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聚焦“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高中英语拓展阅读初探

    时间:2023-06-17 13:4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江苏省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刘 伶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的21 世纪,基础教育需要综合改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林崇德(2016)领衔的课题组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21 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了六个要素:
    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主题语境是第一要素,学生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围绕一定的主题语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提出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 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九项子主题;
    “人与社会”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 项子主题;
    “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难防范” 和“宇宙探索”四个主题群下的七项子主题。所有主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教育部,2018)。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腊阿波罗神庙上刻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来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然后自答:“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这些充满智慧的箴言都体现了“人与自我” 主题的重要性。

    “自我”这个概念一直是古今中外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弗洛伊德阐述的自我概念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2005)根据自我意识达到的不同程度,将人的自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嬉戏阶段、游戏阶段和普遍化他人阶段。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处在普遍化他人阶段,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在逐步成熟,处于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处于敏感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开始了对自我的反复探索。但是他们学业繁重,加之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他们又高度在意同伴眼光,于是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迷失自我,不了解自我的独特个性,不接受自我所谓的“缺点”。因此,“人与自我”主题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米德(2005)认为生物个体转变为具有心灵的有机体,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格,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而发生或突现的,而语言,是进化的产物。凭借语言这个媒介,具有心灵的有机体能够成为其自身的对象,而这种能力恰恰是“自我”的独特品质。因此,米德从语言学的视角剖析了自我概念在作为主观的“我”和作为客观的“我”的矛盾关系中生成的状态,并且认为研究自我和语言教育息息相关。鲁洁(1998)认为,教育虽然存在一种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其主题却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构建、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为此,教授英语语言的高中教师任重道远,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将语言教学和引导学生探索真实自我结合起来,利用好教材中涉及“人与自我” 主题语境的语篇,并适时补充一些“人与自我” 主题语境的课外阅读语篇,鼓励学生围绕“人与自我” 主题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活动,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共11 个模块,前五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三个单元,后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四个单元,共39 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七个板块: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 和Self-assessment。按照《高中新课标》的主题语境分类,这39 个单元都归属于三大主题语境,其中“人与社会” 主题语境的语篇较多,“人与自我” 和“人与自然”主题语境的语篇较少。涉及“人与自我” 主题语境的语篇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 中的模块单元分布见表1。

    由表1 可知,本套教材涉及了“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 两个主题群下的六项子主题。M1U1 School life 单元阅读语篇“School life in the UK”对比了英国和中国高中生的校园生活。M1U2 Growing pains 单元阅读语篇“Home alone” 是一个三幕四场话剧,剧本故事在人物对话中展开:
    父母外出度假提前归来,发现家里一团糟,在后续的沟通中,父母和孩子因为代沟发生了冲突。M1U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单元阅读语篇“Dying to be thin”是三封电子邮件,演员Amy 向周玲诉说自己服用减肥药减肥失败,导致肝脏衰竭的痛苦经历,并后悔没有听妈妈和医生的建议。M6U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单元阅读语篇“Stand-up for your health”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西方流行的单口喜剧和著名单口喜剧演员Billy Crystal,旨在让学生意识到笑对于健康的重要性。M6U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单元阅读语篇“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以前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受伤前后的生活为例,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M3U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 单元阅读语篇“Fog”讲述的是一位叫Polly 的女孩在盲人的帮助之下,在大雾中安全回到家的故事,充分验证了当人类的五官之一失去作用时,其他感官功能可能会增强。M11U3 The secret of success 单元阅读语篇“Sir Clive Sinclair”介绍了一位成功生意人Sir Clive Sinclair 的生平及其发明,学生从中归纳概括他成功的秘诀。M2U3 Amazing people 单元阅读语篇“The curse of the mummy” 讲述了英国考古学家及图坦卡蒙王木乃伊发现者Howard Carter 的事迹,学生概括出名人的优秀品质。M11U1 Careers and skills、M11U2 Getting a job 和M11U4 The next step 三个单元告诉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测试个人职业倾向并指导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

    表1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中涉及“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模块单元

    “人与自我”主题语境共有九项子主题,本套教材包含了六项,因此只有三项子主题未被涉及:
    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创新与创业意识。由此可见,本套教材中的“人与自我” 主题语境下的语篇较为丰富。为了加深学生对“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认识,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语篇外,也可以多渠道寻找相关语篇,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下面以一次暑期教师集中培训时的阅读文本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聚焦“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该篇阅读是记叙文,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子主题“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根据《高中新课标》,研读语篇需要教师首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语篇的深层涵义和语篇的文体特征等,即三个方面:What,Why 和How。

    (一)文本分析

    【What】在作者的家庭中,父母不会口头说“我爱你”。作者赞同父母的做法,认为说出“我爱你” 纯属多余,而爱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上。学钢琴是作者从小怀揣的梦想,她坚持让女儿去实现。在演奏会当天的陪练中,作者发现并指出了女儿弹奏中一个错误的音符,虽然竭尽全力地帮其纠正但是并未成功,由此倍感愧疚。但是女儿却坚持不懈,下定决心要纠正错误,终于在演奏会当场准确弹奏出那个音符。当天,作者口头表达了对女儿的爱意,以及自己作为父母无声的爱的表达方式。

    【Why】这篇文章提到了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并以作者本人和女儿的故事为例,阐释了任何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都是可行的,因为表达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父母的关怀与陪伴就能表达爱。

    【How】 本篇记叙文中,作者围绕主题“爱的表达方式”,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采用了排比、重复、象征、比较等修辞手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高二学生学习态度较认真,学习热情高,已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自信地表达观点,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因为忙于学业,缺乏和父母、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不会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爱。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文本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目标

    提取语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中关于主题“爱的表达方式”的事实性信息。

    2.应用实践目标

    通过各种阅读活动,基于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梳理和整合所读的文章信息,对人物行为、情感、思想和言语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深度解读。

    3.迁移创新目标

    (1)针对语篇背后的作者态度进行推理和论证,赏析语篇的修辞手法。

    (2)基于所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你赞同文本中妈妈对爱的表达方式吗?

    (3)进行迁移创新,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一次有关爱的经历,以“Sometimes________will do” 为题发表个人观点并完成段落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中关于作者和其父母、女儿之间对于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事实性信息。

    2.学生整合推断出文本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并能通过描述具体事件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爱。

    (五)教学过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1)围绕家庭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

    T: Do your parents say “I love you” in your family?

    【设计意图】利用free-talk 创设和文本主题相关的情境,导入主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在这一环节,笔者预设了学生的两种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继续追问“When do your parents say ‘I love you’?”;

    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换一种方式追问“How do your parents express their love to you?”

    (2)引导学生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T: Skim the first paragraph to judge whether the author was raised in an “I love you” family.

    该任务和导入部分契合度高,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从第一句话中就能得知作者的家庭不会口头上去表达爱,学生继续根据笔者的问题“How do the author’s parents convey the message about love?” 找到第一段最后一句,总结出在作者的家庭中日常生活小事就能传达爱。

    T: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Paragraph 1?

    学生针对笔者的问题进行思考,笔者结合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推断第二段第一句中this 的指代,更好地体会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功能。

    T: Skim the rest of the passage, pay attention to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draw a mind map about the structure (见图1).

    图1

    【设计意图】学生应用skimming 阅读策略,从第一段中提取有关作者和作者家庭的背景信息和基本事实性信息。笔者让学生结合第二段第一句this 的指代,体会第一段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理顺文本的脉络,笔者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明显的时间线索,比如the day of the recital,then it was time for the recital,before the day was out,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见图1)概括并整合文本结构。

    2.应用实践类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妈妈对女儿的爱以及女儿对妈妈的爱,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任务:

    T: Find the evidences showing the love between the mother and her daughter in the second part and figure out their emotions respectively.

    表2 文本人物、情感和佐证

    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第二部分中构建更多意义,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链:

    Q1: When the author insisted that her daughter should learn how to play the piano,what were her daughters’ attitudes?

    Q2: “I don’t tell my kids how to play the piano, since I don’t know how, but I did say,‘Hey, Katie, you might want to hold that one note just a teeny bit longer’.” If you were the mother, what would you say to encourage your daughter to play the piano well?

    Q3: “I felt pretty bad for even bringing it up.” Why did the author have such feeling?

    Q4: What do the author and her daughter have in common?

    【设计意图】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和教学设计方式对学生经历和体验情感教育具有关键作用(李静纯,2017)。笔者设计表格,要求学生在文本第二部分找出能证明妈妈和女儿之间双向爱的证据,并总结出她们各自的情感。接着学生通过对笔者设置的上述问题链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妈妈坚持让女儿实现自己童年时未实现的梦想,女儿一开始有抱怨,但是在妈妈的坚持和陪伴之下,女儿通过把钢琴弹奏得越来越好来回报妈妈的爱。音乐演奏会当天,妈妈指出女儿弹错的音符,女儿下定决心纠正错误。妈妈看到女儿的这种坚持不懈后,担心她在音乐演奏会开始前几个小时内焦虑,所以后悔指出她的错误。妈妈和女儿这一连串细微的情感变化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爱,对彼此不求回报的默默付出正是母女之间的共性。

    T: Read the third part carefully and reflect on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Q5: “All I could think was how grown-up she had become, how deeply I…but also how fantastic the nine-year-old version was.” Why did these thoughts cross the author’s mind?

    Q6: “And she held it.I mean she held it.She held it long enough that…” Analyse the rhetorical devices the author uses in this sentence and think about why the author uses it.

    【设计意图】文本第三部分发生在音乐演奏会时,妈妈思绪万千,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读妈妈所思,体会妈妈对逝去时光的遗憾,了解做妈妈的心态,其实妈妈怀念女儿小时候的这种情感和弹钢琴无关,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学生通过欣赏语言,体会文本作者使用排比和重复修辞手法的目的:
    在女儿成功纠正错误的音符时,妈妈对女儿的表现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T: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uthor’s previous and present way to convey love in Para.1 and Para 11.Reflect on what one note symbolizes in the sentence “Sometimes one note will do.”

    【设计意图】 学生重温第一段并欣赏排比句:Love was to be seen in every hard-earned compliment, in every fair punishment, in every one of those thousand movies my mother took me to see, in the very act of my father getting up before dawn to go to the factory, and in every game of catch he found the energy to play in the afternoon.从而不难概括出文中妈妈以前持有的爱的表达方式:
    爱不需要说出来。学生对比最后一段,发现妈妈表达爱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音乐演奏会后,妈妈对女儿说了好几次“我爱你”,并期待将来说更多,但是同时妈妈也赞同父母无声的爱的表达方式,有时一个音符就能表达爱。学生学完文本之后,对音符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索,各抒己见:
    音符象征着爱,象征着长时间的陪伴等。笔者设计的上述应用实践类活动让学生能深入语篇进行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以及内化与运用。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评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8)。本节课笔者创设如下三个迁移创新类活动:

    T: Reflect on the question “Are you in favor of the author’s way to express love?”

    T: Add a title to the passage and reflect on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article.

    T: Recall your own love experiences with your parents and then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entitled “Sometimes one ________ will do”.

    【设计意图】 在构建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英语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和素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批判性地看待和评价文本中妈妈对女儿的爱的表达方式,加深对“人与自我”主题意义的理解。有学生考虑用“The Note of Love” 作为标题,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主题,文本主题是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爱本身,因此该标题不合适。最后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以写作的方式,在新的语境中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促使自身的能力向素养转化,实现迁移创新。

    在本课例中,笔者基于对教学文本的语篇解读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设计了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以目标为导向,紧密围绕作者在音乐演奏会当天指出女儿弹奏的错误音符,女儿坚持不懈终于在正式演奏时自己纠正过来的事件展开。教学活动设计体现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关联与递进,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人与自我” 主题语境下的子主题“家庭生活”展开。教师首先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事实性信息,进而梳理整合作者对女儿的爱的表达方式和女儿对作者的爱的表达方式,最后总结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
    任何爱的表达方式都是可行的,因为表达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时候父母的关怀与陪伴就能表达爱。本节课把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思维品质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成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进行教材的多维合作,使现有的“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语篇更加丰富,使得教材的二次开发更具广阔前景,帮助学生利用好语言这个媒介,形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格,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女儿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大三的女儿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疯狂英语·爱英语(2020年9期)2020-01-07海的女儿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跟踪导练(三)2时代英语·高二(2015年1期)2015-03-16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语篇特征探析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6期)2012-03-25

    推荐访问:语境 初探 人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