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中色彩的抽象性

    时间:2022-11-18 10:5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附着在具体事物上与具体事物为一体,是构成具体事物完整视觉现象的一个方面。而色彩的抽象是把色彩从具体的物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色彩类型,将其定义为:红、黄、绿、紫……此时色彩不再描述具体事物,而是描述其所呈现出的色彩的综合概念,是由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的变化。

    几何抽象画派先驱蒙德里安不断把图形从具象转变为抽象,他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纯粹抽象”。在现代设计上,蒙德里安的这套新造型的思想帮助我们的造型审美从对具体事物的描述、模仿转变成为一个抽象形状,而抽象形美的规则即是形式美学(形式美学是由比例、曲直、疏密关系这些结构秩序所形成的美的对象),蒙德里安探索这种非描述性的形状是为了与工业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因此其意义在今天显得尤为重大,他创造了我们现在生活审美的原理性形式规则,其依据是两千年前形成的几何学,蒙德里安将几何学从认识论角度转换化成新的审美对象。绘画作品中色彩与图形的抽象意义相似,在印象派中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但此时色彩依然是具象的表现。在新印象主义时期,色彩开始从具体物中分离,在点彩派中用色彩小点表达画面,在后印象派梵高的画面中开始使用大量变化的色彩笔触,而在高更的作品中色彩分离为较大的块面,这一过程中色彩的独立意义越来越突出。(后印象主义中,立体主义绘画表现为形体的抽象,体现理性,而表现主义绘画体现为色彩的抽象,更突出感性。)从高更、马蒂斯开始作品中的色彩变成了具体事物之外的独立对象,画家用不同色彩组织成画面秩序,这与毕加索和勃拉克的立体主义作品中把抽象的形状组织成为秩序并将它具有审美意义的表现相同。

    色彩在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语言的传达,表达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创作者用色彩描绘自己独特的色彩语言,通过色彩表现既能体现艺术家独特的风格,又能让鉴赏者理解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在现代艺术中,印象派独树一帜脱离了19世纪传统,把色彩的价值从绘画作品的要素中放到了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位置,特别是通过光影变化来表达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具体颜色(此时色彩并非传统的纯色,而是光反射物体后充满变化的调和色彩)。然而色彩在印象派绘画中还没有实现抽象,色彩依然是具象的,没有脱离作为色彩载体的具体物,色彩依然是物本身的现象表现,是艺术家用颜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如莫奈的作品主要表现对生活场景的描绘,作品《睡莲》(图1)将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轻柔表现得淋漓尽致。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由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同时期印象派大师毕沙罗(1830-1903)通过色彩表现田园风光,在他笔下的画作如一幅幅生动的风景彩色照片(图2)。而作为19世纪印象派奠基人之一的画家马奈(1832-1883)专注于对静物的色彩描绘,鲜花、水果、玻璃器皿被他描绘得真实而富质感(图3)。这一时期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是写实的,色彩是物本身固有色与光影结合的表现,同时注重用色彩表达物象的远近、虚实关系。

    图1 (莫奈)《睡莲》

    图2 (毕沙罗)《凡尔赛的路上》

    图3 (马奈)《静物》

    在新印象主义时期绘画作品更进一步吸收了光学物理的指导意义,开始重视色彩的科学性,产生了能够阐述色彩基本存在的规律,即用“色环”来整合“色相”,这一时期发现了色彩对人的视觉与心理均产生影响,且补色能够增强视觉的反映的强度,因此在点彩派(新印象派又称为点彩派)绘画作品中用色彩小点来表达画面,此时色彩开始从具体物体中分离。新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保罗·西涅克定义新印象主义说:“分割主义用色彩和色彩进行光的混合,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意图。”分割主义技术是采用光学原理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块的方法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高的明度(图4)。此后,在后印象派文森特·梵高的作品中开始使用大量极具变化的色彩笔触,通过富有运动感的笔触,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更加活跃而强烈(图5)。

    图4 (保罗·西涅克)《圣特罗佩港的出航》

    图5 (梵高)《星空》

    从高更(1848-1903)、马蒂斯(1869-1954)开始,色彩分离为较大的块面,此时色彩的独立意义更为突出,色彩不再表现客观物体,而是表现色彩本身,即色彩的组合关系及与人心理的关系(色彩具有独立意义是因为色彩对人具有独立的作用,因此色彩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高更认为绘画的颜色不是去模仿对象本身,而是借对象去描绘画家主观的感觉。高更是第一个在主观上将色彩与色彩所附着的具体物脱离开的艺术家。高更的作品让我们可以将色彩作为一个概念对象来对待,色彩在脱离了它的具体自然物后依然对人的主观感受带来直接影响,且其影响是具体化的,是由不同色彩之间的组合、碰撞而产生的能够带动人情绪的各种感受。在高更的作品中骑马者行走在粉红色的沙滩上,让人感受到十分放松的聚会场面,田园里金黄色的山坡和蓝紫色的山坡,将两幅作品的分别衬托出轻快和低沉的氛围(图6)。

    图6 (高更)《沙滩上的骑马者》《带孔雀的风景》《塔希提公路》

    曾经,弗艾雷(Fere)的试验就证实了人对色彩的反应,在彩色灯光照射下,肌肉的弹力能够加大,血液循环能够加快,其增加的程度:以蓝色为最小,并依次按照绿色、黄色、橘黄色、红色的排列顺序逐渐增大。之后,高更将色彩概念化的观点影响到那比派,如莫里斯·丹尼斯(1870-1943)的作品将树用红色、粉色来表现,给作品笼罩上一层神秘的感受,其中作品《露台上阳光的点点滴滴》,用大面积红色的陆地和人,黑色的树冠,两种颜色形体挤出的绿色天空,让我们感受到人在深色笼罩下的压抑,其中色彩在作品中给人的感受比形体更为直接(图7)。此外,皮埃尔·博纳尔、保罗·塞律西埃等艺术家同样将作品中的物改变其原有色彩,借较为明亮或沉闷的色彩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此时,色彩已经明显从印象派时期对具体事物客观的记录和描述变成了画家内心的主观表达,色彩有了脱离模仿对象的独立意义,色相也因此而产生更为突出的意义。当绘画作品把大自然中固有物上的色彩抽象为色谱中的红黄蓝等颜色时,对我们的主观产生的影响依然是直接存在的,甚至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更为强烈,画面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轻松、自由或是压抑、低沉。

    图7 (莫里斯·丹尼斯)《露台上阳光的点点滴滴》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著作中提出了形式完全取决于“内在需要”的核心艺术美学思想。他认为:“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于人类心灵的反响。人们一向把这一原则称为内在需要的原则。”这一原则引发了西方艺术精神的彻底革命,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推动艺术基本形式要素完全脱离对物象的依附性,赋予创作主体以无限的精神自由,引发了现代艺术由精神到形式的颠覆性革命。形式选择的唯一标准变成了形式是否源自“内在需要”,即形式受到精神的支配。在以康定斯基(1866-1944)为代表的艺术家作品中色彩完全脱离物体,具体物抽象为几何形,以点线面的形式为表达方式,作品中色彩的变化在人的主观感受上形成如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感。如作品《强烈的冲动》(图8)是康定斯基在包豪斯任教时完成的,也是他向学生传达的美学原则:不同色彩的圆圈的相互交叠,似乎是漂浮在太空中的恒星在宇宙中以各自的垂直运动相互吞食和碰撞一样,它们和谐共存,产生球体的音乐。仿佛图中明亮的黄色圆圈代表轻快的音符,红色的圆圈是更加强烈的高音音符,而蓝色给人感受是低音音符但并不沉重,深色的圆是较沉重的音符,圆圈的层层扩散如音乐的强调和回音,一幅由不同冷暖、不同明度的彩色圆圈相互交织,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康定斯基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曾说过,一个黄色的圆圈会显示出:一种从中心向外部的扩张运动,这种运动很明显地向着观看者的位置靠近。而一个蓝色的圆圈,则会造成一种向心运动,其运动方向是背离观看者的。再如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中圈》《构图8号》《构图9号》(图9)等,作品中不同式样的结构状态都能激起一种积极组织的心理活动,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首“音乐”,作品中运用补色,颜色冷暖、明暗不同使得每个色块都发挥着自身的意义,它们更加强调色彩个性化,代表“乐曲”中不同音调的“音符”,分布在作品不同位置的色块组织成为有秩序的“乐曲”(绘画中形体与色彩的比例、程度关系组织成视觉秩序,乐曲中是由不同的振频与振幅组织成为声音的秩序,因此二者有相似的美学规则)。

    图8 《强烈的冲动》

    图9 (康定斯基)《圆中圈》《构图8号》《构图9号》

    同时期的保罗·克利(1879-1940)也有同样观点,他认为“绘画就是音乐”,是纯精神的体现,与物质无关。由于音乐是感官刺激的效果,没有具体物象的对应,是完全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精神层面的艺术,所以音乐是精神象征,多种多样的音符组合成一首乐曲。而色彩能够产生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是通过色环和补色的关系建构起来的,不同色彩对人眼睛构成的刺激程度不同,每种色彩无法独立对人视觉产生影响,色彩的韵律感是由不同色彩之间千变万化的联系所构成的,当多种色块集合在一起时使得画面产生特定的节奏和旋律的意味,因此色彩和音乐具有共同的逻辑规则。康定斯基、克利对色彩的运用就是由这一规则所建立起来,他们认为绘画的价值是给人提供视觉愉悦,与音乐能让人产生听觉愉悦相似,而其中产生的视觉愉悦恰好来自色彩的明暗、冷暖关系以及关系的排列组合方式(图10)。

    图10 (克利)《南方花园》《凯鲁万风格》

    对于色彩的认识,在之后的艺术家作品中仍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装置艺术作品更加突出色彩在三维空间的表达,作品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在草间的作品《消融空间》(图11)中,空间原本是一个纯白色的布有家具的空间,当观众走进来以后,除了观赏外他们还有一个任务是作为创作的参与者将五彩的圆点贴在空间内任意地方,慢慢地,房间就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圆点空间,此时桌椅也“消失”和“溶解”在彩色的波点中。这时,已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完全对象化的形式的象征,已经从作者那里解放出来,而成了鉴赏者的财产。当观者走进空间中感受到很多彩色的圆点包围着自己,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圆点由点到面、由二维到三维布满空间,让人感觉到空间是无边无际的,若将多彩的圆点也贴在自己身上仿佛感觉自己也融于空间,与空间是一体的,和谐地存在其中,此时感受到人与空间的关系是有安全感、充满爱的。在这个空间中观者不会特别注意每一个具体的圆点是什么颜色的,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此时颜色不再表达个性,而是组合为一个色彩斑斓的整体空间,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延伸和边界的消融。

    图11 (草间弥生)《消融空间》

    在草间弥生的作品《无限镜屋》(图12)中,当观众进入这个多彩的空间时,看到的是许多个自己反射在镜面上布满整个房间,在空间中无限地延伸。当有更多的人进入镜屋时,无数圆形镜面反射出无数的个体,但在昏暗的房间及小小的圆形镜面上人们并无法清楚区分哪个是自己,哪个是他人,也看不到空间边界在哪儿,此时镜面反射的不同画面在空间中变得同质化,人与人在圆形镜面上是相似的,通过圆形镜面填充了整个房间,仿佛浩瀚宇宙的无数恒星,让人感受到空间的永恒与无限。同时在无限镜屋这个彩色的社会空间中,人与人是无差别的、平等的,作品更加具有社会性。

    图12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

    色彩抽象的意义由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艺术中色彩是在二维的画框中呈现,由表现具体物到表达艺术家个人情感、情绪,这一时期每一种色彩在画面中都是个性化的,具有可辨识性。而在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中,色彩共生在三维空间中,此时色彩的独特性消失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表达一种不断延续的空间整体性,以及人们所追求的永恒、平等而美好的社会价值。色彩的表现随着时代环境的影响和艺术家的个性创作不断变化着,它始终是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美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色彩空间 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1年1期)2021-04-06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9年5期)2019-06-10秋天的色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缤纷夏日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4期)2018-08-13神奇的色彩(上)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推荐访问:抽象性 当代艺术 色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