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3P”交互啮合模型的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3-06-24 20:3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 茉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首次提出“金课”概念,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从教学结构的角度出发,其实课程本身并无“金”“水”之分[2],在培养方案内的所有课程都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不得不承认有的教师为课程添了“金”、有的教师却为课程注了“水”[3]。于是,如何“去水添金、建设金课”就成为了本科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其一,大学教育未从中学模式中完全脱身,部分大学生不具备与学历相匹配的科学素养;
    其二,教育资源禀赋在高校间、地域间差异较大,财力及人力均向C9及G7等联盟高校、一线城市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区域倾斜;
    其三,高等教育质量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国际一流大学及国际顶尖学科数量严重不足。因此,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势在必行[4]。“金课”建设突破了知识在主客体间单向流动的囿限,致力于重构学生“深度学习”的体验,这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课程变革[5],而混合式“金课”则是本次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混合式“金课”建设模型对于推进高等教育“金课”改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点。

    (一)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3个主要阶段[6]。其中,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其为指导的传统教学形式展露出了死板性与被动性等负面特性;
    而建构主义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导作用,此阶段的教学模式与前者相较更注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控制能力与创造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需要经历“知识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运用”的高度个性化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7],这就意味着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适当的学习伙伴以及一定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下,知识获取不再是通过单一的教师讲授,教学过程更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建构促进学生的沟通、理解与内化。由于传统课堂中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建构主义的指导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有机整合网络信息技术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8]。美国教育部称在线教学或面对面教学的效果与混合式教学的效果相比均相去甚远,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9]。中国最早提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者是何克抗教授,他认为此种教学模式既能取传统封闭课堂之所长: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等作用,又能取线上开放式课程之所长: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0]。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融合的表象背后蕴含的是教学理论的深度融合[11]。该教学模式从“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出发,坚持教师指引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协同发展,同时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交互学习并对知识的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其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致力于在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时间的分配、传统创新的对比、理论实践的合力、教学重点的差异、教学角色的流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取线上、线下之精华的高适配度教学模式。

    (三)混合式“金课”

    2018年11月,在第11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要符合“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条金标准[12]。具体而言,“高阶性”是指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与互动性,以及学习结果的探究性与个性化;
    “挑战度”则是指课程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同时,吴岩司长还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五大“金课”,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具体是指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高水平混合式教学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对象需要结合线上视频、翻转课堂和综合实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对能力的塑造以及对素质的培养,同时还应将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全部课程以实现对高校学子价值观的培育。由于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特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及教学责任,其被评价为教育教学形态重塑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革命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1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若想真正掌握知识要经过3个步骤:在已学知识的背景下理解新知识以完成知识学习;
    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融合新知识以完成知识建构;
    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应用新知识以完成知识运用[14]。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立足于专业课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多以螺旋式攀升的特点,本模型在Mazur的“知识传递+知识内化”两个学习阶段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拓展了实践操作环节[15],将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由此形成了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内核,即“Push-Pull- Practice”(“3P”)交互啮合式三维教学模型(如图1)。该模型包括知识递推(Push)、兴趣提拉(Pull)和综合实训(Practice)3个核心模块。其中,知识递推对应的是知识学习,兴趣提拉对应的是知识建构,综合实训对应的是知识运用。

    此教学模型致力于将线上理论知识的系列视频、线下重点难点的翻转课堂和课外变式问题的实操演练3个环节有机整合。其中,线上系列视频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形成初步的碎片化的知识管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线下翻转课堂则是在线上系列视频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实现深化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后实操演练是理论知识向真实社会环境的延伸,这不仅是对“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检验,更是促使学生感受职场角色并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的有效方式。“3P”交互啮合模型有效实现了理论基础植入、思维体系构建及行为模式塑造的三重阶段交互啮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为、学科与人的三重目标交融整合,实现了表现为拥有多条可形成闭环的完整联动机制的三重维度交错相合。而且以上三重阶段、三重目标、三重维度均殊途同归地指导于“知所先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模型宗旨。

    图1 “3P”交互啮合模型的内核

    虽然各学科在我国的研究、发展与实践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但是当下的学科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诉求的伦理失范现象[16]。这些内容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了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于是,“3P”模型将课程思政与“3P”内核进行了巧妙整合:在知识递推环节实现了理论知识与思政素材的有机融合;
    在兴趣提拉环节实现了课堂互动与思政案例的交互探究;
    在综合实践环节实现了实操活动与思政内容的躬行实践。以“金课”立德树人的目标为量,课程思政无疑是“3P”模型的灵魂,更是课程建设的点睛之笔。

    (一)Push路径构建:传统教学手段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知识递推过程中,针对那些“知道即会”的认知性知识主要以学生学习线上课程视频的方式进行;
    针对那些“讨论才明”的课程重点难点则辅以线下翻转课堂的方式完成。Push路径的构建采用了两步走的阶段式策略:先对传统教学手段抽丝剥茧,“脱分化”出传统教学的目的——即知识递推;
    再从传统教学目的重新出发,“再分化”出全新教学方式。最终通过“脱分化”“再分化”实现教学目的的延展与教学方式的扩充。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

    液压爬模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谭俊楠,陈浪,贾鑫(6-157)

    1.明确整体学习规划,形成完整的线上任务序列。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缺乏自我规划的能力,这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并给出相应的时间节点供学生参考。

    2.遵循学生主导原则,撰写问题型章节预习大纲。“问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其主动将“问号”变成“句号”。这一材料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攻克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动性,并能显著提高学生进行视频学习时的注意力与思维活跃度。

    3.设计线上课程视频,打造合理的新旧知识梯度。线上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综合国内外经典教材的知识体系并将其打碎重构,打造更加适合本科学生特点、更加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学习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进一步将课程内容细化为若干独立的小知识点。在线课程视频在时长适宜的同时还要保证每个视频都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回忆起部分相关的旧知识点,通过合理的知识梯度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形成知识体系。

    4.结合记忆规律曲线,进行阶段性知识积累考核。系统考核、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而结合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考核、评价与反馈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进行合理、高效的学习安排。目前国内主流在线课程平台的系统中多数都设有弹题测试、章测试以及期末综合测试等,这些阶段性考核模块能够倒逼学生在多处记忆节点反复摄取知识,以此实现为后续知识体系的内化夯实知识根基的目的。

    5.指导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沉浸式知识互动解答。这一部分是知识递推路径中的线下核心,意在通过线下翻转课堂中设计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沉浸式情境,进而完成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二)Pull路径构建:线上与线下的多重、深度、有机结合

    Pull路径的关键在于兴趣提拉,即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求知欲完成源头观念的转变,让教学从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化。在移动互联技术与人机交互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Pull路径选取“多重、深度、有机”3个词语作为构建核心:线上、线下多重结合——应用多种课程平台、移动学习终端、网络交互技术等创新教学方式;
    线上、线下深度结合——将线上功能拓展到课前预习自学、课中深度互动、课后自测讨论等更多教学模块;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合理高效施行数据反馈学情、人工智能解读、实时动态调控等柔性管理方案。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

    1.导入热点案例资料,分析现象级事件理论机制。在提供经典内容的基础上,每个知识点都应尽量以近期热点词汇、当下流量事件、新兴典型案例等素材作为知识的导入或扩展内容,具体可采用在线课程平台或教辅App中的学生社群模块(如课程论坛、问答区、班级讨论区等),以发起互动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3.结合移动教辅软件,创设交互性高效学习情境。线下翻转课堂可以深度利用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头脑风暴”“小组任务”“答疑讨论”“问卷投票”等多样化的环节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一方式在理念上摒弃了传统课堂死板的教学模式,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课堂有限的活动选择,在沟通上实现了师生间的高效互动。

    4.发起线上探究讨论,鼓励对个性化问题的深度探讨。个性化问题的讨论与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并能够实现对知识内涵的深度理解及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梳理。通过线上论坛研讨,师生之间可以更及时地沟通问题、探讨答案,学生之间可以更便捷地补充问题、分享答案,可以说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5.开设系列专题直播,聚焦挑战性变式应用问题。每门课程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要求在每学期设置2至4次专题直播课。通过对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逻辑、经典案例、前沿趋势等要点专题的探讨实现对专业知识的纵向剖析与横向拓展,以引导学生学思结合,聚焦对课程重点的创新性深度专研以及对课程难点的高阶性变式思考。

    (三)Practice路径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趋势的接轨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径[17]。Practice路径细致拆解了实践教学的必要进程,同时作用于模拟实训、学科竞赛、职业发展、创业辅导等各个重点环节。在这一进程中,教师通过专项打磨、专业培养、专才指导、专案跟踪等创新职能,帮助高校学子实现知识内化于心、人格外化于行的教育成果。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如下4个方面。

    1.开展专项模拟实训,全面化打磨技能实操水平。在实践课时中设计多次的、具有梯度的校内外模拟实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实践类的专项系列课程、综合实训类的专项短期任务、校企合作类的专项专岗实习等。通过锻炼重点技能、接触典型问题、体验真实工作等多种交互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操水平。

    2.鼓励专业学科竞赛,分层化培养复合人才能力。可以在学校或学院内设置对学科竞赛的奖励制度,来引导并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省级与国家级专业比赛。奖励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加码综测、抵扣学分、提供奖金、颁发证书、推荐导师、指导项目等,让基础强或兴趣高的学生通过竞赛内化知识体系,探寻学科全貌,摸索专业脉络,增强复合能力。

    3.规划专才职业发展,个性化指导科研进阶路径。筛选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较强的深造愿景的学生,为其提供互选配对的指导教师以及分阶段的系统性科研训练,包括学生项目申请、导师项目参与、研究方法入门、科研论文撰写等。对于在前期科研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建议提供不少于1.5年、不少于3种方式的科研训练,以实现对科研种子选手的尽早培育。

    4.提供专案创业辅导,深度化追踪项目孵化过程。对于在创业前期即有创业想法的学生,重点引导其建立深入市场、贴近生活的创新创业心态;
    对于在创业中期即有创业行动的学生,重点帮助其制订专业高效、明确可行的创新创业决策;
    对于在创业后期即有创业成果的学生,重点培育其形成动态前瞻、长期全面的创新创业视野。在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收获商界经验,体味行业战略,铸就大局观念。

    研究团队利用“3P”交互啮合模型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进行了混合式“金课”的改革与建设,目前已经运行了两个学期。本门课程每学期开设6个平行班,为了检验课程建设的效果,研究团队将每个学期中的3个班级作为混合式“金课”的实验班,另外3个班级则作为仍沿用传统授课模式及课程内容的对照组。每个学期结束后均会对基础考核指标、能力考核指标、学生满意度3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基础考核指标的数据来自于教辅软件后台的大数据统计结果和学校教务系统中的学生成绩,能力考核指标以及学生的满意度则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两个学期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23份。下面是对利用“3P”交互啮合模型进行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实践效果的具体分析。

    (一)基础考核指标比较

    基础考核指标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期末总成绩的及格率与优秀率4个方面。其中,出勤率与参与度的数据来源为移动教辅软件“蓝墨云班课”,及格率与优秀率的数据来源为校教务处“学生成绩系统”,且均采用两个学期相关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图2)。“市场营销”混合式“金课”过程性指标中的出勤率达92.4%、课堂参与度的增长率近100%,其主要原因是线上课程视频将教师从机械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更加专心于线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组织,同时数字化教辅软件显著提高了课堂活动效率,新颖、高效的线下见面课可预见地提高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图2 基础考核指标比较结果

    此外,从学生的自我感知来看,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如图3所示。虽然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考核体系影响下“获得平时成绩”仍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原因,但是“深入理解知识点”和“课堂任务具有挑战性”等“金课”建设的预期效果也已成为促使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动力。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线上课程视频满足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需求,“具备基础知识”得以让实操演练时的理论依据更充沛、活动思路更清晰、创新创造更有动力,有效跨越了横亘在传统课堂讲授与实践中“不知如何下手”的鸿沟。“市场营销”混合式“金课”结果性指标中的及格率达82.9%、优秀率增长近50%,这一方面得益于知识递推(Push)路径中的在线课程视频可以多次学习核心知识点的特性更有利于学生反复夯实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得益于兴趣提拉(Pull)和综合实训(Practice)两条路径所增加的拔高内容满足了“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金课”建设要求,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图3 参与课堂的原因调查

    (二)能力考核指标比较

    综合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评估结果并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后的数据情况如图4所示。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均值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除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两项的P值大于0.05,即差异不显著以外,其他四项的P值均不大于0.014(≤0.05),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对照组班级的传统授课模式中有部分课堂活动也会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
    而“问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则契合了基于“3P”模型的混合式“金课”与传统课程的关键区别,有力地证实了混合式“金课”对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显著培养效果。

    图4 能力考核指标比较结果

    (三)学生满意度分析

    从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来看,92.43%的学生对“市场营销”混合式“金课”表示很满意,另有7.57%的学生不满意。这可能是课程内容设计的不足,也可能由于部分学生未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问卷中还采用了五点李克特量表调查了一些针对“市场营销”混合式“金课”的具体评价指标,数据结果如图5所示(因在各项指标中选择“非常不满意”一项的学生占比均不高于1.89%,故数值未在图中标出)。若将“满意”和“非常满意”两项相加,可以看出实验班级中近九成学生对按照混合式“金课”标准建设的“市场营销”课程都表示满意,包括资源动态性(91.01%)、考核综合性(86.76%)、师生互动性(86.52%)、任务开放性(84.40%)、内容挑战性(84.16%)、课堂生动性(83.69%)、案例时代性(81.79%)。但其中辅导个性化(75.41%)和反馈及时性(74.23%)两方面的效果不尽理想,师生数量差距过于悬殊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考虑到该课程目前约为1∶120的师生比,进一步建设课程团队是未来要侧重的完善方向。

    图5 学生满意度分析结果

    首先,基于“3P”交互啮合模型的混合式“金课”建设实现了用高阶课堂取代低阶课堂、用思辨课堂取代灌输课堂、用开放课堂取代封闭课堂的目标,降低了“听听就过”类内容所占学时,增加了“踮踮脚够得着”类内容所占比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重出勤轻知识、重卷面轻能力、重考试轻素质的陈腐局面。其次,“3P”交互啮合模型通过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帮助学生拥有沉浸式情境的学习体验、深化其掌握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
    通过设置专题的变式操练,推动学生将既有知识与全新经验相结合,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引导其形成了解真实市场、贴近真实生活的创新创业心态。最后,作为混合式“金课”建设模型的初探,“3P”交互啮合模型为混合式“金课”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复制的建设模型,希望可以借此推动对混合式“金课”的建课思路、建课模型及建课路径的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金课”建设助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金课教学模式课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1年1期)2021-07-2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9年3期)2019-04-13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啮合 交互 模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