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6-21 18:0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冯 明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据新华社信息,2012—2021 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50 万亿元跃升至114 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18%;
    人均GDP 从0.63 万美元增加至1.2 万美元;
    近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代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全面走向新丰碑,彰显经济迈上更高效率、公平、持续、安全的发展之路。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外部经济环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面临冲击。此背景下,通过合理利用创新驱动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已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之复兴的必然要求。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能够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引育创新人才、补齐创新短板、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继而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2022 年1 月6 日,科技部公开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提出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建设方案重点任务落实,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创新要素产生效能的集聚地,城市是提高中国整体创新水平的战略区域。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更多聚焦产业发展实际以及宏观战略需求,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及“双创”等载体建设,有助于创新要素高质量集聚与配置,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集聚功能,引导技术进步[1]。特别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促使创新要素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中传播及扩散,推动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同时,还不断提升技术进步水平[2]。本质而言,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要素集聚间存在相互促进与配合关系,二者之间协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科研开发、知识溢出,利于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据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能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厘清创新要素配置、城市创新能力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参考意义。

    许多学者已围绕创新要素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研究,但相关文献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一是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要素集聚表征创新人员、创新资金等资源聚集,是驱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部门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双重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淑英等,2021;
    王帅龙、李豫新,2021;
    崔祥民、柴晨星,2022)[3-5]。二是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负向影响。有学者指出,创新要素集聚可能受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影响,及“惯性效应”“示范效应”和“制约效应”等负面作用,使得创新要素集聚与当地经济发展难以契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王兵等,2021;
    吕祥伟、辛波,2020)[6,7]。三是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尚不能确定。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仅在特定时段及国家层面得到验证,而该种影响的显著性尚未完全得到证实(Leikuma Rimicane Liene 等,2021;
    V Y Khaustova,2020;
    Su Teng,2021)[8-10]。张月玲等(2016)基于1996—2011 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资本集聚与技能劳动集聚的非协调演进,可能导致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匹配失当,阻碍规模效应提高和生产率增长,宏观上表现为规模经济扩张与规模经济效率下降共存,继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阻滞作用[11]。

    关于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学术界主要采取差异化城市创新能力衡量方式,反映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以“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衡量城市创新能力。湛泳、李珊(2022)发现,建设智慧城市能够释放区域创业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均能够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2]。赵华平等(2022)研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13]。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动能、经济增长成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够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及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治栋、赵必武,2021)[14]。另一方面,以区域创新产出与技术指标衡量城市创新能力。赵丽霞、阿拉腾额古乐(2019)认为提高区域创新产出能力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地位与效益的重要路径,可有效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5]。冉征、郑江淮(2021)[16]探究发现,以技术复杂度表征的创新能力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只有常住人口大于50 万的城市能提升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外,城市创新能力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影响也与本研究相关,现有文献一致认为城市创新能力能够驱动创新人员集聚与创新资金集聚。其一,城市创新能力越强,说明该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科研基础良好,利于吸引创新人员择业就业,继而驱动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徐彬、刘金华,2021)[17]。其二,城市创新能力越强,说明该城市存在经济价值较高的科研产品或研发服务,有利于吸引地方财政及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从而促成创新资金集聚(Taiki Susa,2014)[18]。

    立足学术界现有研究,文章可能存在的边际贡献包含如下几点:其一,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静态研究,鲜少文献从动态视角切入进行探析。本研究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深入研析创新要素集聚和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静态面板模型实证存在的不足,规避变量间内生性问题。其二,现有研究仅考虑了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发展分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而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存在相互促进与融合的关系,两者产生的交互作用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故文章将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纳入统一研究框架,理论上分析创新要素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从而辅以实证研究。其三,将城市创新能力设作门限变量,由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回归结果可知,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城市创新门限效应。本研究为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及两者融合发展能否进一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理论依据,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予一定政策启示。

    创新要素涵盖技术、资本、劳动力、数据等多类变量,是市场多元资源的客观表征。创新要素集聚代表高标准技术、资本、劳动力、数据等以市场为导向在区域内汇集的技术流动现象,能够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底层支持。其中,创新人员集聚与创新资金集聚动态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发展起到突出作用[19]。故而,文章就创新人员集聚与创新资金集聚两个角度切入,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1. 创新人员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员集聚是通过人才培养或人才引进方式,集聚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此有效赋能城市创新活动。即创新人员集聚是人才流动与汇集过程,是地方政府通过研发补贴、住房及资金补助方式吸引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创新资源极易受到挤占,企业及社会主体创新积极性遭到削弱,私人创新投入也会因此降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当地区创新人员达到饱和状态时,创新人员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便会产生“边际递减效应”[4]。也就是说,当某一地区经济基础较差,欠缺生产所需物质资本时,即便创新人员大量集聚也难以实现经济迅速发展。

    现阶段,由于引导创新要素集聚的机制尚不成熟,中国创新要素拥挤及低效率配置现象较为突出,使得经济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6]。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地区创新资源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利于优化创新人员资源配置。同时,城市创新能力提升驱动“创新发展”,发挥市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引导创新人员向本土汇集,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与优化,促使城市创新能力随之提升。但受限于区域资源禀赋差距,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具有异质性,使得城市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立足实际,在城市创新能力欠佳地区内,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促使创新要素不断向关键领域涌入,影响创新人员均衡分布。特别是部分创新基础薄弱地区本身创新能力有限,难以高效调配创新人员,导致劳动力优势难以全面发挥,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掣肘。而随着城市创新能力强化,其经由溢出效应将创新资源渗入社会各层面,推动创新人员合理流入企业、高校、机构等部门,实现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应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最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上述理论探讨,提出以下假设:

    H1:创新人员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H2: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效应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城市创新的门限效应。

    2. 创新资金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资金集聚是指用于支撑创新发展的大量物质资本积累,是创新活动开展的必要保障。创新资金集聚可为各实体经济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为更多创新投资给予资金支持。这促使企业风险抵抗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以较强创新意识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资金集聚可为产业创新实践提供必要支持,强化创新资本与创新环节嵌入性,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创新资金集聚过程中,各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经济韧性。当城市创新能力较强时,实体经济对于创新资金的吸纳程度不断深化,推动资本要素与创新要素高度嵌入生产链,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创新资金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双重效应下,内部高新技术集成创新后吸收再创新,充分发挥技术溢出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然而,创新资金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受到城市创新能力的制约。城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时,创新资金集聚与当地科技基础不相适宜,以创新资金集聚方式促进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极易导致创新活动开展过于激进,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随着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资金集聚促使城市科创潜能进一步释放,有效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溢出优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量转变为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上述理论探讨,提出以下假设:

    H3:创新资金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H4: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效应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城市创新门限效应。

    1. 模型构建

    (1) 静态面板模型

    文章设置下述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用以分析创新要素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

    式(1)中,H-qed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要素集聚以创新人员集聚(R&Dp)和创新资金集聚(R&Df)两个维度加以衡量。x表示控制变量,μ、ε 分别为个体效应及随机扰动项;
    i、t分别为地区及年份。为探究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将城市创新能力设作解释变量纳入式(1),获得下式:

    式(2)中,Uric代表城市创新能力,其他变量解释同式(1)。考虑到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要素集聚共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式(2)构建交互效应面板模型,获得下式:

    式(3)中,R&Dp×Uric、R&Df×Uric分别表示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在式(3)中,若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创新人员/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间存在替代效应,其相互作用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若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创新人员/资金集聚存在互补效应,其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助益作用。其他变量解释同式(2)。

    (2) 动态面板模型

    式(1)~(3)就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但尚未考虑前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当期经济高质量的影响。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属于一种具有发展惯性的动态渐进过程,只将当期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金集聚和城市创新能力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纳入考量,并不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故文章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引入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加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项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详见下式:

    式(4)~(6)中H-qedi,t-1代表i地区在t-1 时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3) 动态面板门限模型

    前文述及,创新人员、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因为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表现出非对称性。为规避人为主观划分区间导致估计结果偏差,借鉴赵伟、朱超(2022)[20]研究,将城市创新能力设作门限变量,分别探讨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影响。模型构建如下:

    上式中,I(·)为示性函数,其他变量解释同式(2)一致。文章借鉴贺健、张红梅(2020)[21]研究方法,通过GMM 方法规避因内生性引致参数估计偏误。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门限值进行估计,借由最小化残差平方和Q(γ)获得门限值的一致估计量γ^,即为γ^=argminQ(γ);
    第二步,对门限效应加以检验,借助Wald 检验法对H0∶Rβ=0 加以检验,若结果拒绝原假设,表明创新人员、资金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城市创新能力不同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并通过自体抽样法获得显著性水平;
    第三步,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差分GMM 方法估计解释变量的系数β^。

    2. 变量选取

    (1) 被解释变量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H-qed)为被解释变量,通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及省区排名》中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以描述[22]。

    (2) 核心解释变量和门限变量

    选用创新人员集聚(R&Dp)和创新资金集聚(R&Df)作为衡量创新要素集聚的核心解释变量。创新人员集聚能够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配置效率,推动集聚地区及关联地区的创新水平提升。文章参鉴刘和东、刘繁繁(2021)[23]的研究,运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的比例进行度量。

    创新资金集聚可增强资本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效改善地区创新融资环境,缓解融资困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采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内部经济支出在全国的占比加以衡量。

    城市创新能力(Uric)既是核心解释变量也是门槛变量。文章借鉴刘霞等(2022)[24]做法,选取《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和《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中各城市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衡量。

    (3) 控制变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方式由以资源消耗、劳动力投入及资本投入为驱动的“粗放式”,向以提质增效、结构转型及创新驱动“集约式”转变的过程。根据已有研究,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劳动力资本设置为控制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Lic)。通过公路里程数与年末城市总人口数之比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以衡量。

    第二,金融发展水平(Find)。经济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资金支持,故金融发展可经由资本数量、融资成本及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此处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年末总人数的比值表示。

    第三,市场化水平(Lom)。实践证实,政府对经济的适度干预能够促进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发挥市场对资源科学配置的作用,驱动经济发展。文章采用李清华、何爱平(2022)[25]的研究成果,运用中国各省份市场化指数用以衡量市场化水平,同时添加市场化水平的二次项(Lom2)。

    第四,劳动力资本(Cal)。劳动力资本水平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为未来经济增长增添新活力。采用郭英彤、郭辉(2017)[26]的研究方法,计算各地区劳动力资本水平。

    3. 数据处理

    文章选用2009—2020 年中国30 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西藏、港澳台地区因数据缺失予以剔除处理),所有数据均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中国市场化指数》、Wind 数据库及各省区市统计年鉴。对于部分数据缺失问题,采取插值法进行补充。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 基准线性回归结果

    通过OLS-FE 方法进行基准线性回归分析,公式(1)~(3)的实证结果见表2 模型1~3。

    表2 基准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由模型1 可知,创新人员集聚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为负,说明创新人员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创新人员集聚造成了其他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侧面说明缺乏计划的人才引进尽管可以促进创新人员集聚,但也会造成本地生产生活资源的分配紧张,使得人才流动成本增加,阻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资金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创新资金集聚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因可能在于,创新资金集聚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产业培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根本基础。且创新资金集聚使得生产部门获得更多促进技术研发的经济支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以科创水平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资金集聚带来的外溢效应,能够吸引更多本地及邻地金融管理机构进行投资,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更多优质资本。由此假设H1、H3 得证。

    由模型2 的回归结果可知,城市创新能力回归系数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降低产品生产及流通成本,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模型3 回归结果可知,创新人员集聚、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项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创新人员集聚、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协同作用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能够克服创新人员集聚造成的负向影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

    2. 动态效应分析

    为深入分析动态视角下,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采用差分GMM 的方式,就公式(4)、(5)、(6)进行实证,得到模型4~6(表3)。模型4~6 均通过了AR(2)、SARGAN test、Hansen test 相关检验,表明动态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设定及工具变量选取科学可信。模型4~6 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项H-qedt-1系数在1%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前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后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证实采用差分GMM 法的合理性。创新人员集聚的实证结果显著为负,创新资金集聚及城市创新能力的实证结果均显著为正,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交互项及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也均显著为正,同静态面板回归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前文结论的正确性。动态面板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创新资金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及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融合发展均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持续正向促进作用。而创新人员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有持续性负向影响。这是由于创新人员过度集聚会加重环境污染,对于产业结构转型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3 基准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3. 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文章将城市创新能力设作门限变量,分别将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项设作解释变量,通过动态门限模型对式(7)与式(8)加以回归估计获得模型7、8(表4)。门限效应分析主要涵盖两个步骤:第一,确定恰当合理的门限值;
    第二,对门限值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表4 为经由自体抽样法迭代1000 次后,估计得出的Wald 统计值及城市创新能力的门限临界值。其中,创新人员集聚与创新资金集聚对应的门限值c1(1.1193)和c2(1.3066),且Wald 统计量数值在1%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及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城市创新能力门限效应,由此假设H1、H4 得证。

    表4 门限值估计及门限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

    兼顾前文检验结果,采用差分GMM 方法获得模型7、8 的实证回归结果(表5)。由表5 可知,模型7 和8 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滞后项H-qedt-1系数回归值显著,且均通过了AR(2)、SARGAN test、Hansen test 相关检验,表明动态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表5 动态门限面板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依据模型7,在城市创新能力限制下,创新人员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存在两个区间变化状态。详细而言,若城市创新能力<c1,则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人员集聚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
    若城市创新能力>c1,则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人员集聚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负向转变为正向。依据模型8,在城市创新能力限制下,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同样存在两个区间的不同变化。详细而言,若城市创新能力<c2,则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资金集聚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原因可能在于,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资金集聚的协同水平尚未累积至一定程度时,城市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资金集聚不充分均会导致城市产业转型受阻,降低创新成果转化速率,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城市创新能力>c2,则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资金集聚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负向转变为正向。究其原因,创新资金集聚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创新资金集聚会产生集聚效应,有助于城市内部创新资源整合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资金集聚的交互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得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及交换全面集中,进一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4. 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果科学合理,进一步进行稳健性回归分析。文章替换城市创新能力的衡量方式,采用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产值两个代理变量对公式(2)~(3)及(5)~(6)加以回归检验,实证结果见表6 模型9~12。其中,模型11、12 在经过AR(2)、Sargan、Hansen 检验后,结果仍与前文结论相吻合,表明文章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文章选取2009—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究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及两者交互作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城市创新能力在两者交互作用中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为:创新资金集聚、城市创新能力正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创新人员集聚负向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门槛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下述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政策引导,促进创新资金集聚。创新人员集聚的过程会打破地区其他资源配置原有平衡,致使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延滞期。故各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引导,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削弱创新人员集聚引致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快数字经济升级建设,推进国家新型技术数据交换中心、大型绿色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不断完善创新发展体系,引导高效创新要素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第二,驱动城市一体化创新,发挥创新要素集聚的溢出效应。首先,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都市圈建设与周边城市的创新联动效应,不断深入构建一个内核多个中心的创新发展格局;
    鼓励高创新能力城市间进行科创项目合作,尽快促成“市场—教育—交通”多元一体化创新系统,驱动创新要素的自由有效流动。其次,东部及沿海地区城市应契合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历史机遇,践行发展多元一体化创新发展战略,衔接创新产业上下游联动,扩大创新要素集聚的溢出效应,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最后,各地方政府可加强本地与其他城市高水平院校合作办学,依托于科创载体充分促进城市间创新要素互流,以培育城市间院校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助力创新水平提升。

    第三,推进城市创新能力与创新要素集聚的交互融合,发挥城市创新对创新要素集聚的积极作用。各地方政府需继续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未来科技研究+中试+成果转化”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综合研发功能区,全国范围多元打造“科技、智慧之城”“宜居、生态之城”和“集约、高效之城”三位一体的世界一流科技城市。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高效集聚效应,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推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另外,政府应支持“一区多园”发展,通过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推进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协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第四,采取“因地制宜”创新策略,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城市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要素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故而,应采取“因地制宜”差异化创新策略,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立足中国各地城市创新能力不同特征,借助“飞地经济模式”,将发达地区城市资金及科创项目引入至城市创新能力有待发展的地区,提升地区创新技术发展水平,以技术驱动经济发展。二是,城市创新能力有待发展的地区应制定与创新发展计划,主动融入创新布局,加强同创新能力较高地区及创新走廊的对接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赋能经济发展。三是,城市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地区应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引进高科技院所名校强企创新资源,激发经济发展创新活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要素高质量创新能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4期)2022-04-15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

    推荐访问:集聚 高质量 创新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