们某一年的岁数,而用□、a、x表示就不是某一年的岁数,它可以不断地变化。数学上就是用字母来表示变化的数量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 .co .com m题。

    (评析:从学生感兴趣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入手,用两个“猜”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从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到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了数学情感。)

    6、指a+24:在a+24这个式子中,谁在变化?谁没有变呢?

    还能用别的字母表示小军的岁数吗?你想用什么字母表示?怎样表示老师的岁数呢?

    教师: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7、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岁数吗?想一想:爸爸、妈妈比你大几岁?真是关心父母的好孩子。如果用你喜欢的字母表示自己的岁数,如何表示爸爸、妈妈的岁数呢?

    你是怎样表示的?这里的x表示什么?x+x表示什么?有表示妈妈岁数的么?

    ②学校美术组有24人,合唱组比美术组多x人,合唱组有___人。

    如果x等于10时,合唱队有多少人呢?x等于14时呢?

    x还可以表示哪些数?能表示小数吗?

    ③想想做做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题目中哪段距离已经知道?是800。哪段距离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呢?所以用x、y表示。

    指图:这里用了x,这里为什么不用x而用y呢?

    教师: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二、教学例1、例3:

    1、出示图1:摆1个这样的正方形用4根小棒。

    出示图2:摆2个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是:怎么算的? 4×2

    出示图3:摆3个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是:怎么算的? 4×3

    出示图4:摆4个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是:怎么算的? 4×4

    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摆a个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是:出示板书:4×a

    这里的a表示什么?4×a又表示什么?

    这个式子中谁在变化,谁没变?

    (评析:变与不变是函数思想的重要内涵,也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所在。在导入例题和例1的教学中,教师有机地渗透了这一思想,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当a等于6时,4×a等于多少?a还可以表示什么数?

    指a+24:这里的a表示什么?4×a中的 a又表示什么?

    这两个a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教师: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评析: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这样3个层次的教学,不仅使教学过程清楚有序,而且有机渗透了函数与辨证思想,也为本节课注入了活力。)

    2、教学例3:这里的a表示什么呢?

    数学上规定:用小写字母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大写字母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大写字母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板书:c=a×4 s=a×a

    3、请同学看黑板,像4×a 、a×4、 a×a这些数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的式子,还有一些简便的写法呢,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看书p106下面。看懂了吗? 老师来考考大家,

    4×a用简便方法怎样写?(4•a)这个是小数点吗?还是读a乘c,读一遍。还有更简便的写法吗?(4a)在有字母 的乘法式子中,乘号可以省略,直接写成4a。

    a×4怎样写呢?a×4和4×a一样,也可以写成4•a,或直接写成4a。在数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但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a×a怎样写?(a•a)也能写成什么?(a的平方)怎么读?读一遍。a的平方表示什么意思? 是多少? 呢?

    请把书翻到p107,完成想想做做1。

    反馈时分别出示题目,1×a时问:为什么可以写成a?(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原数)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继续看屏幕。

    ①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a元,买5本笔记本的总价是_______元。

    这里的a可以是哪些数?能是1元吗?2元呢?2.5元呢?

    ②汽车每小时行驶v千米,t小时行驶( )千米。这里的vt表示什么?

    三、同一画面出示:

    ①如果用a表示小军的岁数,老师的岁数是a+24。

    ②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个数,摆a个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是4×a。

    ③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a元,买5本笔记本的总价是5a元。

    比一比、想一想,在小组中交流:

    ①这3题中的a分别可以是什么数?

    ②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的范围可以根据什么来确定?

    (评析:字母的取值范围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为有效突破这一难点,教师不仅在课中结合例题、习题分散难点,而且在此集中突破,并由第二个问题将字母的取值范围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简单、清楚)。指年龄的算式,原来这么多算式,现在这样一个字母式子就可以了,确实比较简洁、明了。板书。

    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么?

    五、巩固作业:1、判断:

    ①上元小学6个年级共有a名学生,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a÷6名。( )

    ②第一题中的字母a,可能表示任何数。 ( )

    ③ 7×a=7a中的乘号可以省略,7+a中的+号也能省略。 ( )

    2、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4只眼睛怎么算的?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为什么是12条腿?

    ……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能用字母说吗?)

    (评析:“以实开始,以活展开,以趣结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课始的猜年龄亲切、自然,课中的合作探究流畅有序,课尾的数青蛙儿歌实用、有趣,达到“课已尽而意未止”的教学高境界。)

    [总评:1、数学生态课堂讲究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也要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生态课堂重要理念。本节课,教师从与学生的亲切交谈中自然地将“猜年龄”这一十分生活化的问题逐步展开,通过探究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父母年龄等环节,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并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理解,并逐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2、数学生态课堂讲究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化。

    对于教材的使用,我们的理念是: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有机整合了教材内容和目的要求之后,可以采取大胆“破”教材的策略,使数学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一是“破”例题,在保留例1与例3教学功能的同时,将原来的例1与例3合并,这样既有利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又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深入;把例2这一教学数量关系的例题改为猜年龄,将导入与例2教学“两合一”,体现例题的生态。二是“破”习题,我们将教材的习题进行有效地增减,努力做到“实”、“活”、“趣”统一,体现习题的生态。

    3、数学生态课堂讲究教学过程生成化。

    课堂生成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标志。如何促进课堂生成是生态课堂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节课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聊天式的导入教学,构建学生安全的心理基础;通过式的问题情景,构建学生探究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式的积极评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精彩生成创设了条件。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老师与同学的年龄关系、用笑脸表示自己的年龄就是课堂生成的最好体现。另一方面,我们精心做好预设,备课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精彩或错误做好充分的预设,并考虑好解决的对策,课堂上,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把握住了不少稍纵即释的生成性资源,为展开进一步的教学创造条件。

    4、数学生态课堂讲究数学思想渗透化。

    数学思想是小学知识的灵魂。我们在用字母表示师生年龄中让学生感受对应思想;在“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样三个环节中,渗透辩证思想;在年龄的变与不变,正方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变与不变中感受函数思想,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生命发展打好基础。]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描写彭总语言、神态的重点语句练习批注,体会彭总对国家、人民安全,对国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产生对彭总的敬仰之情。

    2、抓住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在书中作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对彭总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做批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在炮兵阵地上)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发言)

    课文记叙了彭德怀同志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深入到东海前哨一个炮兵阵地检查战备工作时,发现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严厉批评了有关干部,果断命令拆掉重修。在团部吃晚饭时,彭总与受批评的干部谈心,做了自我批评,并语重心长地教育干部们要守卫好祖国的大门。

    3、简要的说文章写了哪几个场景?

    投影:在阵地——发火;在团部——谈话

    4、初读课文后,彭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对工作负责)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相信一定让你对彭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深入理解难句,体会彭总对祖国国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引: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初读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作者具体描写了主要人物的哪方面内容?语言、神态

    出示自学提示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彭总言行、神态的句子,选择令自己感受深的1-2处进行重点阅读,体会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中做简单批注。

    (一)学生自主默读画批,抓住令自己感受深的语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

    (二)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受深的句子,谈理解,尤其抓住彭总的语言描写体会其对祖国的国防事业高对负责的态度,读出自己的感受。

    引:文章的3、6、8段具体描写了彭总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1、在阵地上(发火)

    谁能把令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同时说说你的理解?

    “别的事?什么别的事!”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你们啊,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

    (1)这段话写了什么?(语言、生气)彭总为什么这么生气?

    ①这段话,从哪看出彭总生气?(课件变色:电闪雷鸣)

    “电闪雷鸣”是什么意思?【雷电交加,即将下大雨的样子,比喻声势很大。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彭总当时说话声音特别大,非常气愤】。

    ②对比体会标点作用。(问号、叹号)

    ③追问:彭总为何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呢?请你结合课文谈一谈理解。

    原因之一

    他又看到弹药库竟然修在阵地前沿,结构也不符合要求,就再也忍不住了。

    引:是呀,你知道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这意味着什么吗?

    假如双方开战,弹药库极有可能发生爆炸,那时,损伤惨重的将是我们自己的军队,那样,我们就会不攻自破了。

    引:(你的分析让我们知道)这可真是个重大的失误呀!是低级错误。你来读一读这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个失误有多大。

    竟然——出乎意料,没想到。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的危险性,理解彭总发火的原因,让学生自读这句,再次体会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重大的失误。

    原因之二

    彭总向他提出了不少问题,开始他还能对答如流,后来问到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怎样,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他就回答不出来了。

    引:在作战的时候团长不知道这两个问题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你知

    道吗?(学生自由发言)

    A:古人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假如我们不知道国外最新的常规火炮的性能,在敌人来临的时候,就能做出相应的抵御准备吗?

    假如我们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的战斗能取胜吗?

    假如我们的战斗中没有取胜,我们还能守住东海这扇大门吗?

    假如敌人打开了我们国家的东大门,后果怎样?将不堪设想呀!

    B:假如我们不知道海面前方有哪些国家的定期航线,就不能分辨出对方的船是敌是友;

    如果把敌舰看成了商船?

    如果把商船看成了敌舰?

    也将不堪设想呀!

    而作为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这些他都不知道,他将如何指挥

    自己的军队作战呢?

    教学意图:深入挖掘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为负责指挥这个阵地的团长,不知道这两个问题及其重要性,他很不负责任,很不称职,切实理解彭总发火的原因。

    原因之三

    几位首长都说来过,对这个弹药库也提出了意见,只因为忙别的事,把改建弹药库耽误了。

    引: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发现了问题、没有一查到底、没有

    坚持、体现出不负责任)

    (2)补充资料理解,弹药库修在阵地前沿后果将不堪设想

    引:也正是如此,彭总发火了,而且是发了很大的火。那么,彭总该不该发火呢?(展开讨论,深刻体会彭总)

    屏幕出示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展开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出色,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漂亮。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学生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学生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察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后,汇报交流)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算式,引导观察,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敏捷的进行鼓励)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学生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

    (三)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讨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索,再交流计算方法。)

    如果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9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 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示单价.a麦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字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教师: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同分母相加的计算法则应该怎样写?( + = 。)

    例2一个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运来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桔子重量的总数。

    (2)根据这个式子,求a=15,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桔子。

    教师指名回答。

    (1)80十12a

    (2)a=15时,80十12a=80十1215=260

    答:商店共有260千克桔子。

    2.做教科书第98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l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对a的3倍与a的3倍 的结果是怎样选择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简易方程

    l,复习方程的概念。

    教师出示复习题: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十25 = 43 5x+4x+8 = 35

    43183 = 6 3x十5=7 a十4

    学生指出:3x十5=7。 5x十4x+8=35 x-2=8是方程。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起解答方程x一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一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十5=7 5X十4X十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十4X十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

    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9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着重说明有3道小题,在解答中出现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一个数的 比这个数的25%多10,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用口算检验。

    4.做教科书第99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2、83页。)

    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独立成篇的,这节课与本单元的其它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前后联系,是一节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本课知识虽然简单,却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好题材,即是让学生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又是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学生在一年级学过找规律填数,二年级学过按规律接着画,四年级学过探索图形的规律。因此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感性经验的支持。而这节课完全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极为抽象,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感觉有点困难。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五子棋,磁扣等。

    教法学法:

    1、教师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式探究规律,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发现、有不同的发现。尽量减少教师的介入

    2、学生学习方法:大胆让学生画一画、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规律,充分感受美图美思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出课题

    1、展示图片,(投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好像都是由点组成的。

    师:是呀,不要小看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点,点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许许多多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构成了点阵。

    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腊的数学家们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的点开始研究,并且发现了有许多个这样的点组成的点阵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细心观察,探求规律

    1、出示正方形点阵,探索正方形点阵的规律。

    A、第一个规律。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示思考题)(指名读)

    (1)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

    (2)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师:每个点阵可以看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同意吗?

    生1:我认为第一个点阵不能看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圆形。

    师:其他同学也同意他的观点吗?

    师:其实第一个点阵虽然只是一个点,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是吗?

    师: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2: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有没有更快一些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横着看,每行有2个点,有2行,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每行有3个点,有3行,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每行有4个点,有4行,共有4×4=16个点。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发现正方形点阵的规律了吗?点阵的序号与它的点的个数算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如果用字母n来表示点阵的序号,那么正方形点阵点的个数是多少呢?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这种数法真是又快又方便!照这样下去,能不能根据你们的发现画出第5个点阵呢?(学生画,指名说,教师投影显示)

    师:第6个呢、第7个第100个点阵的点的个数都能瞬间求出来。也就是说:“是第几个点阵,就用几乘几”(板书)

    师:如果一个点阵它有81个点,它应该是第几个点阵?每行有几个点?每列有几个点?

    (这个画点阵的过程虽然简单,但体现了由数——形的转换。培养了学生主动进行数形转换的意识。)

    B、第2个规律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观察的?(横着数和竖着数)

    正方形点阵还有没有其它的观察方法呢?能不能换个角度观察?

    “斜着看又可以得到什么新的与序号有关的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汇报。”(投影)

    观察并思考

    (1)分别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点的个数。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第1个:1=1

    第2个:1+2+1=4

    第3个:1+2+3+2+1=9

    第4个:1+2+3+4+3+2+1=16

    第N个:1+2+3+N++3+2+1

    师:“谁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如第2个点阵就从1加到2再加回来,第3个点阵就从1加到3再加回来,第4个点阵就从1加到4再加回来”。

    师小结:“第几个点阵就从1连续加到几,再反过来加回到1”这个规律。

    刚才是横竖数,“第几个点阵就是几乘几”。

    C、第3个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点阵中的两个规律,这些点阵中还有其它的规律吗?还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吗?(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老师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用五条折线划分,这样划分后,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师:我们把第1个折现内的点看成第一个点阵,该用什么算式表示?其他呢?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师:(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

    师:第1个点阵是1,第2个点阵是在第1个的基础上多3个,第3个点阵呢? 有的学生可能说:“这次都是奇数相加。”

    教师问:“从奇数几加起?加几个?是随意的几个奇数相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第几个点阵就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

    第几个点阵,就是从1开始加几个连续奇数。

    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这3种规律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出来的,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论都与它的序号有关系,所以我们以后再研究点阵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跟它的序号有什么关系,这样才能更简单。

    (在这里,教师不是让学生发现规律就结束了,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这些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刚才发现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其实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规律,它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完全平方数。)

    刚才这3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你更喜欢哪一种?那么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点阵的时候,用哪一种更简便?但点阵是丰富的,多变的,不仅只有正方形点阵,还有其他图形的点阵。这时,我们就需要开拓自己的思维,多想一些方法来研究它们与序号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兴趣再研究其他图形的点阵?

    (在刚才的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等过程,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并深刻体验到数与形,数与式,式与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牛刀小试

    1、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试一试第1题)师:你们能用刚学过的几种方法中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竖排×横排:1×2,2×3,3×4,4×5 师:与它们的序号有什么关系?都是序号和它后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

    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2.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试一试第2题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师: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有什么规律?(第几个点阵,就从1加到几。)

    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学生思考,指名说。(投影显示)

    四、兴趣优在:(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练一练)

    第2题:按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师:这道题就象梅花桩,指第一个,走了几个梅花桩?

    生:3个。

    师:指第二个,共走了几个梅花,增加几个桩?

    生:7个,增加了4个。

    师:指第三个,共走了几个梅花桩,又增加了几个桩?

    生:13个,又增加了6个。

    师:如果再往下走,你们想想会再多走几个桩,你能写出算式吗?写完算式,学生自己独立画出点阵。小组合作,讨论点阵中蕴涵的规律,然后汇报交流。

    生:交流,探索总结规律

    (这一题与前几个题区别很大,前几题的点阵可以看作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一题点阵图不规则,要画出下一个图形,既要抓住数量的变化,又要抓住形状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

    五、知识拓展

    欣赏生活中的点阵图片。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点阵的知识?(座位、站排做操、楼房的窗子等。

    师:点阵不只是点,很多有规律的排列,都可以看成点阵。

    投影跳棋、围棋、十字绣、花坛里的鲜花、水晶灯等图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点阵,有没有收获,哪些收获?

    七、课后操作

    自创新的点阵图,并说出点阵规律。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1

    教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教案背景:

    小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主要是一些单纯的数字,现在初次接触字母会感觉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丰富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慢慢地接受。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

    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

    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

    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

    10+25

    1+25

    2+25

    50+25

    ……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

    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符合学生实际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

    教师引导小结: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的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

    2、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面积(原来的)+新造地的面积(增加的面积)

    5450+25t

    求值: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学生试着解答。

    全班订正。(强调不写单位名称)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四、全课完善建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⑥α×8⑦b×b⑧α×1

    3、课本第4页3、4、5、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五、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3a20ba—20xxb—3a3a+20b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六、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

    课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景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素材选取眼界开阔,现实性强而有教育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掠影”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年龄问题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适当回顾,全课完善建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整个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激励智力探索和理解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孩子们进行数学交流的环境,同时又将自主探索融于其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2、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点阵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观察图形中的规律

    上课前,同学们凭借灵敏的听力找到了规律(板书:规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从这一组图形中发现规律吗?

    (出示幻灯片3)3:生观察说规律,可提示,师总结)

    2.观察一组数的规律。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让我们继续,(出示幻灯4)你能从这一组数中发现规律吗?(1、4、9、16、25 )

    如果有困难不能出色完成,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从而导入

    3.出示点子图

    同学们,这一组数中其实还隐藏着其他的规律,只是仅凭观察这几个数不太容易发现。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想办法)

    好主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研究这一组数,老师把它们分别画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图形点(幻灯5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如果我们能发现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发现这一组数中隐藏的规律了。让我们马上开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渗透不同的观察方法

    (1)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点子图之间究竟有什么变化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老师并用幻灯片6展示。

    (2)指名说怎么观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副板书:横竖看、斜着看、拐弯看)

    (3)设问,那第5个点阵有多少个点?请画出此图形。

    2.小组探究

    同学们都很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了不同的变化,为了更清晰、更准确的感受这些变化,现在,我们把观察和动手结合起来,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然后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最后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听明白了吗?好的,现在请小组负责,观看点子图,马上开始你们的合作研究;再次出示幻灯片6。

    合作任务

    1、选择一种观察顺序,用线条分一分这几个图中的点。

    2、根据划分的结果写出算式来表示这几个数。

    3、想一想,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1=()4=()9=()16=()

    (1)学生分组探究,师巡视

    (2)在展台上展示交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示分法、算式和规律其他组补充总结规律

    ②学生说算式师板书

    ③拓展aa

    第5个点子图是什么样的,应该是哪个数?出示片7,用前面的观察方法,再讨论(副板书55)第10个呢?

    后两种:下一个图形的算式是什么?(副板书下一个图形的算式)

    算一算结果是25吗?

    ④(出示幻灯片8)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发现了新的规律,还能用规律推测出后面的数。可见,你们不仅听力和眼力好,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非常的高。

    4.揭示点阵

    那么,同学们,在寻找这一组数的规律时,是什么帮助了我们?(点子图)是的,像今天我们用到的这种排列很有规律的点子图在数学上又叫点阵。(板书:点阵中的规律)

    点阵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更方便的研究一个数或者一组数。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们就已经利用点阵来研究数了。还有一点一定要告诉你们,刚才我们研究的这组点阵正是当年的数学家们曾经研究过的,不知不觉中竟然当了一回数学家,感觉特好吧?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试一试

    怎么样?同学们?用点阵来研究数有趣吧?让我们继续这项有趣的研究。

    1、观察下列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

    请看屏幕,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仔细观察这一组点阵,你能根据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吗?(请看试一试,同学们用水彩笔涂出下一个图形;可出示幻灯片9来检查学生是否画的正确)

    生画展示:说明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的想法吗)

    2、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请你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

    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下面的点阵分别代表了哪个数?你能用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表示这几个数吗?(请看试一试,出示幻灯片10,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写的又对又快。)

    生做展示算式拓展下一个,你能画出地5个图形,再来研究第4个图形。

    (拓展)你还有什么发现?展示幻灯片11。

    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其它研究方法?(学生思考后,可以出示幻灯片12)

    (二)拓展延伸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点阵: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点阵之外,还有这样的点阵,什么形状的?

    我们来看书本98页的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做后,出示幻灯片13来检查。

    对,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或感受过点阵吗?你见过哪些点阵?(指生说)其实生活中的点阵还有很多,同学们请看(出示幻灯片14)点阵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这些点阵中也隐藏着有趣的规律。只是课上的这40分钟太有限了,不过,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时间过的真快,马上要下课了,想一想,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2、你们总结的真好!同学们,在生活中,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现在开始做个有心人,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观察、多思考,继续去发现更多、更奇妙的规律。

    板书设计:

    点阵中的规律

    1、正方形点阵

    2、长方形点阵

    3、三角形点阵

    4、其它点阵

    小结: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推荐访问:上册 五年级 教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