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刍议历史真相与文学创作的割裂与重叠

    时间:2023-06-20 17:5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 镓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明斯克 220071)

    历史文学创作源于历史真相,即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基于真实历史而进行的改编与升华,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旨趣的艺术创作形式。因此,历史文学从创作之初,就决定了其与历史真相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但又有重叠的部分,这种割裂与重叠便造就了历史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张力。历史文学创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广大创作者需要根据群众的价值观与审美需求,对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地再刻画;
    对历史事件的环境、背景进行合理地再塑造,吸引着广大读者对其进行“咀嚼”、“吸收”。基于此,我们在厘清历史真相与历史文学创作的割裂与重叠的同时,应当保持理性的头脑,客观真实地进行创作,对当代历史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历史文学创作同史实二者间的良好互动。

    (一)历史真相为文学创作提供丰润的创作土壤

    如果说历史文学是一壶美酒,那么史实便是制作美酒的粮食。不同的粮食、不同的酿造方法,都会决定着美酒风味的不同。任何历史文学创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根本来源。历史文学创作的来源便是丰富的、具有宝贵意义的历史真相,而文学作品便是以史实作为历史背景而进行的创作成果。史实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和历史财富,能够为历史文学创作提供丰润的创作土壤。这就要求创作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情怀,充分了解史实,例如,针对历史人物,要全面、准确把握其人物特征、性格特点,要以正史以及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为基准,进而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需要及文化需求,对史实进行艺术且合理地再创作,产出历史小说、历史剧本等历史文学作品[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历史文学是根据史实的再创作,会与史实产生一定的割裂,没有完全复原史实,才让人们能够脱离出史实这个已经被固定且狭小的想象空间,给予人们广阔遐想的维度。如果历史文学创作同史实完全重叠,一方面违反了历史文学创作的准则,另一方面也不会产生艺术性与想象空间。

    (二)史实为历史文学创作提供严谨的历史遵循

    历史文学创作是对史实的再创作,饱含了创作者对于史实的独特见解,但并不代表创作者可以毫无底线地对史实进行不合理的改编。这并非历史文学创作,而是随意编写,是不遵循历史的行为。历史文学作品的塑形有着客观、严谨的创作过程。在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历史真相不仅扮演着土壤的角色,更是为历史文学创作提供严谨的历史遵循,这是底线和原则,要求广大创作者必须把握好创作的尺度。一方面要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要坚持创作上的底线思维,尊重历史,这本身就是十分不易的。因此,创作者创作过程中应始终坚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抒发自身主观性的同时,不忘史实的客观性,拥有基本的历史尊重[2]。例如,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要尊重史实中人物的特点,在不改变人物历史客观形象的同时,通过创作手法及艺术表现,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创作者可以在细节刻画、环境描述上下功夫,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人性的善恶。这既尊重了史实,又保留了创作者的艺术手法,在严谨遵循历史的同时,又突出创作者的主体性。

    (三)史实为历史文学创作提供历史与艺术连接的桥梁

    历史是客观的,艺术是主观的,二者看似不能混为一谈,但实则紧密相关。史实为历史文学创作提供了历史与艺术连接的桥梁,实现人的思想的复归,也实现了人类文明中艺术的升华。历史作为已经发生了的客观事实,是不能对其进行随意修改的,这是对于历史与现在最基本的尊重。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又对历史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历史本身的局限性和难以完全发掘的朦胧性,导致人们对其有着一种本能的感性遐想。他们的需求不局限于了解基本的历史,而是想要历史文学能够朝着更加多元、丰富、出乎意料的形式发展;
    需要一种能够通过休闲、幽默、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回到历史的场景中,这也是历史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历史文学创作者要进行文学创作,灵感便来自于历史真相。例如可以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夸张式的故事情节塑造,引起群众共鸣。因此,史实能够强有力地融合历史与艺术,既保留了基本的客观历史,又赋予了历史文学创作丰富的艺术性与历史内涵,形成了历史小说、历史剧本以及以此为脚本而制作的历史电影及电视剧[3]。因此,史实不仅是作为桥梁,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的灵魂,是创作者的灵魂,更是历史文学的灵魂。

    (一)历史文学创作是对史实的二次生命赋予

    史实作为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从一定意义来讲是不具备生命力的。人们在学习史实、了解史实过程中,更多的是把其当作“没有生命的文字”,并不具有任何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而历史文学创作便赋予了史实无限的生命力。历史文学创作没有一个固定的写作模式,它是根据不同创作者的不同艺术涵养、手法表现习惯以及时代风貌而改变的。也就是说,有多少个创作者,就能创作出多少个赋有生命的历史文学作品,这造就了极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学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创作者笔下,也能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有的创作者擅于利用环境突出人物性格,有的创作者擅于利用人物对话突出人物性格,这都使得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张力,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在历史人物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的人物塑造中,不同创作者赋予了其不同的艺术张力。有的侧重幽默,有的侧重严肃,这都不影响观众对于康熙皇帝真实的性格认知,还帮助了大众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康熙风采,使艺术张力与生命力跃然纸上。

    (二)历史文学创作丰富了史实的当代内涵

    史实在象征过去发生了的故事的同时,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创作者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也造就了历史文学创作能够贯穿史今、丰富史实的当代内涵。史实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人们在读历史的同时,能够借鉴历史教训与历史经验,将其内化并外化为其为人行事的方式准则,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强的指导性。创作者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特征与时代需求,历史文学创作便能够通过其艺术手法,将历史真相以不同的创作技艺转化为符合时代特征与时代需求的优秀作品。相对应地,历史文学创作过程就是在不断丰富史实当代内涵的过程,让史实这个古老的话题产生新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人们在读《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历史文学作品时,其幽默通俗的语言,让人们通过艺术的形式感受到古代官场的勾心斗角,人和人之间的陌生,警醒人们要以史为鉴。在这个逻辑下,史实在历史文学创作的推动与加持下,具有突出的时代内涵。

    (三)历史文学创作帮助群众了解史实

    人们明确史实,基本上是凭借对正史的梳理与总结而进行的,大多以文言文为载体。群众在了解史实过程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各类解说及翻译而进行的,这本身就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广大群众在学习史实过程中,一方面具有突出的现实困难。另一方面,各种困难会降低群众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群众不仅要面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还要厘清历史人物关系以及与其对应的历史背景。稍不注意,就会对史实产生误解。因此,学习史实在一部分人的眼中,早已是避而远之的事情了。历史文学创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历史文学创作是通过艺术手法对史实的再创作,本身就是对史实的一种解说[4]。创作者根据历史真相,运用幽默、易懂的语言文字,配以高超、巧妙的环境渲染,使得其创作的历史文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趣味性,让史实这个无味的“白水”加入了可口的“糖分”,帮助群众更加容易地了解历史真相。与此同时,这种艺术性也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增强群众学习史实的主动性,实现了良性循环。因此能够确定的是,不断涌现的优秀历史文学作品将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习史实、了解史实。

    (一)历史文学创作要尊重史实而高于史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文学作为以历史真相为基础而“再创作”的产物,其属性就决定了史实在历史文学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其文学的属性,也决定了不可比拟的艺术性。因此,历史文学创作要尊重史实而高于史实。第一,始终把史实作为文学创作的核心基础。创作者应树立起牢固的敬畏意识,尊重史实,在历史文学创作中保证每一处细节的历史客观性,避免过度夸张甚至随意改编。创作者应把史实学习作为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创作者的历史文化素养决定了历史文学作品的质量与内涵,创作者应保持谦虚态度。历史是一条连贯线,每一个时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系统完整的;
    第二,创作者应把写作水平的提升当作重要任务。同一个历史情节在经验丰富的史学作家和普通文学爱好者笔下的呈现效果是不同的。作家笔下的作品更容易打动读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丰富的写作经验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能够拿捏好故事的演绎分寸。写作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对细节的把控程度、人物刻画是否生动形象等。创作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历史文学作品,应把眼界扩宽,学习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故事情节的塑造以及写作技巧,将其融化为自身创作历史文学作品的能力,升华自身作品。第三,创作者应提升创作思想。历史文学创作不是简单地对史实的再现,而是通过史实形成有思想深度、能够传输正能量的、符合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创作者的思考维度要更加丰富,要把史实作为创作的基础,通过思想的注入来表现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价值观念。因此,要高于史实进行创作,使作品内涵思想得到提升。创作者应树立想要表达的核心理念,运用行之有效、充满艺术性的创作手法,对史实进行故事情节的升华再创,不断咀嚼、修改、润色,最终呈现出既尊重史实又高于史实的历史文学作品。

    (二)历史文学创作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历史文学不是可以随意捏造的“玩具”,如果没有一个正视的心态,那么打造出来的作品势必不容推敲,同样得不到大众的认同,也一定会失去其固有的历史生命力,难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历史文学创作不能脱离时代,要紧结合时代,立足时代,回应时代诉求。第一,创作者要明晰时代发展潮流。只有紧跟历史发展潮流,才能创作出匹配上时代、无愧于时代的历史文学作品。创作者要培养敏锐的目光,不拘泥于自身的历史文学创作,要洞察时代的发展规律,以及这个时代下人们的思想变化及现实需求。根据人们的思想变化及现实需求来进行历史文学的创作,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避免出现不符合时代价值观与时代发展的错误情况,否则再用心的作品也无法打动读者;
    第二,创作者应把弘扬伟大时代精神作为重要任务。伟大时代锻造伟大作品。创作者要认识到,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华丽,更重要的是作品是否传播正能量,是否弘扬了伟大的时代精神,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创作者应把时代发展的伟大成果同史实紧密联系起来,以时代精神作为自己作品的血液,坚持作品的公共性,铭记作品要面向的广大受众是现代乃至未来数百千年的寄希望于了解历史的人们,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高度,这样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代推敲的好作品。第三,创作者应把人民当作创作的灵感来源。历史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史实的再创作,更是人民的传声筒,要始终把人民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者应走到群众中去,同基层人民群众同生活、共呼吸,感受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及所思所想,发掘群众的现实需求及生活实际。通过历史文学创作的形式,将史实进行升华与再现,与群众的现实需求及生活实际相呼应,以此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5]。

    (三)历史文学创作应同史实教育相辅相成

    历史文学创作作为针对史实的再创作,本身就同史实具有一定的重叠与割裂,而这种割裂即艺术加工。如果不能拿捏好,会造成受众的误读,甚至曲解,进而影响受众了解真正的历史真相,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以避免问题的发生。第一,创作者应牢牢树立对史实的尊重,不随意改编史实。史实作为历史发生的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客观性与不可更改的特性,是不能够被随意捏造的,尊重史实也是群众对于历史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创作者应保持对史实尊重的态度,保证史实在历史文学创作中的唯一性与客观性。对于史实要原汁原味呈现给群众,对于史实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等可根据需要进行再创作与渲染升华,能够为群众呈现优秀历史文学作品的同时,普及史实知识;
    第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于史实的普及教育力度。历史教育不能完全靠文学作品,史实作为一个国家最具深度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极具教育意义。教育部门应立足历史文学作品,将好的历史文学作品融入进历史教育体系中去,如优秀的历史小说、剧本、影视剧等。既保障了教育实效,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将好的历史文学作品融入进历史教育体系中去,也利于学生容易分辨优秀和较差的历史文学作品,在文学比较中避免被较差的历史文学作品所误导;
    第三,相关监管部门及媒体平台应加大监管审查力度。仅靠历史文学创作者自觉加大作品自查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创作者个人精力与时间有限,会出现自查的漏洞。二是个别创作者存在侥幸心理,想凭借曲解历史换来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因此,审查工作仍需相关监管部门及媒体平台配合,针对历史文学作品的实施还原度、价值取向等进行严加检查,在作品发布之初,就进行严格审核,对于有问题的作品进行返修。在作品发布之后,发动群众力量进行审查,开通举报渠道。对于举报内容,相关监管部门及媒体平台应积极落实回复,并进行有效解决。

    历史文学作品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高于史实的艺术特性,这就产生了历史文学作品同史实之间的割裂与重叠,这也是历史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作为艺术创作和历史真相的结合,历史文学作品的衍生必定有其生存空间。广大创作者只要能够牢固树立尊重历史、持续学习、人民至上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就一定能够将历史文学作品塑造为普及史实、满足群众历史文化需求与娱乐休闲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文学的星空中将始终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史实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中学生天地(B版)(2022年6期)2022-07-15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小学生优秀作文(高年级)(2022年3期)2022-03-29梅卓文学创作论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当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6期)2016-04-17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军事历史(1995年3期)1995-08-16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推荐访问:刍议 相与 割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