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孙一奎救治外感病误治思路探微❋

    时间:2023-06-26 13:5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张思源,徐诚博,黄 琳,张 玉,葛淑凡,江 伟,吴元洁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12)

    孙一奎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亦为新安十大医家之一。著有《孙文垣医案》《赤水玄珠》等书。《孙文垣医案》中记录较多六淫、疫病等外感病的误治案例,救治过程翔实,诊疗特色鲜明。《赤水玄珠》中亦有关于坏病治则治法的精彩论述。而探究疫病等外感病的救误思路,对于传染病并发症的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缓解方面有重大意义。笔者总结了孙一奎坏病辨治的理法方药体系,以期发挥中医药在外感病,尤其是疫病的诊疗优势。

    医案所及主要有六淫、疫后坏病。其中,疫病主要包括时疫、痘疹、大头瘟等。对于坏病,孙氏按照先明病因、再查前剂、后观脉证的思路进行辨证。

    1.1 先明病因,知感何邪

    坏病由主证误治而生,辨认主证意义重大。诚如《赤水玄珠·暑门·明暑篇》言:“凡治病需要明白辨别,慎勿混同施治”[1]。孙氏辨证的关键在于问病史,明病因。如《孙文垣医案·程巢父乃郎痢后风(有发明)》,患者筋骨肿痛,他医以白虎历节风治疗,但“欲补虚则肿愈剧,欲疏通则痛愈甚”[1]817。孙氏知其曾患痢,旋即断定病因为“治痢不善,以致寒湿秽瘀凝滞经络”,为鹤膝风兼寒湿证。再如《孙文垣医案·丘太守令侄筋痿(有发明)》中,患者外感风湿二邪而发筋痿。庸医不问病史,不明病因,均按中风治,以致过汗,气血俱虚,遂成痼疾[1]766。又如《孙文垣医案·孙安饥劳感疫食复发斑》篇因“医不察为劳倦感疫,遽以遇仙丹下之”[1]802,终成误下坏症,病情甚危。搜集病史,明确病因,不仅能从根本上降低误治概率,且对于探析坏病病机和救治过程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1.2 再查前剂,知为何误

    吴谦言:“坏病者……皆为施治失宜,所以成坏病也”[2]。施治失宜以疏方失当为多见,即药误。明确病因后,孙氏常“询前所服”,若接诊“不能开口语人”的重症患者,则会问家属或辨药渣来了解前剂。《孙文垣医案·大光禄庞太夫人寒热头痛饱闷》中,高龄妇人伤寒,庸医医治多日不效。孙氏辨药渣为“四物汤、玄胡索、牡丹皮、香附子,养血调经剂”[1]740,遂知为误补。除病案外,孙氏承袭仲景,参以临证经验,专作《赤水玄珠·药误伤人》,总结各种临床误治恶果以警醒后学。其中包括:当用和解,误用承气汤,致身发黄者死;
    中暑当作热病,误用燥剂者死;
    肾虚受寒,内逼浮阳之火泛上而外证似阳,误投寒凉之剂立死;
    阴证身热,误用凉药者死;
    伤寒汗多,用利小便药者死;
    阳明病汗出津伤,若利之则死;
    湿病若误汗,使人耳聋不知痛处者死;
    无根失守之火,用凉药者死[1]414。因此,查明前剂是救治坏病的关键环节。

    1.3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是张仲景留给后世医者诊察坏病的重要法门。误治后病机变乱,传变规律难以捉摸,不免有脉症不符或脉象难以反映病证的情况,孙氏“脉症从舍”颇具特色。

    1.3.1 脉症相符 《孙文垣医案·仲谏患跨马痈(有发明)》中,病人患跨马痈,医者误投苦寒败胃之剂,以致食少消瘦,神疲,脉数。“《素问》云,数脉所主其邪为热,其症为虚”[1]787,症为虚,数脉为热,脉症相合,治宜大补气血。《孙文垣医案·大宗伯董浔阳翁脾胃疾(有发明)》中,患者饮食生冷,寒湿淫胜。庸医误用消导,致使疾病缠绵难愈、痛苦非常。孙氏幸其脉症相应,“症脉虽胸腹胀痛,然易瘳也”[1]738,但用温补以疗寒即可。脉症相符是病坏后较为理想的情况,反映病情较单纯,预后良好,亦是医案中所记载最多的一类,不再赘述。

    1.3.2 舍脉从症 病坏后,“症甚危恶”或脉象无益于辨证时,孙氏舍脉从症,对症下药,待症状缓解再辨刻下证。《孙文垣医案·吴肖峰令政腹痛(有发明)》中,患者染疰夏病,他医误治后病机淆乱,孙氏虑及患者咳嗽腹痛难以安寝,生气将绝,故舍脉从症,对症下药“以苏其生”[1]739,又语诸人“睡则阴气生……假令药不对症,安得有此”[1]739。又《孙文垣医案·孙令君令媳产后谵语发热泄泻(有发明)》中,病人外感风邪,庸医交投攻伐、峻补剂,使六脉乱而无绪。此时脉象仅能反映病情危重,急当舍脉从症,依症立剂。故孙氏云:“剂凭症发,难拘常套,不常之症,须用不常之药”[1]768。《孙文垣医案·南都大司马发热燥渴》中[1]774,病人先伤暑,又贪食寒凉,见泄泻、小便难等症。医家反复误治,致患者出现站立时小便点滴不通、睡卧时涓涓流出的坏症。其昼不能食、夜不能寐以致形神俱脱。孙氏直接从其症状入手,以症测证,据“此症尿窍不对”推出“脬中湿热下坠”之证,并最终采取提补元气、清下焦湿热之法使尿窍相对,救误兼除病根。

    1.3.3 舍症从脉 针对病坏后出现阴阳格拒,寒热错杂之危象,孙氏强调舍症从脉,据脉象分辨。《孙文垣医案·黄源金先生内人吐血泄泻发喘(有大发明)》中,病人发热,庸医舍脉不查,仅凭症状误认阴虚之证,率投滋阴降火剂,使脾胃衰败,元气下脱。孙氏诊脉后推断为阴盛格阳证,并言:“脉与症皆可考……脉滑大,非阴虚之脉……”[1]794故投桂枝干姜等温热剂消前医寒凉之弊以回阳救逆。《赤水玄珠·药误伤人》亦云:“……面赤燥热,身有微热,渴欲饮水,状如阳证,误投寒凉则死”[1]414。如《孙文垣医案·仲登阳症似阴(有发明)》中,病人患春温,医者误补,大发呕逆,水泄肠鸣。依脉象当属阳证,而其他医家因其水泄呕吐等症状误认为寒,欲投辛温,孙氏明确指出:“阴阳寒热之间,辨之不真,生死反掌耳,兹当舍症而从脉也……”[1]788。

    笔者以误补而益火助热、误下致表里同病、误汗后耗气伤津为坏病的病机关键,归纳出孙氏清消并举、清解补兼施,清补为宜的救误三法。

    2.1 误补而益火助热,清、消并举

    邪盛妄用补法,非但无益于正气,反而益火助热。邪气入里,易与有形之邪相互搏结,此时不仅要清解外感之邪,更要消导有形之邪,即仲景所谓“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孙氏救治误补多清、消并举。《孙文垣医案·孙令君令媳产后谵语发热泄泻(有发明)》[1]768中,患者表证未解,内有食积,医者用参术补剂闭门留寇,后又用苦寒、大补之剂交错投之。孙氏结合前剂推断刻下为暑气内合食积、瘀血之火热证,选用益元散解暑清热,红曲、泽兰叶、京三棱分消食积、瘀血、参术补剂。《孙文垣医案·仲登阳症似阴(有发明)》中[1]788,病人感热,医者误进理中汤补之,致呕逆不能食,昼夜不得眠。孙氏据舌脉及前剂,确定为误补后邪热愈盛,炼液为痰,痰热郁结中焦,气机升降失调之痰热内扰证,用温胆汤加黄连、柴胡、干葛以清热利胆,消痰导滞。《孙文垣医案·邵伯成女经行而浴感冒大发寒热呕吐烦躁》[1]790中,病人素有积痰,复感冒风邪,表未解而误服人参补剂,致痰热互结,用加味温胆汤以清热利胆,消痰行气。

    2.2 误下致表里同病,清、解、补兼施

    孙氏曰:“伤寒误下,变无定体……其变无穷”[1]394。外感误下,邪气内陷,下迫大肠,为协热下利,而表证犹在,为热盛不退。救治误下坏病,孙氏清里热、解肌表、补中气三法兼施以表里双解,安护中州。《孙文垣医案·吴中岳孺人疫后坏症》[1]806中,病人感风,内伤饮食,医用巴豆丸等峻剂重下,高热不退,神志昏迷,不省人事。此为误下后邪热内陷,复上扰心神,且表证犹在,当表里同治。孙氏用石膏、黄芩清热泻火,柴胡解肌退热,人参、甘草补脾益胃,顾护中州,共奏表里双解、和胃安中之效。《孙文垣医案·孙安饥劳感疫食复发斑》[1]802中,患者体虚感疫,庸医误下,致大泻三四十次。孙氏“知为误下坏症”,治法同上,更加轻清升发之葛根助柴胡解肌退热。《孙文垣医案·万肃庵先生令郎发热旬日口渴舌干色如沉香》[1]833中,患儿高热,他医下之两次,热不减。孙氏言:“乳下婴孩,脏腑薄脆,不可乱攻。”故在清里、解肌、补中的基础上,减去黄芩、栀子,用微寒之升麻助石膏清热,重用人参以补土。

    2.3 误汗后耗气伤津,清、补为益

    精津血汗异名而同类,误汗则耗气伤津。孙氏主张“病坏之后,以补药收功者多”[1]97,提倡误汗后以清、补二法治疗为益。《孙文垣医案·丘太守令侄筋痿(有发明)》[1]766中,患者感风湿,他医误汗,正气大伤,终成痼疾。孙氏参其病因与脉症,知为风去湿存兼气血两虚证,故以鹿角胶、龟板、虎骨等血肉有情之品,配清利水湿之五加皮、薏苡仁疗之。《孙文垣医案·孙合溪翁八旬而发寒热咳嗽汗出不止呃呃连声》[1]795中,老者体虚伤寒,庸医用芎苏散误汗,致胃气上逆发呕呃,热扰心神而神昏。孙氏虑及正气已虚,邪气犹在,故以六君子汤为底方,加清热化痰之竹茹与滋阴生津之石斛,共奏清热养阴、补气健脾之功。《孙文垣医案·汪兄时疫热病汗出不止》[1]802中,病人时疫,他医不查脉证,大发其汗,致阴虚内热之相火与天行时疫之君火里应外合。“外君火之症折以寒凉,内相火之症补以甘温”[3],孙氏合用甘寒清解之白虎汤与补气生津之生脉散,再加石斛,寓攻于补,清补兼施。

    3.1 陈皮-黄连

    《孙文垣医案·仲登阳症似阴(有发明)》[1]788《孙文垣医案·邵伯成女经行而浴感冒大发寒热呕吐烦躁》[1]790《孙文垣医案·爱泉伤风咳嗽声哑右边不能贴席》[1]780等病案中,患者病坏后,痰与邪热相互搏结,气机阻滞。孙氏救误亦擅从化痰入手,善用辛散陈皮为君行气消痰,使邪热无所依附,再配以苦寒黄连,二者相伍,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亦是其临床用药特色“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以调阴阳”[4]的有力证据。

    3.2 柴胡-黄芩

    该药对源自经方小柴胡汤,临床有显著的退热效果[5]。误下后脾胃受伤,协热下利,外证不除而高热不退,甚至热扰心神,出现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危候。柴胡最擅解肌退热,黄芩苦寒善清里热,亦有坚阴之功,表里双解,退热之力尤胜。孙氏则在《孙文垣医案·吴中岳孺人疫后坏症》[1]806《孙文垣医案·孙安饥劳感疫食复发斑》[1]802《孙文垣医案·爱泉伤风咳嗽声哑右边不能贴席》[1]780等案中,广泛使用该药对救治误下坏病。

    3.3 石斛-甘草

    泥于一家之言,用药偏执守套,不辨病因病机而滥用苦寒或过用辛热,是病坏之根源所在。孙氏诊察坏病首重病因,再查疏方之误,后参以刻下脉症。针对误补、误汗、误下分别施以清消、清解补、清补之法应对,以攻散邪结,求其病本。发掘孙一奎针对外感病误治所生“坏病”的救治思路,对诊治外感病提供了借鉴经验。学者应进一步挖掘古代医家的坏病救治思路、用药规律等,并分析其运用于临床传染病诊疗中的可行性,以提高中医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参与度。

    猜你喜欢庸医孙氏外感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11-01古代曝晒斗富拾趣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2期)2021-03-11明代小说庸医书写及成因贺州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1-16先生的书在哪里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19年8期)2019-09-10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年11期)2018-12-18晒书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1期)2017-12-05追爱就要厚脸皮山海经(2017年15期)2017-09-03追爱就要厚脸皮山海经·故事版(2017年8期)2017-08-22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外感 救治 思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