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

    时间:2022-12-04 19:1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邹毓洁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程,其在德育体系的构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化德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一)“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本质

    “双减”是指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技能的同时不会面临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化、个性化成长提供条件。在“双减”政策支持下,教育会回归本质,真正实现尊重学生主体并促进学生健康、良好成长,推动现代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教育效果改善。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社会主义人才的关键。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的配合,不仅能全面覆盖学生教育,更能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与作用,推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现代小学教学中,德育不再是独立的一部分,而是要积极与其他教育学科进行交叉与渗透。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能有效实现“五育并举”,共建引导小学生健康、快乐、综合成长的教育体系。就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而言,其具有以下几点意义:其一,挖掘语文教学的德育价值。语文教学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能有效挖掘并充分发挥德育价值,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心理健康、道德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其二,强化人格,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包含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心理教育、审美导向、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能从多层面对学生加以熏陶和感染。在渗透德育时,语文教学能有效发挥人格塑造、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良好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其三,强化教学活动的情感感染力。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情感层面。语文课文,大多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师生间的互动能带动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通过情感感染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认知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提高德育效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相应的课程教学效率也要有所提升。德育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需要适应“双减”政策,德育效率要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要提升。只有合理推动语文教学和德育的有机融合,在不影响正常语文教学秩序、质量及效果的前提下渗透德育,才能切实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机会提高德育效率,保障德育实效。

    (二)增添德育乐趣

    “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长。“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强调教学趣味性,通过丰富、精彩而有乐趣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与之对应,“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应凸显趣味性,不能以单一、死板的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在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前提下,从德育内容、方式两方面进行创新和调整,尽可能增添德育乐趣,才能有效落实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强化德育实践

    “双减”通过减轻作业压力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方式,将更多的课外时间交还给了学生。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家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由玩耍,而是要以更适合学生的方式引导他们参加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以深刻的实践体验代替死板的作业和培训,从而助力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双减”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强调实践,而非仅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学生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生活中践行正确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少年。

    (一)挖掘、提炼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知错就改精神、坚韧不拔品质等。教师应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效挖掘并提炼出其中合适的德育元素,从而在教学推进过程中深入渗透德育。无论是在识字教学、课文阅读,还是写作教学中,德育元素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要以强化自身德育意识为前提,深化对语文教材的认知和研究,深入挖掘教材中内涵丰富的德育元素,并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效果的前提下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正确影响和熏陶,进而保障相应的德育实效。

    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蕴藏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没有明显的德育要点。但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中既蕴藏了“大自然的启示”这一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的德育元素,也蕴藏了“科学家的坚持探索”这一引导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品质的德育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部分学生在学习、完成作业以及参与活动时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教师决定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品质作为德育渗透的要点。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课文后,指导学生探究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发明过程,并着重突出科学家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研究课文主题与内容,不仅了解了雷达的发明和运行是建立在受蝙蝠夜里飞行的启发,更感受到科学家为了发明雷达而克服的种种挫折与障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意识到坚持不放弃的重要性,实现了坚韧不拔品质的良好教育。

    (二)积极创新和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直接决定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需要和语文教学高度契合,同时要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以及教育意义,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与体验中实现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了增强德育的趣味性,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德育元素,积极尝试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德育元素,借助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有效丰富和拓展知识,进而确保德育内容符合实践需要。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展开思考,探究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思考什么样的内容能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内容层面保障德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培养学生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公物的德育元素。课文本身是以凸显王戎的机敏、善于发现和思考为主题的,旨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合理展开思考的习惯。从现代德育视角看,如果王戎随意摘取道旁的李子或者花朵,无疑违反了小学生行为守则。因此,教师从“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延伸,准备了一些随意破坏花草树木、公物而遭到惩罚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与公物的正确意识。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生字词,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确保学生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同学们,假如在道旁看到别人院子里伸出来的李子树枝,我们能随便去摘取树上香甜的李子吗?如果道路两旁栽植的花开花了,我们能随意摘取美丽的花朵吗?我们在路上看到标志牌,能随意踩踏破坏吗?”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适当引导和管理。待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再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破坏他人财物与公物的正确思想观念。

    (三)灵活调整和拓展德育形式

    对德育形式进行灵活调整与拓展,尽量以适合学生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强化德育的有效举措。“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尽量以强调实践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悟和成长,同时避免过多的理论说教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乃至反感,避免德育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压力来源。根据德育主题、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德育方式方法,让德育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切实增强德育实践性,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以及习作“我想对您说”,组织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享和交流他们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并通过写作训练表达自身对父母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了相应的课外实践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语言和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通过这种强调实践的德育渗透方式,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充分体会到父母的爱,也能真正通过实际的言行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让爱的教育不再只停留在语言和文字上,相应的德育效果良好。

    (四)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的导向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正处在成长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接受榜样的影响。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定要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的导向力量,通过树立思想道德方面的榜样强化德育。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对自身言行进行严格约束,进而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让学生在自身的示范下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宣讲名人故事、新闻报道及学生身边的榜样,进一步强化榜样力量,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和熏陶下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时,教师从课文出发进行延伸,通过讲述纳米技术科学家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科学家研究、应用先进技术的故事,并基于此树立榜样。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将纳米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张立德,溶剂热合成的发明者之一钱逸泰,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法的卢柯,碳纳米管实用化的本土发起人之一范守善,将电镜与纳米技术进行结合应用的科学家彭练矛以及提出纳米界面材料的二元协同效应的江雷等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学家在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中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写作训练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自己喜爱的科学家的敬佩之情。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综上可知,“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有着更高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双减”政策,准确剖析“双减”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策略与措施,尽量以适合学生的方式兼顾语文教学和德育,进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及保障。

    猜你喜欢 榜样双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2019年2期)2019-05-08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中国德育(2015年11期)2015-06-18榜样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榜样网络传播(2009年10期)2009-10-30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