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网络舆情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3-01-16 08:3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马 睿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逐渐替代了传统媒体,并发展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而大学生是网民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利用各种社交软件了解当前新闻事件,并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达出来,这些信息经过一定时间的传播和扩散后,会逐渐形成网络舆情。

    社会因素。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而国内外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事件,其中包括司法、行政、经济、民生、教育、社会热点等事件[1]。当这些事件通过公共网络被广泛传播后,会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强烈关注,他们利用手机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论和转播,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表现出自己的政治观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大学网络舆情。

    学校因素。大学生的生活主要集中在校园,当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如果感受到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使自身的利益受损时,就会直接将相关诉求、困惑发布在网络,并期望得到学校的重视而解决这些问题。当网络曝光这些事件后,随着媒体舆论的监督,学校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大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诉求得到了尊重,这也是大学网络舆情被扩大化的原因。

    间接因素。随着学校法人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办学时,部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相关的人和事进行网络举报,并产生相关的法律纠纷[2]。大学又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大学中的事件被曝光,任何一种小事件都会被无限放大,进而引起所有人的关注,致使大学生降低了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

    具有放大效能。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大学的一些不良事件在网络中进行曝光,从而使大学事件得到很多网民的关注,这是因为大学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也是社会的公众焦点之一,随着网络的曝光,使之形成了放大效应。由于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也是公众最信赖和支持的群体,所以在大学的事件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中尚未成熟,很容易出现抱打不平的性格,尤其是在个人利益纷争中,很容易使用网络进行报复,从而产生极化效应,这也是大学网络舆情的一个显著特点。

    具有多元性。大学生由于接受了高等优质的教育,所以具有较高的知识语言水平,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渴望获得更多外界的信息,因此相比于其他人群,大学生会更加关注校园内外各种重大热点事件。通过对这些热点事件的关注并作出准确且系统的评价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个人观点和意见,并在后续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的分享和交流[3]。而网络舆情的主体结构通常又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从大学主体结构中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大学主体是由大学老师和学生这两部分组成,并且学生占比较大。学生在知识背景、年龄、阅历上都不尽相同,对待相同事件的理解程度、关注度、分析认识上也会有明显的层次性,这些都是舆论上多元面的一种呈现性。

    具有独特性。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与广大网民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经验,再加上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他们在心底里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所以通过网络评论、留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大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几乎如出一辙[3]。由于大学生生理特点,导致他们很容易情绪化,但是思想却比较单纯,使他们在面对虚假信息的时候会被蒙蔽双眼,从而产生出盲目和冲动,最终容易被用心不良的人控制,使网络舆情向着一个不良的方向发展,引起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

    具有学术性。大学网络舆情不同于舆论客体的独特一面,而大学网络舆情因为其特有的社会职能,使得大学网络舆情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向性[4]。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见解也比较丰富,对外界的接触中,也具有很高的维权意识,经常会在网络平台展开舆论讨论,从而形成校园舆论,而校内的文化和知识交流又是影响到校园舆论的重要部分。通过各抒己见的方式展开激烈讨论,尤其是师生之间的讨论都会产生学术争鸣,并且会引起更高的关注度和共鸣性。

    加强微平台管控。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都会拥有自己的粉丝和听众,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的传播和影响力要比以往任何媒体传播力度更快、效率更高。所以在大学网络舆情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着手从网络方面开启,如建立校园网站,以更加灵活、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及时回应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相关诉求。当大学校园建立对应的官方网络平台后,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学校在官方网络平台的建设中,始终要做到坚持提高人气、紧抓内容以及互通联系的三大原则。首先是提高人气原则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人气,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引入其中,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变得有自律,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在官方平台上只有让学生看到并参与其中,才能引导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当然如何吸引大学生关注学校官方平台,也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不仅需要运用管理学的营销方式增加大学生的人气外,还需要增加官方平台的内容建设增强学生的人气[5]。其次是在紧抓内容的原则中,可以增加那些优秀的网络文化和服务方式,为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在不断增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的供给,使大学的管理措施做到耐心细致,对提高学校官方平台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是在互通联系的原则中,通过建立健全官方微平台群的方式,利用微信APP组建大学微信群的平台,实现对主流网络舆情的供给,最终实现拓宽正能量的有效传播途径。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力度。针对大学网络舆情而言,其中网络舆情是大学生真实思想和自我价值观念的体现,随着大学生个人言行发展到网络舆情的某个阶段后,就说明网络素养教育具有很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学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开始,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网络文明教育,这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渠道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积极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有效指导。在网络素养的教育中,其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并使大学生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式守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底线,对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起到了有效的甄别和判断。当学生能够敏锐的发现文字信息背后的价值观和目的时,他们会在政治思想上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一种方式。

    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由于大学生是学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生产者,同时也是大学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如果在学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那么学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则是以正能量的形式进行传播和消费,但如果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较低,那么学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则会带有负能量[6]。在大学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针对这些特殊的语境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和推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关键点,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实现网络舆情向着正能量的方向传播。通过做到及时回应,并实现以大化小的方式,将大学生的诉求给与快速响应,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观点态度在实际过程中为个体性表现,对身边人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大学生的诉求被放置在平台上,那么大学生个体性问题就需要具有足够的社会性,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复杂的群体失控效应[7]。而在大学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置,并及时回应相关的问题和处理舆情事件的措施,这也是判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之一。而大学没有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会导致大学网络舆情的阵地失守,负面舆论就会迅速扩散到社会中,因此学校在网络舆情中要加强舆论的引导能力,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力求将思想融入到教育中,彻底将舆论事件做到以大化小。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网络舆情往往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评论价值取向中是不相同的,但同时也会存在很多人有着带风向的现象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网络舆情,会使人们产生认同感,而不利于反映出事件的真实现象,最终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群体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基于此就必须优化教育,提高教育工作的相关质量,大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从实际问题着手解决学生在思想上面临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想要更好地将大学网络舆情有效解决,就必须从时、度、效等方面做到管理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行办学理念,并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上下联动、化虚为实的目的。而在学习网络舆情中,对学校的民主办学、科学管理中,应该要求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开放的胸怀,才能形成大学、学生、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需要坚持从依法治情和以育治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加强与大学的交流合作,由于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为了避免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就需要在大学教学中及时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养,从而使学校网络舆情在传播中充满正能量。

    猜你喜欢 舆情大学政治 “留白”是个大学问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6期)2022-07-14《大学》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大学求学的遗憾民主与法制(2020年16期)2020-08-24“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数字舆情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3期)2017-06-21数字舆情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9期)2017-05-04

    推荐访问:舆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