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探究

    时间:2023-06-17 10:5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陆晓雪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为新时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普及程度,提升普及质量,增强国民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国家通用语言是教育的重要媒介,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对其学术成绩、择业就业以及个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国家通用语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掌握能力的核心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情况,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提升策略。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文化纷呈。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统一多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各民族紧密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使用确定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显性载体,是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学好、讲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会议指出学校要“全力抓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此可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关键任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事业中,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与普及具有战略性地位。只有深入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动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树立科学的语言学习观,提高学生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观能动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精通国家通用语言人才的需求增加

    在“一带一路”建设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建设,同时发挥东联西出的重要桥梁作用,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型,行业企业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质量提出了内涵式要求,特别是注重国家通用语言方面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精通国家通用语言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招聘公告还是考试要求均对国家通用语言的精通程度提出越来越高的标准。例如“具有国家通用语言良好的表达能力”“全国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公开招聘汉语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缺乏精通国家通用语言的人才,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也成为岗位筛选应聘者的重要标准。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不适应校园文化的现实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教材和教学语言普遍使用汉语。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仍有部分学生只能和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日常交流,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的全汉语教学环境。高校专业课程的教材和教案主要是汉语,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仍需要将汉语转化为民族母语来加以理解,汉语学习思维仍然没有建立。在专业课学习以及论文写作和考试中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学习效率不高、畏难心理、跨文化交流屏障等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融入校园文化,阻碍大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不便于校园日常管理。

    (一)国家通用语言日常使用情况

    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与家人交流时会习惯性地使用民族语言,而与汉族的同学、老师交流时基本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在手机软件上用汉语进行学习和社交。课堂之外,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只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用母语进行社交。由此可见,在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方面,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自觉使用汉语的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二)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情况

    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掌握程度来看,大多数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汉语教育;
    大部分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年限比较长,从小在双语环境下成长。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所占比重较低且汉语教师授课能力普遍不高。在普通话自主学习方面,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并不丰富,只是单一地以课堂听讲为主,其他自主学习方法仍然没有建立。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没有制定过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们的反馈,大部分同学在听讲过程中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但在书面表达、笔试考试和口语作业方面较为薄弱。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组织语言困难、逻辑性差、语意混乱,在完成考试和论文的环节上比较吃力是他们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学习困境。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表现出对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提升的学习期望,并希望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行为的重要动力机制,是学习者可以长时间坚持并逐渐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广泛来说,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其中,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产生的,而内部动机是源于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两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将学习者的外部动机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才能对学习效果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根据动机的分类,本研究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以及“学习情境动机”。

    (一)工具型动机

    工具型动机,即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当成自己的工具。这里将工具型动机再次细化为学生个人未来发展、外部要求以及信息媒介这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1.个人未来发展。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一项非常有用的语言工具。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于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知识,获得优异成绩,担任学生干部,未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毕业后就业创业,扩大人脉交际圈,成就一番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除了这些显性的功能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想要通过学好汉语来获得自我成就感。对于成就感有很高需求的个人出于长期发展规划而不断地挑战自我,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为了获得个人成就感而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2.外部要求。在新生报到后,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预科班,目的是让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与普通话教学更好地衔接。学校特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提前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增强自主学习的自律性。除此之外,学生们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了解到企业对于竞聘者提出了需要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要求。因此,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获得相应等级已成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学习动机。另外,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里长辈的影响。有一些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于学习和未来就业没有清晰的规划,在某些问题上还缺少主观能动性,经常会听从父母的意见而被动作出决定。一部分学生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会跟随大众的步伐,潜移默化地融入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环境中。

    3.信息媒介。少数民族学生想要通过国家通用语言这种工具来更好地学习其他技能和跨专业知识。通过语言工具,能够更好地了解汉族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各地的发展情况来开拓个人视野。在日常的信息搜索与收集的过程中,用国家通用语言在微博、知乎上搜索信息会更加便捷高效。在这些公众平台上,学生们能够看到网友们讨论的各种帖子并且能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以此来更好地了解社会新热点、行业发展新趋势。

    (二)文化型动机

    文化型动机,与公民社会责任、集体利益、个人兴趣、文化认同、文化融合等因素紧密结合。

    1.公民社会责任。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认知会直接决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持久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把学好讲好国家通用语言当作一种公民责任,认为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好汉语,才能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一方面,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们不想因为自己的普通话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从而耽误班级教学进度。因此,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学好、讲好国家通用语言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一小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想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汉语教育相关工作,助力家乡“推普脱贫攻坚”事业,为本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2.文化认同。

    语言态度、文化认同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起到正相关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掌握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其汉语言学习兴趣相关,对于汉语的喜爱程度越高,汉语学习能力越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对于汉族文化、习俗和艺术的强烈兴趣,想要系统性地学习汉语并挖掘文化精髓从而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开始接受汉语教学,他们认为普通话亲切且好听,因此,他们对于学好讲好国家通用语言有更多的信心。

    3.交际动机。在一个全汉语交际的环境中,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会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更多的安全感,他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输出自己的观点。在刚踏进大学的时候,少数民族学生常常只和与自己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久而久之,会使得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感到孤立并造成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情感纽带瘫痪。在日常社交中,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会让少数民族学生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社交圈子,从而更快地适应并融入校园文化。渐渐地,他们就会对新的文化环境产生更多的归属感,把自己当作新团体中的一员。他们交谈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功课、考试、娱乐生活,还会涉及婚恋观、世界观、个人未来事业规划等话题。在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逐渐探索本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培养自己用多元化的视角去探索世界、发现未知。

    (三)学习情境动机

    学习情境动机与任课教师、教材、教法、课上互动、班级氛围等因素紧密相关。少数民族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会受到课堂氛围、师生互动、教师授课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希望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指点。同时,他们有更多的动力想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来获得师长的认可和赞赏。

    (一)打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方面,高校要为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专门的普通话实训室,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编写难度适中的汉语教材,丰富图书馆学习资源,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开设中华民族文化大讲堂,借助互联网建设普通话在线学习和测试软件。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课堂上多多关注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们的紧张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采取分组帮扶的方法,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文化融合与情感交流。

    (二)培养正确认知,形成科学的语言观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国家通用语言是除了民族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语言的学习不是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而是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齐头并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培养其积极正面的语言态度,对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有着关键作用。语言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其关乎学习者对于语言的认知和态度。部分学生只注重国家通用语言的功能价值,而忽略其背后的文化传承。片面的语言认知不利于激发学生长久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高校应该树立“文化浸润”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文化因素在激发语言学习动机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设计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让少数民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植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这样不仅能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学习观。

    (三)巧用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离不开教师的情绪疏导与耐心指点。在课上,教师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应该经常性地提问。当学生的回答达到教师预期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同时给出的表扬要有指向性和明确性,使得学生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低于教师预期的时候,教师应采取鼓励引导的方法,表现出对于学生的期待和关注。学校可以设置少数民族学生国家普通话测试成绩的专项奖学金,根据学生取得的普通话测试等级设置不同金额的奖学金。对于基础薄弱但在一段时间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大幅度提升的学生,设置专项进步奖。

    (四)把握学习机会,制定学习目标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渠道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优质线上资源。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学习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学习。例如,在中国大学慕课观看普通话精品课程资源,或者在针对普通话练习和测试的手机软件上进行打卡学习。但网络化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弊端,学生在搜索线上学习资源的同时,会把时间花费在网上休闲娱乐方面。因此,学生应该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珍惜学习资源并学会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水平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向教师总结汇报阶段性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并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五)参加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学好一门语言的基本途径就是多听、多说、多写、多用。在大学期间,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安排较为丰富,一些语言文字类技能竞赛与语言文字类社团层出不穷。实践成果表明,此类课余实践活动的功能相当于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应该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余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来提升个人的学习兴趣与语言综合素质。无论是在比赛准备的过程中还是个人能力展示的阶段,都会进一步积累国家通用语言知识并提升个人水平。在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还可以结识优秀的学习者并交流学习经验,形成“结对子”互助的学习模式,创建和谐团结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动机主要从工具型动机、文化型动机、和学习情境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想要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快学生校园文化适应过程需要学校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巧妙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自身把握学习资源的同时制定明确目标。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助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普通话学习动机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4期)2021-08-06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4期)2021-08-06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潍坊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11-22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我教爸爸说普通话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7年6期)2017-07-07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17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

    推荐访问:少数民族 探究 通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