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罗燕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视神经萎缩临证经验

    时间:2022-12-04 12:0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吴虎强 罗 燕 何 婷 王振华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OA)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至外侧膝状体的神经纤维、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的病变、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结果[1]。小儿视神经萎缩在病理机制上,与成人视神经萎缩一致,但小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流行病学等特点,与成年人有所差异。罗燕教授师从云南省名中医刘楚玉教授,通过近30年的临床科研,对于该病的治疗颇有心得,现将其对于该病的认知及针刺治疗该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通过对儿童视力受损的流行病学病因调查,发现北欧2527例儿童中,OA发病率排第三,仅次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弱视[2]。我国同仁医院对261例儿童低视力病因调查发现,OA同样排第三,占9%[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的提高,儿童OA患者亦逐渐增多[4]。儿童OA的致病因素,可能与遗传、肿瘤、炎症、外伤、缺血、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各个医家可能由于其医院性质及地理位置等多因素影响,统计的病因、流行病学结果各不相同,差异较大;
    如韦企平教授等[5]对435例小儿视神经萎缩病因统计发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炎症(28%)、外伤(21%)、围产期疾患(14%);
    Repka等[6]对218例OA儿童调查发现,病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肿瘤(29%)、炎症(17%)、外伤(11%)。

    对于小儿OA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从临床角度,西医学将其简单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7]。Yanoff等[8]将该病分为上行性、下行性以及遗传性,上行性即原发病灶在视网膜或脉络膜;
    下行性是指筛板后至外侧膝状体的视神经发生继发性损害。目前我国的眼科学教材中,也是将OA分为原发性(下行性)、继发性(视盘水肿或视盘炎症所致)、上行性(视网膜性)[9]。

    视神经萎缩,根据其临床表现,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青盲”范畴。小儿视神经萎缩则称为“小儿青盲”。“青盲”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记载使用空青、决明子可治疗青盲[10];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描述了青盲的症状及病因:“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是腑脏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明朝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中记载:“夫青盲者,瞳神不大不小,无缺无损,仔细视之,瞳神内并无些少别样气色,俨然与好人一般,只是自看不见,方为此证。若有何气色,即是内障,非青盲也。”

    罗燕教授认为,视神经在中医学中属于“目系”,而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描述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描述“青盲,目内外并无障翳色气等病,只自不见者是。乃元府幽隧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其因有二:一曰神失,二曰胆涩。须询其为病之始,若伤于七情则伤于神,若伤于精血则损于胆。皆不易治,而失神者尤难。有能保真致虚,抱元守一者,屡有不治而愈。若年高及疲病,或心肾不清足者,虽治不愈”。目系为眼中结构之一,说明与全身脏腑功能均有关联。儿童青盲可因外感邪毒、外伤或肿瘤压迫目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脉道瘀阻而致神光不能发越;
    或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精虚血少不能上荣于目致使目系脉络失荣;
    或青风内障、高风雀目等他病发展为青盲。罗燕教授认为小儿青盲与成人青盲相比较,情志作用较少,患儿主要受肝肾亏虚、气血阻滞或亏虚的影响。对于该病的治疗,罗燕教授认为,首当以改善眼部目之脉络的气血运行,使目系气血得以濡养而发挥视物功能。

    西医学对小儿视神经萎缩的治疗,多以解除患儿病因后,再予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B 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或高压氧、体外反搏法等改善视网膜循环,但临床疗效较差[11]。罗燕教授认为,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黄帝内经》中描述“目者,宗脉所聚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了经络与目之脉络之间的密切关系。历代文献就有针灸治疗青盲的描述,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中记载“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指出本病针灸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魏晋时期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明确列出“青肓,远视不明,承光主之。青肓无所见……目窗主之。目不明,四白主之。青盲,目恶风寒,上关主之。青盲,商阳主之”。对于小儿视神经萎缩患者,根据其病因病机,为目之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使用针刺方法,对患儿全身脏腑功能进行调节,实现调节全身脏腑功能以改善目之脉络气血的作用。

    罗燕教授师从云南省名中医刘楚玉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及科研20余年,擅长针灸、中药治疗眼科各类疑难病症,罗燕教授强调针刺治疗眼病时,需重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选穴需局部取穴与远端全身取穴相结合,重视针刺手法及患者针感。罗燕教授等[12]的早期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对家兔损伤的视神经FVEP有改善作用。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均有较好的疗效[13-15]。石湘兰针刺治疗成人OA,有效率达84.8%[16];
    关武[17]采用经络导平联合针刺治疗OA,有效率达86.48%。

    罗燕教授认为,局部辨证取穴遵循“穴位所在,主治所在”原则,选取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阳白、风池、百会、四神聪穴针刺以改善局部目之脉络气血;
    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特性,及肝开窍于目,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则,故全身整体辨证常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阴脾经,选取光明、足三里、太冲、合谷、外关穴针刺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罗燕教授认为小儿视神经萎缩患者,为目之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局部穴位,可疏通眼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如太阳穴处为眼动静脉吻合处,且该处接受颈内及颈外动脉血液供应,针刺具有明显的改善循环作用[18];
    而针刺风池、百会、四神聪穴,具有促进脑部血液供应进而改善眼部气血运行功效,且具有保护脑神经作用[19-22]。光明穴为治疗眼疾之要穴,针刺具有明目通络之功效;
    针刺太冲穴具有疏肝通络明目之效;
    足三里与合谷相配伍,为具有促进阳明气血生化之效,进而改善眼部目之脉络气血运行。所选穴位互相配伍共奏疏经通络,改善眼部目之脉络气血运行功效。治疗时,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由于视神经萎缩为慢性持续进展性疾病,一般需长期维持治疗,患者早期建议连续治疗半年。

    5.1 验案一 患者周某,男,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余”就诊。2017年11月行“颅咽管瘤切除术”,术后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1.5片/天”。外院检查后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专科检查:VOD(右眼裸眼视力),光感;
    VOS(左眼裸眼视力),0.5;
    右眼瞳孔散大,直径5 mm,RAPD(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阳性;
    左眼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乳头边清色苍白,右眼为甚,血管走形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网膜平伏,未见明显出血渗出。视盘OCT(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右眼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46 μm,左眼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 73 μm。刻症见:双眼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范围缩小,偶感头昏,口干欲饮,时觉下肢酸软无力,生长发育较迟缓,体力较差,纳眠较差,夜尿增多,4~5次/晚,夜间易遗尿。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促甲状腺激素 0.01 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7.22 pmol/L↑。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双眼小儿青盲,证属阴虚火旺证。西医诊断:1、双眼视神经萎缩;
    2、颅咽管瘤术后;
    3、中枢性甲减。罗燕教授予以针刺治疗,选穴: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阳白、风池、百会、四神聪、光明、足三里、太冲、太溪、合谷、照海、三阴交。所有穴位均选取双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患儿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0天后复查,患儿视力较前好转,视野范围增大,视力:VOD,数指/10 cm;
    VOS,0.8。罗燕教授建议患儿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半年,治疗方法同前。1年后再次复查,患者双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视野范围增大,视力:VOD,0.5;
    VOS,1.2。视盘OCT示:双眼视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嘱患者定期复查,进行针刺治疗。

    按语:患儿为颅咽管瘤切除压迫,损伤视神经,行手术治疗后虽去除病因,但视神经萎缩为不可逆改变,且视神经萎缩持续加重,导致患儿视力较差。整体辨病发现,患儿发病为肿瘤压迫视神经,迫坏目之脉络气血运行之通道,致使目失濡养;
    结合患儿症状时觉下肢酸软无力,生长发育较迟缓,为肝肾亏虚之证,肝肾阴精亏虚化火,虚火上炎,出现偶感头昏,口干欲饮症状,四诊合参辨证,患儿为阴虚火旺之证。故治疗时,需整体治疗,予以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阳白、百会、四神聪改善局部目之脉络气血运行,予以阳明经穴光明穴、足三里穴、合谷穴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予以风池、太冲、太溪、照海、三阴交以疏肝清热养阴。

    5.2 验案二 患者何某,女,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余”入院。既往于外院行双眼眼底照相见双眼视盘边清色苍白。垂体MRI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未发现临床表现高度相关且致病性证据充分的基因变异。专科检查:VOD,0.2;
    VOS,0.1;
    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视盘边清色苍白,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网膜平伏,未见明显出血渗出。视盘OCT提示:双眼视盘神经纤维层变薄(右眼,64 μm;
    左眼,43 μm)。视野:双眼管状视野缺损(右眼平均缺损:-24.84 db;
    左眼平均缺损:-22.78 db;
    右眼视野指数:30%;
    左眼视野指数:33%)。刻症见:双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食欲食量一般,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双眼小儿青盲,证属肝肾不足证。西医诊断:双眼视神经萎缩。罗燕教授予针刺治疗,选穴: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阳白、风池、百会、四神聪、光明、足三里、太冲、合谷、外关、三阴交、照海。所有穴位均选取双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患儿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0天后复查,患儿视力较前好转,视物较前清晰,视力检查:VOD,0.25;
    VOS,0.15。罗燕教授建议患儿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半年,治疗方法同前。治疗10月后复诊,患儿视力明显好转,视物清晰,视野范围增大(右眼平均缺损:-19.5 db;
    左眼平均缺损:-18.78 db;
    右眼视野指数:51%;
    左眼视野指数:54%)。视力检查:VOD,0.5;
    VOS,0.25;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视盘边清色苍白,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网膜平伏,未见明显出血渗出。

    按语:患儿行现代医学检查,为不明原因致视神经萎缩,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考虑患儿发病,中医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精虚血少不能上荣于目,致使目系脉络失荣,患儿逐渐失去视物功能。治疗时,在改善眼部气血运行的同时,当重视补益肝肾,选用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之穴位。故遵循“穴位所在,主治所在”之原则,选取睛明、四白、太阳、攒竹、阳白穴针刺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增强目之脉络荣养功效;
    针刺百会、四神聪穴以调动全身阳气,推动气血运行,增强温化气血作用;
    针刺光明、足三里、三阴交、合谷以促进气血之生成,使得气血生成有源;
    针刺风池、太冲、外关、照海以疏肝清热养阴。

    视神经萎缩为一种不可逆性病变,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西医学在解除患者原发病因的损害后,多因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而放弃,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凋亡后,又可诱导未凋亡神经纤维发生凋亡,出现不可逆性的持续损伤,致使患者视力逐渐下降直至失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因其无法准确表达及提供病史,进行专科检查时主观上无法配合,故在家长发现异常就诊时,多已出现严重视功能障碍,视神经萎缩较重。尤其部分患儿视神经萎缩,为不明原因所引起,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视神经萎缩持续进展。有研究[23]发现,患者视力达到 0.5,仅需要11%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构及功能正常;
    针对于此,罗燕教授指出,对小儿视神经萎缩患者,辨证论治后,予针刺治疗,既对残存视神经有营养作用,又可改善和恢复已萎缩凋亡视神经的功能,并且可促进其修复;
    故针刺是治疗视神经萎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视神经脉络针刺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2期)2022-03-23清明的雨散文诗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1年18期)2021-02-28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2020年3期)2020-09-10挽救视神经萎缩留下美丽世界一瞥共产党员(辽宁)(2018年20期)2018-11-19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党建文汇·上(2016年5期)2016-05-14偏 得诗潮(2014年5期)2014-11-15视神经管减压术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7期)2011-12-31

    推荐访问:针刺 小儿 教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