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一代太空牧星人

    时间:2023-06-30 11:5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明华颖

    他被赞为牧星人,是一位能和天上卫星“对话”,更能让卫星“听话”的人。他从事的工作,就是通过运筹计算,有效实现对航天器的精准轨道控制。他曾专注一个课题20年,最终把我国航天器的机动轨道确定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系统建立了同步卫星共轨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成功运用于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多颗卫星共轨控制;
    他发展了李济生院士确立的卫星轨道确定理论,提出了卫星机动轨道确定理论,并成功运用于我国多颗机动轨道卫星。他就是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知名航天测控专家李恒年研究员。

    “编外人员”的逆袭

    李恒年出生并成长于甘肃永昌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子里,贫乏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学习意志和内心深处对未来的追求。1985年夏天,他成功考入兰州大学,成为数学系的一名学子,迈出了他人生中的关键一步。

    1992年,25岁的李恒年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人事部门看到他的简历:本科,兰州大学数学系;
    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懂数学、会编程,正好当时中心发展BP 机寻呼业务,李恒年就被分配到了寻呼台。彼时,寻呼台用户暴增、业务红火,他编写的程序运行稳定、单位效益月月见涨。

    后来李恒年才从同事口中知晓,别人设计的软件服务对象是卫星,自己编写的程序服务对象却是BP机。寻呼台待遇好、挣钱多,可这都不是李恒年的目标。于是,他经常到测控技术部旁听同事们讨论测控难题。

    靠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执着的科研精神,李恒年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1993年年底,李恒年还在寻呼台工作。当时正赶上中心即将执行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测控回收任务。任务联调时,地面测控站频繁出现数据中断、跳变、丢失等现象,令许多技术人员一筹莫展。通过旁听大家讨论和翻阅技术资料,李恒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数据处理算法有问题。

    作为一名“编外人员”,李恒年利用休息时间编制了一套全新的算法程序和技术方案,时任测控技术部总工程师李济生肯定了他的新方案。新方案投入使用,使测控站数据中断等问题迎刃而解,年轻的李恒年在测控中心崭露头角,他也被调到了梦寐以求的测控技术部软件室。

    从最基础的测控数据处理,到研究提出航天测控最优估计方法;
    从卫星机动轨道确定,到航天器姿态控制;
    从多星共位控制,到卫星编队稳定性设计;
    从神舟飞船返回落点预报,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李恒年的人生轨道从此同航天轨道紧紧连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

    太空大营救

    2006年10月,我国一颗遥感卫星突发故障。遥测数据显示,卫星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会有几秒的信号反馈。

    卫星研制部门和航天测控战线的专家紧急会商:当务之急,是尽快确定卫星姿态,抓住每次几秒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使卫星停止翻滚,转入正常运行姿态。否则,价值10多亿元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

    当时,我国航天测控网的覆盖率还不高,确定卫星运动状态、捕捉卫星抢救时机的难度非常大。李恒年带领团队挺身而出,经过持续20多天的仿真分析,终于掌握了卫星翻滚的运动规律和太阳能帆板供电的周期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的最大供电时间段。按照他们的建议,远望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空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69天的太空营救终获全胜。

    2007年2月,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后信号消失,随后连续1 7天与地面失去联系。李恒年再次受命出征,最终使卫星“起死回生”,为国家经济和航天事业挽回巨大损失。2011年8月,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在太空运行中突然出现姿态异常,太阳能帆板无法对日定向,星上能源告急。李恒年率领团队冲向测控任务现场,建立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卫星减旋的控制方案,为成功抢救卫星赢得了先机。

    三方谈判,北斗艰难跻身

    2020年7月3 1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回想十几年前,李恒年依然记得谈判桌上的那场较量。

    2007年年初,我国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在即。然而,在北斗预定的组网位置上,已有分属不同国家的两颗卫星在轨运行。能否与外方顺利实现“多星共位”,对争取我国空间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谈判让外方认可中国的技术,实现三星共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作为测控专家,李恒年当时一方面要做好技术准备,另一方面还要思考谈判策略,挑战和压力很大。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外方专家对我国的共位技术提出种种质疑。谈判桌上,李恒年围绕外方专家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个个寻求对策,提出共位需求和拟采取的技术措施。三轮谈判后,三方利益最大化的选优方案得到外方专家一致认可,最终达到了共位目的,并现场签署了合作备忘协议。

    从1万米到374米

    “神舟”飞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正是精确的航天测控为“神舟”返航铺就坦途。

    作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神舟飞船返回控制及落点预报技术负责人,李恒年自1997年起便着手开展相关方案编写和软件开发工作。为解决返回制动时飞船质量影响落点精度的难题,他推算出飞船剩余燃料量计算公式,完善了瞬时风力修正计算落点的软件,研究提出飞船返回舱轨道控制技术,使返回舱落点预报精度大幅度提高。

    在神舟五号任务中,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他以近乎苛刻的要求开展每项工作,通过对历史试验数据的全面分析和上百次仿真计算,提出了“折算气象风漂移运动修正船下点预报方案”,最终把落点预报牢牢锁定在1000米以内。

    在神舟七號任务中,他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开发了飞船姿态新型计算软件,并进行了高空气象风对返回舱控制与落点预报精度的影响研究。最终,返回舱落点预报结果与实测只差了374米。

    李恒年出生贫苦农家,念研究生时连蚊帐都买不起,但是当他声名在外后,面对有的单位“只要加盟,立马提供一套别墅”的承诺,却婉言谢绝。20余年来,李恒年专注卫星轨道研究,曾多次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当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成为祖国航天测控事业的新一代牧星人。

    本文内容来自兰州大学网,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部网等

    猜你喜欢落点神舟测控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航天的神舟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年8期)2022-10-11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22年2期)2022-01-26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空间科学学报(2021年6期)2021-03-09《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拼抢第二落点新闻打好新闻竞争战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神舟十一号与太空探索(2016年11期)2016-07-12

    推荐访问:新一代 太空 牧星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