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

    时间:2023-01-15 13:40: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谢冠仙

    (福建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福建 福州 3501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生命至上”是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举国同心”是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是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尊重科学”是尊重规律、科学防治的实事求是精神,“命运与共”是大爱无疆、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2]。伟大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时代产物,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血液。新时代,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尤其重要,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并对精神概念进行过反复的提及和探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3],还提出了诸如“精神需要”“精神力量”等重要概念,体现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要素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对精神的作用多次进行阐释,他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4]。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等学府,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价值和作用,积极发挥其正向的价值功能。

    目前,学界对于校园文化的界定有多种方式概念和内核界定,但是具有一定的共识。从实践层面而言,校园文化应当归纳为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开展文化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育教学为平台,以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为底蕴,由校园各单位、师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形成,包含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5]。因此,在新时代医学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推进校园文化与时俱进,及时有效地融入抗疫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医学院校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层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指出:“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面对新冠疫情和常规疾病双重压力之下,医学院校的特殊历史使命必然要求有更多更有效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力量予以支持。同时,医学院校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打造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对推动医学院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可以围绕抗疫主题,将抗疫精神植入校园文化,融合文脉文明文化,传承文化基因、构筑文化阵地、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对提升新时代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坚定医学院校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育人的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于青年学生,更应当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武装头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大学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高校活跃的主体力量。推进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对于实现远大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开展文化育人的生动教材。将这些抗疫元素融入校园文化,讲好抗疫的动人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育人的感染力,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7]。

    (三)增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帮助医学生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以人为本医学精神的内在要求,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医学院校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场战“疫”中,医生和患者积极配合,社会对医生的好感度倍增,呈现医者全力救治、患者全心信任的和谐氛围,尊医重卫氛围日益浓厚,为深入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良机。用好抗疫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敬畏生命教育、医者仁心教育等,对医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9]。新时代,医学院校要及时融入抗疫精神,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福建医科大学是省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牢牢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办学特点,有机融入抗疫精神,有效推进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一)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制度设计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提升抓落实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抗疫精神及时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福建医科大学设有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学院、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一领导制定《校园文化“十四五”专项规划》《“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规划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社会、教师、学生等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全方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得学校的抗疫工作能够及时迅速得到大力宣传。例如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猛来袭时,福建医科大学迅速反应,各部门高效配合、有机衔接,实时跟进学校的抗疫动态,深度挖掘附属医院抗疫医疗队抗疫一线的临床经验和感人事迹,树立身边的榜样典型,大力宣传抗疫故事,营造弘扬抗疫精神、学习抗疫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打造育人场馆,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抗疫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和空间都在不断拓展延伸。医学院校要不断强化阵地意识,构建稳定的、富有新意的校园文化平台,有机植入抗疫精神,夯实抗疫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基础,进而通过环境熏陶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实效。如福建医科大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施“文脉文化文明融合建设”项目,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医学与文化充分融合,医道、师道和学道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例如打造育人场馆,通过举办附属医院387名抗疫英雄手模采集活动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史馆,提升馆藏内涵。建设“同心抗疫,爱国力行”抗疫主题馆,通过展出共计800多件(幅)珍贵图像记录、实物、诗文画作等,生动展现福医抗疫好故事,展示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刻画坚守抗疫岗位的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医护员工、校友、驻村干部、志愿者的英勇壮举。

    (三)塑造活动品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抗疫精神

    优质的文化活动品牌有助于强化师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推动师生成为持续优化活动品牌的主力军,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伟大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包罗了众多精神财富和文化元素,能够对人们形成较为显著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抗疫期间,福建医科大学始终注重活动的品质和多元化,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一是注重活动的“高大上”。精准及时策划开展“阳光天使”宣传行动,遴选阳光天使主题宣传团队,通过科普医疗卫生知识、讲述医学感人故事等,加大对医生、医疗、医学教育等领域的正面宣传,塑造一批引领时代风尚、传播人文情怀的青春阳光形象。学校打造“六美六课堂”品牌,汇聚校内“最美”典型,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讲好伟大时代故事、百年党史故事,讲好福医人师者传道授业、医者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这些精品项目有效地将医学生、教师、医务工作者等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福医人”的文化认同,促进形成一大批优质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二是注重活动的“接地气”。学校编撰《福医抗疫纪念册》,设置抗疫主题馆,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学习。组织学生撰写近600份三行情书、设计原创战疫笔记本、魔方战疫故事和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对逆行白衣战士的致敬与感谢。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拓展活动的广度。

    (四)融合媒体发展,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注入抗疫精神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依托线上开展教育教学力度空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等的表现形式,与时俱进地打造立体式网络育人体系,有助于拓宽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渠道。2020年,福建医科大学建成福建高校首家融媒体中心,以融媒体中心为宣传主阵地,重新整合学校记者团、电视台、电台、校园网络通讯社资源,打造媒体宣传矩阵,进一步拓展宣传平台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平台的高速传播,学校提前谋划,主动策划相关讨论话题,在网络文化中厚植抗疫精神,有效促进育人效果。一是联合社会媒体,浓厚抗疫精神教育。疫情暴发初始,得益于融媒体中心的媒体融合优势,学校迅速对接社会媒体,反响良好。例如新华社为学校连续制作3篇援鄂动漫剧,浏览量均超过120万人次。福医的抗疫故事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新闻媒体的报道700多篇。二是打造网络育人项目。制作“最美逆行,战疫报国”万人同上一堂课网络思政云课程,由书记、校长亲自授课,课程访问量近50万人次,话题讨论近13万人次。制作原创短片《战疫中的福医人》《爱因为在心中》等原创视频30余个。3篇抗疫推文分别位列全国微信公众号单周排行榜第1名、第7名、第24名[10]。

    受到国内外复杂局势的影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加之日益复杂的疫情形势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校园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抗疫精神的融入机制有待完善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医学院校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等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近年来医学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仍然不够,生源、师资队伍学科背景相对单一,行政管理队伍中文化建设人员不足等问题。这就导致学校不能充分发挥学校、社会、教师、学生、文化载体等内外要素的特点和优势,难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建设合力。在此背景下,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存在各部门、各学院“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各单位就文化建设这一方面的工作配合度较低,导致抗疫精神的融入较为零碎,取得的教育效果比较有限。

    (二)抗疫精神的融入程度有待深化

    医学院校在弘扬抗疫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当前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方面,在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融入程度参差不齐。一方面,医学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较为丰富,但缺乏一些内涵深、层次高并且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精品活动[11],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这些活动不能很好地和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抗疫品牌塑造力度不够,特色不鲜明。另一方面,一些医学院校的环境建设停留在建设美丽校园等层面,仅通过雕塑零星点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抗疫元素,不能很好体现学校抗疫精神,也未及时融入抗疫元素,大大弱化抗疫文化育人功能。

    (三)抗疫精神的融入效果有待提升

    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效,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是此次疫情的目击者,对抗疫精神有一个较直观的认识。然而,通过文献调研,结合福建医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发现大多数医学院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抗疫精神认识不够深刻、知行存在脱节等问题。因此,抗疫精神的融入还需与疫情防控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精神内涵,自觉将认知落到行动上。当前,部分高校存在抗疫精神、疫情防控相关实践活动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等问题,一些学生停留在拍照合影的层面,并未真正看进眼里、学进心里等,这些都是影响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

    医学院校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在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过程中,自然要充分注重内在的特殊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总体要求,高度关注医学院校办学治校的个性特征、实际情况。应当根据办学定位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因人而异、因事变通,确保真正将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深入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一)健全制度规范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大校园硬件投入,夯实文化建设物质基础,还要突出内涵建设,找到文化建设的发力点,进而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首先,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水准。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对文化建设程度、力度、进度进行全面领导、协调、监管,推进文化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其次,统筹谋划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合理设置校园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的建设内容和方法,积极落实资金、平台、人才、服务、技术、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最后,要强化高校组织领导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管力度,夯实领导责任,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责任目标;
    加强对校园文化阶段性建设的监管巡查,健全责任机制和问责机制,将其纳入相关评优评先范围,严格执行[12]。

    (二)加强精神文化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1]。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抗疫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宣传工作,对提升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校园“六个好”为主线,在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此处为狭义的文化概念)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中,有力融入抗疫精神,丰富医学院校办学精神、办学理念等的时代内涵,强化大学精神引领作用。二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立足时代背景,以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疫胜利为出发点,将抗疫精神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对比国内外抗疫过程和结果,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丰富思政课程中抗疫精神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尤其是医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抗疫故事融入课程教学,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齐发力,将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13],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激发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三是打造网络文化精品项目。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主动策划相关话题,大力宣传树立抗疫典型,引领网络思潮,强化价值引领,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网络教育实践和情感体验[14]。

    (三)打造特色文化项目

    打造精品文化项目,是新时代医学院校建设医学特色校园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改革的内在需要。高校文化品牌的打造,要找准定位,充分结合实际,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点、文化传承,真正激发师生对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化品牌策划上,要注重品牌的品质与内涵,要把育人功能作为长期目标,不仅要有凝练的文化品质和底蕴,更要体现品牌与爱国主义、医学人文素质等相结合的育人功能。在这些文化品牌中,融入抗疫精神,注入抗疫故事,丰富品牌时代内涵,有效提升品牌感染力。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富有趣味性,但较为零碎,品牌意识较低、不成体系,导致活动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较为有限。因此,高校在融入抗疫精神上,要整合各方文化资源,注重文化精品项目的培育[15]。例如整合党团组织力量,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主动深挖抗疫精神内涵,推动形成抗疫精神融入校园党团建设新局面;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抗疫文化摄影展、诗词朗诵、故事演绎赛等文化活动,树立品牌理念,有意识地将这些活动进行包装、加工、提升,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精品项目。

    (四)建设文化活动平台

    富有医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展示医学院校个性魅力和专业特色的重要载体,对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16],遵照校园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加强对校园公共区域主题文化景观建设和布置。医学院校可打造以良师园、医学碑林、医学艺术馆、护理体验馆等极具生命科学与医学文化特色的文化场所,将抗疫精神融入场所建设中。例如福建医科大学通过建设抗疫主题馆、举办主题展览,及时为校史馆注入抗疫元素等方式,建设弘扬抗疫精神的形象标识。其次,依托宣传栏、文化墙、广场、走廊、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阵地,通过海报标语宣传、雕塑摆放、新闻采访等形式,弘扬抗疫文化。最后,融入医学院校视觉形象标识系统建设,设计开发一批具有抗疫特色的学校文化形象产品,如纪念品、吉祥物、标识等,制作一批印有抗疫标识的名片、信封、便笺、传真纸、座位牌、公文袋、合同书封面、工作证、聘书、毕业证书等,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形象文化符号体系,丰富学校形象品牌的形式和内容。

    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任务和使命,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增强为党和国家铸魂育人的历史自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牢把握进代需求,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积极价值,深度结合校园文化品牌和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医学生更加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用红医精神指引自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和专业素养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抗疫校园文化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运动精品(2022年3期)2022-08-12“画”说抗疫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6期)2022-06-21抗疫之歌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3-29团结抗疫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4期)2021-04-14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0-08-18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1期)2019-03-18

    推荐访问:福建 为例 文化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