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面向5GA的标准发展及应用情况*

    时间:2023-06-20 14:55: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崔占伟,黄云飞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600)

    随着5G 网络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商用部署,运营商正在依托5G 网络的优异性能兑现商用价值。根据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全球产业展望2025)介绍,预计到2025 年底,全球范围内的5G 基站部署量将突破650 万,为全球58% 以上的人口提供累积1 000 亿次的链接服务。从产业发展驱动角度看,5G 网络被认为是个人消费体验升级和工业数字化的关键使能技术,并将长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技术演进角度看,新兴业务的出现对5G 网络提出了全新的需求,从而推动着产业界思考5G 的持续演进。

    3GPP 已经完成了R15、R16 和R17 的5G 标准制定,从构建5G 基础架构的R15,到逐步完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规模机器通信)三大能力并扩展垂直行业的R16,再到广泛提升行业能力和覆盖能力的R17,3 个版本均为5G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标准支撑。同时,全球5G 规模商用部署的发展速度也是前所未有,5G 产业生态逐步丰富,应用探索不断深入。从R18 开始,3GPP 正式将5G 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 Advanced(5G-A)。5G-A 被认为是5G向6G 演进的中间阶段,将为5G 发展定义新的目标和新的能力,其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探索将对6G 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业内对于标准中各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尤为重视。沈霞等对R16 标准中NR-V2X 物理层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后续技术的发展与标准化方向提出建议。魏鸿斌等对5G NR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降低能力)的协议进展、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分析。黎卓芳等对5G高可靠低时延通信标准现状及产业进展进行研究,梳理不同应用场景对时延、可靠性的业务需求,从技术实现和产业落地的角度,详述我国uRLLC 关键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技术试验规划,提出uRLLC 产业推进策略建议。胡煜华等针对5G 网络上行覆盖增强研究,并对载波聚合方案的优势和限制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载波聚合方案是5G 网络上行覆盖增强的优化解决方案。柳景斌等对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出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的特点,探讨出多源化、智能化、大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标准的冻结,各项关键技术的应用落地和商用推广成为关键,也是推动5G 网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业内目前对于标准的研究多以理论问主,本文对标准内各项技术进行分析,并进行了R16 关键技术的试点研究,持续推动各项技术商业化应用。

    R15 作为3GPP 第一个5G 标准版本,重点面向eMBB应用场景,定义了uRLLC 基本功能,奠定了5G 的技术基础。

    R16 是5G 第二个标准版本,一是持续提升5G eMBB场景下的性能,二是增加uRLLC 相关新技术特性,补齐了5G 能力三角。

    R17 是5G 第三个标准版本,已于2022 年6 月冻结。R17 一是根据5G 实际部署情况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功能,如引入基于速度的小区重选、提升高铁场景下用户体验、引入基于空分复用的无线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满足运营商准确评估网络负载的需求,二是增加新技术特性进一步拓展5G 的应用场景,如引入低成本5G 终端技术切实降低5G 行业终端价格,扩大5G 应用规模;
    引入5G 广播实现赛事直播、公共安全等多播广播业务的高效可靠传输;
    引入天地一体网络技术通过卫星天链中继实现上千公里超广覆盖,手机可直连卫星,为特定用户(例如登山、探险人士等)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通信服务;
    此外,R17标准开始研究探索5G 空口与AI 技术的融合。

    从R18 标准版本开始,5G 正式进入5G 演进阶段(5G-Advanced),包括R18、R19 两个标准版本。3GPP已正式启动R18 标准制定,预计2023 年底冻结。R19 标准暂未开始,预计2024 年初启动制定,2025 年中冻结,将在R18 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细化研究。

    图1 5G标准演进阶段

    2020 年6 月,R16 ASN.1 冻结,在R15 版本基础上增强eMBB,同时完善uRLLC,能力提升到99.9 999%的可靠性、0.5~1 ms 空口单向时延、抖动低至1 μs、精准授时同步20 ns 级别;
    可支持更多uRLLC 业务场景,拓展垂直行业应用。

    2.1 MIMO增强

    引入Multi-TRP(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Point,多发/多收点)、Multi-Beam(Multiple -Beam,多波束)增强、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增强,提升小区边缘用户体验、切换性能、用户感知吞吐及上行覆盖。具体技术实现原理和效果如下:

    typeII 码本增强:R15的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typeII(MU)码本只支持2 layer 且开销较大,R16 对于typeII 码本进行了增强,支持4 layer,降低开销,主要用于FDD MM(Frequency Division Dual MassiveMIMO,频分双工多入多出技术);
    当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为2 时,平均UPT(User perceived throughputs,用户感知吞吐量)增益预估达10~20%。

    上行Full Power 发送:R15 的非相干码本使得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设备)在2 port 发送1 layer 时只能发一半功率,从而影响上行覆盖,R16 使用部分为full-coherent UE 设计的码本实现满功率发送;
    上行覆盖可以提升3 dB。

    Multi-Beam增强:R15 的PL-RS(Path Loss-Reference Signal,路径损耗参考信号)配置都是基于信令的,而波束的切换可以基于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以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同步信号和PBCH 块)为PL 参考信号,会导致切换波束后的PL不匹配,R16 可以基于MAC CE 切换。

    Multi-TRP for eMBB:eMBB 场景下多个节点协同,下行信道包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指的是物理下行控制信道),D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共享信道);
    可提升边缘用户性能及MIMO 效果。

    上行Full Power 发送方面,设备厂家中兴、华为计划在2022 年予以支持,目前在佛山等城市已展开试点。爱立信暂无支持计划,其无需使用R16 方案即可解决相关问题,具体实现原理为:爱立信产品有额外的天线口切换功能,当UE 处于小区边界,需要回退为单流发送时,系统会配置终端为单口,实现满功率发射,通过降低对终端的要求来解决这个问题。

    2.2 CA/DC增强

    CA/DC(Carrier Aggregation/Dual-Connectivity,载波聚合/ 双连接)增强,主要包括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Fast 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Failure Report、快速激活、基于帧头不对齐的inter-band CA、不同numerology 的跨载波调度、不同numerology 的跨载波调度、UL Tx switching for CA、UL Tx switching for CA 等,各项技术的实现原理及效果如下:

    Early Measurement reporting: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SCell/SCG(Secondary Cell/Secondary Cell Group,辅小区/辅小区组)添加流程,即在idle 状态对相关频点进行测量(基于网络配置)并在接入后快速上报测量结果,而不需要接入Pcell(Primary Cell,主小区)后再发起测量并等待结果后添加,空闲态提前测量好辅小区,连接态上报直接配置DC/CA,可以提高DC 配置速度,但并非属于显著的性能增强。

    Fast MCG Failure Report:通过健康的SCG 上报MCG Failure,快速恢复MCG。

    快速激活:Resume 消息中携带Scell 配置,相比于R15,该方案不依赖UE 的测量报告来决定DC 的建立,可节省时间,但适用场景特定,比如某些UE 静止或不移动的场景下,基站可以通过resume 过程快速恢复MCG Scells或SCG。

    基于帧头不对齐的inter-band CA:放松synchronized部署要求,实现上行增强,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al,时分双工)+TDD 的UL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 and Multiplexer,时分复用)。

    不同numerology 的跨载波调度:增强跨载波调度的灵活性和适应场景,比如FDD+TDD 的场景。

    UL Tx switching for CA:通过多种上行发射模式实现上行时分发送,从而实现上行容量增强。

    Scell dormancy:基 于Layer1 signaling(Pdcch)控制Scell 的dormancy/non-dormancy,dormancy/non-dormancy切换相对于active/deactive 切换开销小,切换速度快,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2.3 4G/5G互操作增强

    应用场景:适用于4G/5G 共存的场景和SA(Standalone,独立组网)与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共存/相邻的场景。对于5G<->4G 数据的转发,R15 不支持直接的数据前转,在互操作的过程中,数据的前转需要走S1/NG 接口从核心网进行转发。

    R16 支持SA 直接数据转发,包括4G->5G 的用户面数据直传、5G->4G 的用户面数据直传,这个功能和终端无关,但需要核心网升级相关信元支持。Inter-RAT HO from SA to EN-DC (one-step HO) 通过空口一次重配完成SA->NSA切换,依赖于终端/芯片。通过4G/5G 互操作增强,可带来更短的切换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2.4 NR移动性增强

    应用场景:适用于切换失败率高、高速移动场景(如高铁、航线覆盖等场景),时延敏感业务场景。

    R16 增强功能: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O)、Fast HO failure recovery、两步随机接入、0ms 切换时延(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HO)。相关技术实现原理和效果如下:

    Conditional HO:基站根据UE 所处位置的覆盖情况,选择若干小区作为UE 切换的目标小区,UE 检测到切换触发条件满足时,直接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完成条件切换;
    针对弱覆盖或小区边缘等异频切换场景,降低切换失败概率,提升移动鲁棒性;
    针对高铁等快速移动且目标小区明确的场景,降低切换中断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Fast HO failure recovery:当UE 检测到服务小区不同步并触发T310;
    在T310 运行期间,如果UE 测量到HO事件满足TTT(Time to Target,到达目标时间)持续时间,则UE 启动T312 并发送测量报告(尝试启动HO);
    如果在T312 超时之前没有触发HO(由于信道条件,UE 没有收到来自基站的HO CMD 消息),并且T310 仍在运行,则UE 立即触发RLF 而不是等待T310 超时,并执行RRC重建过程针对弱覆盖或其他切换失败的场景,能够更快恢复连接,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两步随机接入:第一步是上行msgA 传输,其包括4步随机接入的msg1 和msg3 的等效内容,第二步是下行msgB 传输,其包括4 步随机接入的msg2 和msg4 的等效内容。减少了在连接建立和连接恢复期间UE 和网络之间的交互次数,从而使得idle 和inactive 的UE 控制平面时延更低。在连接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2 步RACH 信道发送少量数据,从而使得用于连接态模式UE 的上行用户面数据的时延更低。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HO:UE 移动到NR 小区间的切换区时,源小区通知目标小区进行切换准备,然后给UE 下发切换命令,同时不中断源小区和UE 之间数据传输;
    UE 收到切换命令后,随机接入目标小区,在目标小区发送切换完成,开始通过目标小区进行数据传输;
    针对时延敏感类的业务,实现切换零中断。

    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O)、0 ms 切换时延(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HO)主要功能,设备厂家中兴、华为计划在2022+支持并进行相关测试,爱立信暂无支持计划。

    2.5 定位

    应用场景:2B 应用场景:矿区的公共安全及室内导航等;
    2C 应用场景:商场及场馆的室内导航及导游服务等。

    面临的挑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1)定位依赖于卫星信号,不能在室内、场馆、隧道、地铁等使用;
    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Wi-Fi 及蓝牙定位仅用于室内。

    R16 定位功能利用MIMO多波束特性,定义RTT(Round Trip Time,环回时间)、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度)、AoD(Angle of Depart,出发角度)技术,可实现室内米级定位,通过E-CID(Enhanced Cell-ID,基于Cell ID 的增强定位)技术,可实现室外米级定位。目前基于UTDOA(Up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上行到达时差)定位进行试点,精度可达3 m。

    2.6 uRLLC增强

    应用场景:自动化控制、电力分配、触觉交互、远程控制等,赋能运营商开拓工业控制、远程手术、自动驾驶、电力系统等时延/可靠性高度敏感的垂直行业应用。

    R16 增强功能:不同可靠性目标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质量指示)与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映射表、上行配置授权传输、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duplication、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重复增强、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增强、DCI Format for uRLLC;
    相关技术实现原理和效果如下:

    不同可靠性目标的CQI 与MCS 映射表:5G 协议支持以两种不同BLER(Block Error Ratio,块误码率)为目标的CQI 与MCS 映射表格,分别对应90%的可靠性要求与99.999%(低码率)的可靠性要求;
    针对eMBB 业务,可选择90%可靠性要求的CQI 与MCS 映射表格;
    针对uRLLC业务,可选择99.999%可靠性要求的CQI 与MCS 映射表格。

    上行配置授权传输:通过配置授权减少DCI 到PUSCH的时长,加速业务调度。

    PDCP duplication:CA 或者DC 场景下采用多个载波传输RLC 报文的多个副本,实现可靠性增强。

    PUSCH 重复增强:R16 支持上行抢占,支持mini-slot级重复;
    提升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兼顾业务的低时延需求。

    PUCCH 增强:单个UE 可以同时构建2 个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不同业务独立反馈,支持不同的业务传输;
    同时支持子时隙(2 个/7 个符号)反馈,增加反馈次数,实现时延缩短。

    DCI Format for uRLLC:重新对于调度uRLLC 的DCI Format 进行设计,以降低PDCCH 码率,提高接收性能。DCI Format 0-2/1-2 的最小长度相对于R15 中的fallback DCI将缩短10~16 bit。

    相关试点研究充分验证了MiniSlot 调度(符号级最小调度颗粒)、3.5G+2.1G PDCP 复制等uRLLC 关键技术,定点双向时延在5 ms 以内,3.5G 频段uRLLC 性能优于2.1G频段。但是目前uRLLC 主要受限于终端,规模推广比较困难,后续终端成熟后全国范围内会继续推进整体的应用。

    2.7 NPN、V2X

    NPN(Non-Public Network,非公共网络)将5G 扩展到公共网络之外,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垂直行业可共享部分或全部公网资源,通过PNI-NPN(Public Network Integrated Non-Public Network,非独立的非公共网络)方案建设5G 专网,基于切片实现资源隔离,基于CAG(Closed Access Group,封闭访问小组)实现接入控制。垂直行业也可采用SNPN(Stand-alone Non-Public Network,独立的非公共网络)方案独立部署5G 网络,其内部公网业务,可通过防火墙与公网互通。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联万物)通过直通链路的物理层级设计以及资源分配等技术提高可靠性,降低时延,提升速率,引入车辆编队行驶、高级驾驶、传感器扩展和远程驾驶,满足更高级车联业务需求。

    基于R16 标准的NPN、V2X 主要功能点各设备厂家的支持计划和具体细则待进一步讨论。

    R15 的若干基础功能在R16 中得到持续增强,显著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切换性能等;
    并且通过uRLLC、V2X、空口定位等方面的增强进一步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车联网应用、行业应用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5G 更好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提高了5G 的效率。

    2.8 UE节能增强

    UE 节能增强主要包括WUS(Wake Up Signal,唤醒信号)、基于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最大层数限制、skipUplinkTxDynamic 以及UAI 等。

    节能信号唤醒WUS:指如果基站在下一个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非连续接收)周期内没有数据调度,则可以在on duration timer 启动之前发送WUS,终端通过检测WUS 信号,确定它是否需要在下个on duration期间持续监视PDCCH,是对现有商用DRX 功能的增强。

    基于BWP 的层数限制:对现有商用的R15 节能BWP的增强,具体是指根据终端业务量的大小,将终端切换到最合适的BWP 中去,同时节能BWP 上配置更低的MIMO层数,即对于小包类业务,将该类业务切换到小带宽BWP,并限制MIMO 层数进行数据传输,可达到进一步节电效果。

    Skip Uplink TxDynamic:在现有智能预调度功能的基础上,当终端没有数据发送时,终端跳过上行发送,进一步省电和降低上行干扰。

    UAI(UE Auxiliary Information,UE 辅助信息):指UE 自身为降低能耗,能够向网络提供关于UE 期待的网络配置的辅助信息。辅助上报信息中包括 RRC 状态请求、优选的载波数、优选的MIMO 层数等。基站会参考UE 的建议去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以帮助终端在更低的能耗状态下进行工作。

    从标准冻结到技术商用,会存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间隔;
    R16 标准冻结后,通过积极的试点应用研究,可推进5G技术更快的发展和商用。

    3.1 基于R16标准的CA增强研究

    UL CA 在2019 年6 月份的R15 协议冻结,上行CA只支持载波并发方式。对于2Tx 终端来说,如果要支持跨频段CA,则每个载波只能使用1Tx。

    相关功能在R16 协议进行了增强,支持UL CA 两载波时分发射方式(TDM),通过Uplink Tx Switching 方式来实现通道的切换,保证TDD 的上行双流能力。

    本文试点通过F(2.1G 20 M)+T(3.5G 100 M)组CA 搭建环境进行相关R16 增强功能部署验证,测试峰值速率增益对比:

    单T 上行:383 Mbps;

    R15 UL CA:303 Mbps,其中T:191 Mbps,F:111 Mbps;

    R16 增强型UL CA:435 Mbps,其中T:383 Mbps,F:51 Mbps;

    对比结果增益明显,相比R15 上行CA,R16 增强型上行CA 峰值速率提升44%;
    相比单T,R16 增强型上行CA 峰值速率提升15%。

    此外,现场结合环境验证了R16 EPS fallback 语音增强功能:当不支持VoNR 用户在5G 网络发起语音业务触发EPS Fallback 回落LTE 网络进行语音业务流程时,对于支持R16 语音回落指示的UE,gNodeB 会在epsfallback的RRC Release或者MobilityFromNRCommand中携带VoiceFallbackIndication-r16 消息:

    通过重定向方式回落4G 用户,MT/MO 用户携带Voice 原因值,便于4G 高优先级接纳,保证用户接入成功率;
    通过切换方式回落4G 网络发生空口失败时,UE 不触发返回5G 重建,而在4G 网络重新发起接入,缩短用户呼叫时延,提升接通率。

    通过现场拨测,语音业务呼叫建立时延减小60 ms。

    3.2 基于R16标准的定位增强试点

    基于R16 标准的5G 室内定位,算法使用UTDOA,基于已有基站设备部署定位引擎,定位引擎负责对多个基站采集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测算数据进行用户位置解算,并对接融合定位平台实现定位结果的呈现,从而完成对用户的定位。

    测试环境:

    某商业广场一楼大厅,共5 个皮基站,间距较远,环境较为复杂。

    测试结果:

    (1)轨迹测试:测试人员手持测试终端,通过app轨迹呈现功能进行轨迹测试,通过多次测量,轨迹测试结果保持一致。

    (2)精度测试:测试人员在地图上找到当前所处位置的点位后,手持测试终端静止不动,通过app 精度分析功能进行打点精度测试。精度在5 m 内采样点数为100%,3 m内采样点为70%。

    轨迹测试和精度测试结果均达到理论要求。

    该功能计划于2023 年Q1 在杭州萧山机场和上海申通地铁开展应用,主要用于安防人员的定位,后续会逐步在2B、2C 场景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定位应用。

    2022 年6 月,R17 ASN.1 冻结,标志着5G 第三个版本标准正式完成。R17 聚焦三大方面:性能增强、能力外延、方向拓展。

    4.1 性能增强

    从容量、覆盖、时延、能效和移动性等多维度提升各应用场景的性能。具体增强技术如下:

    MIMO 增强:①SRS 增强:增强SRS 的灵活性,增强容量和覆盖;
    ② MTPR 增强:重复+波束分集,提升单用户性能,改善上下行覆盖;
    ③MU-MIMO 增强:码本及MTPR 增强提升吞吐量。

    CA 增强:UL Tx switching 增强、跨载波调度增强;
    提升上行速率,降低上行用户面时延,Scell 快速激活优化。

    DC 增强:高效激活/去激活SCG 和Scell、有条件的PSCell 修改/添加;
    可实现平衡激活效率和终端能耗,缩短SN 的添加时延。

    上行覆盖增强:对PUCCH/PUSCH/MSG3 采用资源重复等手段来增强上行覆盖。

    小包数据增强:在inactive 态下快速完成小包数据的传输;
    缩短流程、减少信令,降低UE 功耗。

    Multi SIM:优化双卡双待终端的两个网络协同/冲突问题,例如寻呼冲突,两个网络间切换等场景,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终端节电增强:在idle/inactive 态,增加寻呼增强和跟踪参考信号辅助同步;
    在connected 态,引入新的PDCCH 监听策略,实现终端节电。

    定位:引入RRC_Inactive 态定位、定位参考信号增强、优化测量流程、考虑视距/非视距的影响等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切片:优化小区重选和随机接入的资源机制,以及优化切片移动性,实现切片快速接入和服务连续性。

    uRLLC 增强:终端内复用和资源抢占排序、CSI/HARQ-ACK 反馈增强、授时传播时延补偿等,来降低时延、提高可靠性和确定性。

    NPN 增强:对非公共网络进行标准化增强,实现专用网络的第三方鉴权,用户初始接入授权,应急通信等功能,强化5G 对垂直行业的支持。

    4.2 能力外延

    引入RedCap、IoT NTN,丰富物联应用场景;
    引入MBS(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多播广播服务),提供差异化的个人及行业应用。

    中速物联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物联应用如视频监控等提出需求,介于eMBB、uRLLC 和mMTC 能力之间。

    RedCap 填补中速物联应用的空白,天然具有5G 技术优势。RedCap 支持波束赋形等技术拥有更高的网络效率;
    支持毫米波在内的更全频段;
    可与切片、UPF 下沉、uRLLC、定位等技术结合,灵活匹配多样化的中速率物联网应用,更好的赋能千行百业。

    RedCap 的关键技术:

    ◆能力按需裁剪:减少终端带宽(20 MHz)、天线数目(1T2R/1R)、简化双工传输(TDD,FD-FDD)、裁剪协议流程功能等,实现低成本满足中速物联业务需求。

    ◆eDRX 降功耗:将空闲态/ 非激活态的DRX 周期扩展到小时级/10 秒级,延长终端休眠时间,实现终端降耗,延长电池寿命。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无线资源管理)测量放松功能降功耗:在低速移动、非小区边缘场景,满足低速率条件一定时间或同时满足低速率和非小区边缘条件时,允许放宽邻区测量,如加大RRM 测量周期来减少邻区测量和小区测量,实现终端降耗,延长电池寿命。

    RedCap 产业进展:IMT-2020 推进组计划2022 年完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研究并开展测试。2023 年制定终端和系统设备测试规范,开展端到端和互操作测试。预计2023 年中或2024 年初RedCap 进入商用。

    MBS 打造“新广播”,拓展个人服务与行业服务的支撑能力。MBS 业务形态灵活多样,可基于位置精准提供新型交互广播组播服务,在创新升级传统广播电视服务以外,通过组播、广播自由切换,拓展公共安全、应急通信、融合高新媒体直播、互联网热门内容直播、车联网、物联网等To C/To B 全新多媒体传播业态,助力运营商差异化创新5G 业务。

    MBS 关键技术:通过NR 架构增强,支持MBS 业务;
    支持连接态广播和组播;
    支持空闲态和非激活态的广播;
    根据实时网络需求,切换常规单播服务和广播/组播服务,在保证网络利用效率的同时灵活融合单播、组播、广播。

    MBS 未来演进:R18 将进一步提高基于R17 MBS的资源效率和容量;
    R18 针对R17 中没有解决的UE 共享问题,需要实现UE 对MBS 广播和单播接收的联合处理信令增强;
    以及进一步处理RAN 共享场景下多播广播业务的资源效率提升。

    4.3 方向拓展

    探索5G 空口与AI 技术的融合,为智能网络奠定基础。

    驱动力:网络资源虚拟化、业务多样化、以及切片、边缘计算等新能力的不断引入,给5G 运营和商用带来挑战,运营商亟需借助人工智能等跨域技术降低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提升网络性能指标。

    研究内容:R17 首次探索了5G 空口与AI 技术的融合,制定了统一的功能框架,为5G-Advanced 演进标准实现AI 使能的5G 智能空口设计奠定了基础;
    同时R17 首次设计了分层化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架构,提供了平台化能力,使能垂直行业拓展,满足大型运营商的部署要求。

    当前5G+AI 融合切入点:因为数据是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决策支撑,从SON/MDT(Self-Organized Network/Minimization Drive Test,自组织网络/ 最小化路测)数据采集增强入手,可为5G 网络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提供有力抓手。

    应用场景:基站节能、MLB(Mobility 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MRO(Mobility Robust Optimization,移动鲁棒性优化)、随机接入优化、覆盖和容量优化等。

    2021 年12 月,R18 标准成功立项,开启了5G-Advanced元年。自首批28 个课题成功立项至2022 年6 月9 日3GPP RAN 第96 次会议,总计41 个课题立项,R18 立项工作基本完成。3GPP 在2021 年4 月正式将5G 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Advanced,开启了5G 演进的新征程。

    5G-Advanced 将为5G 发展定义新目标,打造新能力。通过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增强、全双工、空天地一体、网络智能、绿色低碳等关键技术,打破eMBB、uRLLC、mMTC 单一业务模型局限,实现跨场景多维度融合。在当前下行Gbps 速率、上行百Mbps 速率、十万联接密度、亚米定位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现下行10 Gbps 速率、上行Gbps 速率、毫秒级时延、低成本千亿物联、以及感知、高精度定位等超越连接的能力。未来技术研究方向和技术关注点可参见表1。

    表1 未来技术研究方向和技术关注点

    R15、R16、R17 作为5G 标准的第一阶段,奠定了5G 的基础,R18、R19、R20 将开启5G 的第二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内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现网开展试点应用,推动各项技术商用,进一步满足新兴业务5G 网络需求,推进5G 应用融入千行百业,开拓数字经济新空间。

    猜你喜欢时延终端定位《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导航定位与授时(2020年5期)2020-09-23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9期)2020-02-06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9期)2019-11-25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电子制作(2019年23期)2019-02-23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铁道通信信号(2018年4期)2018-06-06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3期)2018-04-12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7期)2016-08-21简化的基于时延线性拟合的宽带测向算法现代防御技术(2016年1期)2016-06-01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电测与仪表(2016年17期)2016-04-11

    推荐访问:面向 情况 标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