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美育教育和钢琴作品的深度融合研究

    时间:2023-05-28 12:00: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 晶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9)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钢琴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近年来,开拓钢琴作品的艺术范畴,对于研究古典作品和民族音乐的融合形式,钢琴表演中透视出的中国传统美学元素更是值得关注。研究美育教育与钢琴作品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挖掘表演的美学精髓,而且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主要依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来实现,由此可见美育教育其实也是艺术教育,同时也被称为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教育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会利用唱歌、绘画、跳舞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其实就是审美和艺术形式的初期表现,而美育就是在这种艺术和审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美育在塑造美好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并明确指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我国开展美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同时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实施的教育。美育教育具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
    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美育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扩展思路、创新思维;
    美育能够提升人们对美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美育还能让人们热爱劳动,并进行创造性劳动。

    (一)浓郁情感气质的艺术底蕴

    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饱含浓郁的情感气质,具备不同的情感风格。比如康塔塔、叙事曲、夜曲等等,都从不同的情感风格出发展现不同的音乐审美,就如同五光十色的华美衣服带来不同的气质一样。十八世纪欧洲,以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的宫廷为中心的北德地区音乐圈兴起了所谓的“情感风格”,本意是对事物、现象(尤其是艺术蕴含)情感因素的深刻领悟,不仅要求演奏者恰如其分地传达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情感信息”,而且期待鉴赏者通过同样聆听经验的情感反应融入音乐的展示。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三位作曲家因作品情感浓郁而著名。且都有钢琴和交响乐作品、声乐作品。虽然情感风格不同,但都具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在这些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声中,将音乐作品的情感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古典音乐时期的标志,也成为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学习音乐的学生必修的课程。欣赏这些声乐、交响乐、钢琴作品,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美、感知美、领悟美的能力。

    (二)不同时期的多元艺术风格

    钢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每个时代的钢琴作品都可以充分体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思考和审美特征。钢琴作品中独特的性情熏陶功能和丰富的音乐风格可以成为美育教育的优势。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追求的是理性、统一和对比,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中,丰富的和声对位在富于变化的旋律之间穿插,对比强烈又不失温柔,表现出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情感的输出,相比巴洛克时代更加放松,温文典雅的气质慢慢展现;
    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作品追求的是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情感风格上更加体现出当时的人物性格特点为奔放、热情、浪漫,情感表达也更加直接;
    印象派音乐则偏重于通过声音来体现音乐作品中具有的光影色彩,将传统的浪漫表现为更加自由的创造力;
    先锋派音乐则更注重于个性化的呈现……无论什么类型的钢琴作品,其中表现出来的美学信息都是钢琴美育的源泉。

    (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元素的加入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上述提到的情感风格确实包含着一种带有地域色彩的艺术。对比18 世纪的欧洲,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从20世纪初期才慢慢开始。自1934年美籍俄裔钢琴家齐尔品征集中国风钢琴作品以来,正式将古典乐器和中国曲风相结合的时代在中国拉开帷幕。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经验分为萌芽、成熟和繁荣三个阶段。在这些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同时也呈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美育价值。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和古典钢琴作品融会贯通之中,更多地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在耳熟能详的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很多不同的情感载体,比如加入了山歌因素的作品《浏阳河》《茉莉花》,民族乐器体裁的《百鸟朝凤》《努玛阿美》,气势磅礴的作品《我的祖国》等等。这些不同情感载体的作品让钢琴的美学概念和中国特色温润的文化基因相融合,在听觉欣赏、艺术审视等层面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评价标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语言、民族调式、民族器乐以及民族风俗等民族元素,通过钢琴声音组合构造、以模拟相似性呈现出来的各种组合音、曲调特点、旋律表现等,都已经与古典乐器进行了深入的融合,并且获得了良好的音乐反响。这些作品不仅增加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性以及辨识度,还使得其成为宣传中国民族风情、风俗的媒介,让世界感受中国音乐韵味的重要文化载体。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合到美育中,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审美能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重大。想要使学生们从美育价值的角度,在情感风格这方面获得更大的突破,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社会背景;
    同时要想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情感,就需要深入探讨与时代、人文、环境,自觉发现中国音乐作品中能够处于世界舞台的艺术魅力所在,进而发现根植于中华民族内心情感的艺术流露。此类钢琴作品更加具有渲染力和亲和力,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而贴合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使美育教育成为融入骨血的情感触动,真正发挥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和气质。

    (一)作品旋律中带来的美感体验

    钢琴由于本身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丰富生动的音乐以及宽阔的音域,所以被称为是“乐器之王”。正是因为钢琴具有以上优势,所以钢琴作品更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作品的创造上也会根据钢琴的这个特点来不断升华作品的情感表达。钢琴演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本身就具有艺术美感,而且演奏者在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还会依据作品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感受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实现了对钢琴作品的二次创作①夏雨.审美教育视域下中学钢琴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在美育作品欣赏和练习过程中,通过钢琴演奏的二度创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审美实践过程中,通过钢琴作品欣赏,起到净化和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想象,让学生针对钢琴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和声编配以及旋律布局,来深刻感受、认真体会乐句和段落存在的关联性,确保学生在塑造感性音乐形象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并在欣赏钢琴演奏过程中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提升钢琴音乐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达到美化心灵的教学目的。

    (二)弹奏中形成音乐鉴赏的能力

    钢琴的弹奏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弹奏者也会对作品形成自身的情感解读,自然也就带有弹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表达方式。从美育的层面来分析,学生在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不仅可以直观感受钢琴作品中蕴含的音乐之美,从而提升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认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文化,温润心灵、陶冶情操,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经验。音乐鉴赏是集创造性思维、联想思维、情感体验、听觉感知为一体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鉴赏者对钢琴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过程,通过鉴赏来评判是否在弹奏中采用了合适的触键,形成合适的音色,是否对作品表达准确,细腻把握及时校对音乐处理上的分寸感。对于美育而言,音乐鉴赏不仅是提升学生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音乐美育价值的有效路径,是实施美育过程中形成自我鉴赏美感标准的个性化渠道。通过提高音乐鉴赏,来促进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清华大学于歆杰老师,在新疆高校数字化应用能力培训中,提到信息化时代,学生已经适应并形成了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各种方式来寻找学习资源的状态,在众多资源中聆听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从不同版本钢琴作品在演绎过程中的诠释,了解作者的个人追求和审美意识。以钢琴作品《热情奏鸣曲》为例,奥地利钢琴家施纳贝尔在演奏此作品的时候,不仅重视音色上的层次感,而且重视和声色彩的变化,使其更具激昂、强烈的特色。而奥地利钢琴家布伦德尔在演奏这首钢琴作品的时候却更加理智和冷静,他更加重视音乐的整体效果,在速度和力度变化上都没有太强烈的对比冲突,而且还对音色的精雕细琢更加重视,形成了浓厚的个人风格。这些鉴赏经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细致地分析作品的演奏对比。通过对各位钢琴演奏家演奏的作品进行聆听和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时候各具特色,这种鉴赏积累可以是钢琴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聆听大量演奏家的作品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对作品的风格有更清晰的方向,弹奏的处理也可根据个人喜好而有所选择,进而可以建设自己的审美偏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融入自身特点的审美风格。这种标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他们在音乐创作方面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概念不断翻新,从传统教育到素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从灌输式学习习惯到兴趣化学习习惯的转变,从被动到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角色的转变需要课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正确引导。在演奏钢琴作品时,首先让学生意识到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都是依靠作品中构建出来的生动音乐形象来影响人们的情感,通过构建多样化的音乐形象来强化美育元素的应用效果,使学生从具体的人物情感、性格、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来了解作品。将美育元素做到具体化的理论呈现,更方便学生由意象到具象,加入美育要求的引导,加深学生的作品理解,能更好地深入作品从而表达作品,才能做到对作品的二次呈现。

    (一)从理论角度分析确立作品形象

    以中国钢琴作品《我的祖国》为例,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张朝改写的电影主题曲《一条大河》。这部作品从起初的山歌对唱《芦沟问答》到后来大家在银幕上看见的历史经典电影之作《上甘岭》,再到后来的钢琴作品《我的祖国》,同一题材运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且主旋律的不断再现、变化、发展,让大家在不同旋律织体背景中都可以反复回顾。作品表达了中国人温婉如水的性格,内心情感细腻、温润的特点,将主题隐藏在和弦的辗转中,将山、河、歌的景象融入一体,真正做到了音、形、意的结合。图中做标记的旋律主线为作品中的第二主题再现,之所以为第二,是比主旋律的程式性主题更加丰富和饱满。这隐藏在和声中的旋律声部好比隐藏在山水图中的人物形象,伴着山歌将祖国的江川图卷娓娓道来。

    作者将和弦的主轴温婉地隐藏在和声的变化中,6 连音节奏如奔涌的河流,连绵不绝,四声部旋律交织在一起,将第二主题用歌唱的手法再次展现,说明情感犹如翻滚的江水,不断积聚着力量涌向再次出现的主题变奏三。情感表达虽不如古典作品那么热烈、直接,但是酝酿中的勃发却更适合中国人的情感审美。

    (二)通过指尖的艺术呈现

    谱例1 张朝《我的祖国》主题二

    钢琴作品在确立作品形象之后,接下来就是演奏和表达了。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只靠形象思维是无法形成美感心理的。要充分表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并将和声、复调、节奏等音乐元素有效地融合到一起,需要通过美妙的弹奏方式将美好因素加以实践,使聆听者与演奏者之间产生听觉共鸣,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不同作品的触键通俗地讲好比在琴键上跳舞,手指需要用到不同的肌肉动作来弹出不同的声音。弹奏《蓝色多瑙河》时,指尖在键盘上的弹奏方式就好比在跳舞,轻盈地触键和合适的音色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小天鹅的优雅和轻盈。在演奏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时,要让学生通过古典乐器来仿声民族乐器,转换钢琴的角色风格,弱化西洋乐器带来的大小调式,而模仿民族乐器自身带有的半音优势,更需要指尖做到柔软地滑键,将生硬的黑白键柔化成指尖的琴弦,音色也多以仿声箫和琵琶的音色为主。想象祖国美好的河山,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好奇心,在心里生出想一拨琴弦的冲动,才能真切体会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有了这种热情才能更接地气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对音乐的热爱。从键盘中的不同力量和旋律的反转来感受作品中具有的民族厚积薄发的自豪感,并在演奏过程中体现出作品中描述的雄壮河山。让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地接触这首作品,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通过音乐与古典文学的融合来感悟民族音乐的韵味美

    美育与钢琴作品融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钢琴作品和具有文化风格的实际物体联系到一起,将文学作品和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美感。选择最佳的语言来进行描述,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感受钢琴作品中的优美意境,从而实现美育的意境美。《茉莉花》是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经典片段。前意大利驻华外交官送给了普契尼一个音乐盒礼物,这个音乐盒中的旋律就是《茉莉花》。这是最典型的中西合璧之瑰宝。在歌剧《图兰朵》中由铜管乐领衔的乐队齐奏出《茉莉花》的旋律,表现出图兰朵公主不可侵犯的威严。而这首《茉莉花》除了在这部歌剧中以外,还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音乐美的诠释。民歌《茉莉花》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用典型的中国五声音阶曲调,生动刻画了一个少女的形象。而这首民歌经过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先生的改编成为《茉莉花》幻想曲。同一个音乐元素,在不同音乐风格中形成了多样的音乐载体,而表达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学生在学习这首作品中也可以举一反三地了解到三部音乐作品和歌剧小说的文学作品,可谓一举三得。这种扩散式的作品,正说明了音乐与古典文学的融合具有长远的美育教育的意义。

    (四)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钢琴语言不仅具有艺术的抽象性,还具有艺术的美感,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在演奏或者是聆听、欣赏钢琴作品的时候,学生缺乏一定的想象力,那么就很难感受到艺术带来的魅力。无论是钢琴教育还是美育教育其实都是为了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美的憧憬,让学生能够与艺术产生共鸣,从而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①。钢琴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对钢琴作品产生独特的理解。以《秋日私语》这一钢琴作品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秋天相关的音乐和画面,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然后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聆听优美乐曲的时候,能够尽情地想象,可以想象与自己生活相关、成长环境相关的一些画面②文婷婷.钢琴普及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研究[J].通俗歌曲,2015(02):111.。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学生,他们很快就会联系到秋天收获的场景,联想到父母辛勤耕作的身影,从而激发出对亲人的深厚情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钢琴教学中美育教育所具有的价值。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战场,不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而钢琴作品不仅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同时还能体现出人文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因此,研究美育与钢琴作品融合,需要对钢琴作品进行不断地学习和研究。

    美育教育,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钢琴演奏技能。美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不加重视,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育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美育情感的培养,并加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美育教育中,能够通过钢琴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意识和情感世界的关联性有深刻的了解。

    美育工作的开展,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学生在美育创作、美育想象和美育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将聆听者的情感和演奏者的情感结合起来,这是美育融合钢琴作品的一种表现。美育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理论知识教导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如果将美育教育与钢琴作品教学深度融合,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音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从教师的角度,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扩展学习范围,不能拘泥于自身专业而忽视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那样只会让自己故步自封,容易形成教学上的瓶颈。教师自身也应热爱生活,有创造生活美的能力,才能将这种精神和气质间接感染学生,从点滴融入美育教学的每个角度,培养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学生。

    综上所述,在众多的钢琴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出美育的价值,所以在高校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必要将美育教育和钢琴教学融合到一起,并将钢琴作品作为二者之间联系的桥梁,促使美育教育和钢琴教学完美地融合,为学生审美水平、音乐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创新美育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融入具有较强互动性的内容,发展实践高效化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更富有成效。

    猜你喜欢 美育钢琴情感 论公民美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诗歌与情感的断想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台上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0期)2018-07-06纸钢琴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6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钢琴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3-04

    推荐访问:美育 深度 融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