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理念之变:新时代刑事司法最值得书写的华彩篇章

    时间:2023-06-11 13:4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21年12月23日,蒋安杰(右一)在福建省闽侯县大湖村采访“七年离不掉的婚”案件当事人小姚

    蒋安杰

    现任法治日报社编委、理论部主任,高级记者,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至今,在报社36年,一直在编辑岗位但笔耕不辍,以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观察着、记录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数篇重磅报道具有标志性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刑事法治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等均通过重要文件为全面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政法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步入快车道,刑事司法理念、制度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深入人心,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成绩斐然;
    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刑事司法文明程度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日益彰显。

    2022年9月28日,《法治日报》理论部组织策划、采写刊发了近两万字的长文《树高千尺总有根——新时代刑事司法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以下简称《法治之路》),用翔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夹叙夹议,全景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领域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新时代法治工作队伍的担当作为,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经典记录,是政法机关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

    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幕让很多资深法律人记忆犹新。1984年,一名农民拉着一大车西瓜到北京火车站卖,遭十多名小贩哄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刑事政策下,所有小贩均被以抢劫罪定罪判刑,从重从快被广泛认同。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一批死刑不核准案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理念让传统认知“杀人必须偿命”的老百姓一时难以理解,刑事和解甚至被认为是“花钱买刑”。为此,我们专门策划采写一组报道,通过深度采访复核法官,用《慎用死刑引领中国司法更理性》《死刑复核如女人绣花般精细》等系列文章,向社会全景展示了法官办案的“法理情”相融合、党和国家人权保障的理念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彰显党中央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的重大历史意义,社会反响强烈。

    死刑还是死缓,“核准”还是“不核准”,一个字的差异,却是生与死截然不同的两种境地。对待死刑,每一个司法人员都谨慎到毛孔,这是法治对生命真正的尊重,折射的是中国刑事法治的重大进步。法律的终极目的不是有所触犯就关、就重判严惩,而是要有效预防、治理、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内生稳定与和谐,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在《法治之路》一文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从“宽严相济”到“少捕慎诉慎押”,政法各机关在刑事司法理念、政策上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2018年10月26日,刑事诉讼法修改正式确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时俱进带来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又一次深层次变革,甚至是一场“革命”,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悄然转型。

    在政法机关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9月的诉前羁押率下降到28.3%,甚至超出了学者们论证的社会秩序良好状态下的诉前羁押比率。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执法司法理念之变已经带来刑事司法惊人的变化,逮捕率、羁押率已经降到了新中国的历史低点,传统刑事追诉中以羁押为原则、以取保为例外的状况发生历史性改变,这既有利于与犯罪作斗争、促进犯罪改造、节约司法成本,也在更深层次上有利人权司法保障、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体现了法治文明的发展方向。

    刑事司法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2022年9月23日,备受舆论关注的“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宣判,首犯陈继志获刑24年。结果一出,朋友圈刷屏,有网友评论:“陈继志案”在查处速度、处罚力度等方面,始终在舆论关注、督促、支持下,这既是公平和正义的彰显,也对社会释放出国家依法严惩恶势力犯罪绝不停手的强烈信号,体现了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大案、要案从快、从严处理的政策精神,充分发挥了刑事司法的教育功能,对潜在的犯罪分子发挥了有效威慑作用。

    这是一起引起极大社会关注的案件。从打人视频引发热议,施暴人的暴行被全网谴责,到警方公布陈继志等涉案人员的“前科”,其背后的“保护伞”被公开,再到公诉、审判,政法机关积极回应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公安部、河北省公安厅相继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启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攻坚战”,检察机关依法审查,从快从严批捕、起诉,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和法治原则,对证据显示没有参与打人的人员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对首犯陈继志判处有期徒刑24年。

    该案充分考虑个案特殊情况和社会公众心理感受,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绝不是“一宽了之”“一轻到底”,对性质恶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案件,依法该严必严,司法绝不手软。

    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是个重要的课题。司法在进步,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也在提高,更需政法机关保持定力,在接受监督、倾听民意的同时,尊重司法规律、坚持法治原则。唯有如此,案件办理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号角催人奋进。我在《法治日报》工作了将近36个年头,难忘的事有很多很多,为何选择《法治之路》一文?是因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全面回顾新时代中国刑事法治十年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更加深远,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沉甸甸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986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报社工作,2007年从事法学理论编辑之前,在国际部近20年的时间是夜班编辑。2022年9月27日,我与报社的同事们从上午一直“战斗”到28日凌晨4点,回家的途中感慨万千。

    想起刚毕业在报社总编室实习的日子,上夜班需要从西边的五棵松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到东边十里堡的农民日报印刷厂,交通工具是报社为夜班配备的绿色“北京121”,每次上车都要从车尾打开车门爬上去,感慨理念之变带来刑事法治巨大发展的同时,更感慨国家、社会和时代之变!

    猜你喜欢 政法司法法治 办实事解难题 努力提升政法工作质效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政法科技创新支撑社会治理 赋能平安中国建设——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在京揭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9期)2021-03-09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非正式司法的悖谬中财法律评论(2018年0期)2018-12-06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드라마 ‘인민의 이름으로’中国(韩文)(2018年1期)2018-01-17限于亲友“低吸高贷”行为的司法认定中国检察官(2015年20期)2015-02-27

    推荐访问:华彩 篇章 新时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