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范文推荐)

    时间:2022-10-04 19:45: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4篇

    【篇1】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刘娅莉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题材博大精深,该文从“建筑的属性及艺术性”“中国传统建筑与装饰的关系”“吉祥观念及瑞兽图案”“传统建筑装饰主要部位”这几个方面来简要讨论中国传统建筑上灿若星河的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同中国历史一样,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并且应用广泛,对整个建筑来讲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更多的是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满生活的渴望,就此方面来讲,就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 装饰艺术 吉祥瑞兽

    一、关于“建筑的属性及其艺术性”。中国传统建筑历经万千传承与演变,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西方古建筑因多采用石头建造,被称为“石头的史诗”,而中国古建筑因多采用木头建造,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建筑的物质功能即要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需求,而精神功能则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即趋利避害,纳福迎祥等情感需求。建筑装饰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其它被人熟知的艺术形式有:戏剧、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电影等。与其它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的造型固定,不能被随意更改或塑造,只能通过改变群体的布局、空间大小表现出不同特色。相应的,若建筑物上没有这些形态各异的装饰形式,建筑物只会成为仅有遮风避雨功能的避难所。

    二、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装饰的关系”。从类型上来讲,单体建筑包括:殿、堂、轩、厅、馆、塔、阁、亭、门、廊等,单体建筑又组成宫殿、庙宇、住宅等各式各样的建筑群。整体上是一种由一变多的构成模式,体系严密,构造精美。从建筑的主体上讲,以木构建筑体系为主体,主要有穿斗式、台架式、井干式三类,在保持基本构筑形态的同时,存在地域性、民族性等特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包容度,以及其他建筑体系,例如干栏、窑洞、土楼、毡房、碉房等,数之不尽,应有尽有。从建筑的外观构成上来讲,主要分为屋顶、屋身(同使用者联系最为直接的部位)、台基(衬托建筑的高大和威严,一般建筑一层,隆重殿堂两层或三层)。[1]

    建筑装饰艺术,是依附于建筑实体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当然有些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例如:可以保护建筑主结构,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改善使用的环境。同时它承担着建筑精神创造的使命,使得居住者心灵得到调节与满足,也使得建筑艺术有了思想内涵的表现力。

    三、关于“吉祥观念及瑞兽图案”。吉祥观念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可是说是根深蒂固,凝结着中国人深厚的家族情感与宗教信仰。吉祥观念最初产生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然中出现的飞禽走兽的不了解,以为它们是一种神物,对其充满了敬畏,加之对大自然的各种灾害的无力与茫然,随后逐步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特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例如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吉祥如意等),祈祷平安。人们将这些吉祥观念与具体的图案纹样结合起来,例如植物类(梅、兰、松、竹)、器物类(琴、棋、书、画)、佛家八宝(葫芦、扇子、剑、笛子等)以及字符类。通过比喻、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其融为一体,形成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装饰艺术也从未缺少,如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彩陶动物纹和人鱼面纹,为的是祈求捕鱼丰收;
    汉朝以后,因佛教的传入,福(蝙蝠)、禄(鹿)、寿(桃)、喜等谐音类吉祥图案涌现;
    宋元时期,日臻完善,甚至达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
    明清时期,形式更丰富、吉祥语境表达日臻完美,达到鼎盛。吉祥瑞兽类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必不可少。内容上包括天象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麒麟、马、羊、天禄、辟邪和螭等,它们大多并非真实存在,而是自然之物与人们观念的结合体。

    四、关于“传统建筑装饰主要部位”。主要体现在屋顶、装饰、梁柱等。其中屋顶装饰与大门装饰瑞兽造型最为丰富。屋顶在整栋建筑中地位特殊,引人注目,结构丰富,造型优美,装饰性强。屋顶上的节点既是结构处理的重点,也是装饰的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既要牢固,又要防雨渗漏,由此产生了各种结点构件,这些基于实用目的的结构为装饰提供了用武之地,各种屋脊装饰应运而生,一方面有助于完善结构功能,另一方面创造出美的形象。脊兽主要有实用、装饰、严格的等级制度三大特点,瑞兽形态主要有:正脊两端的吻兽(也称龙吻、鸱尾、鸱吻、螭吻等)和角脊上的仙人走兽(最高等级包括: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形态各异。

    建筑的重要性通过层层大门的仪式得以体现,层层的大门完成从公共场地的壮观与宏伟到闺房和浴室的隐秘与随性的过渡,一道道、一重重的大门的形状、大小、结构都诉说着自身的故事。不同的门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或开阔或封闭、或喧闹或幽静、或庄严或温馨……。古人常言“宅以门户为冠带”。又被称“门面”、“门脸”。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门是建筑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具有了伦理象征意义,古代家庭将家风称为“门风“。其中最典型的大门装饰物莫过于门墩与石狮,造型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宏大气,精美富丽,绝对离不开这些艺术化的瑞兽造型,这些巧妙的艺术手段使得建筑在保有遮风挡雨的基本需求外,赋予建筑物吉祥的内涵,使其更添生机与灵韵。时代在不断更迭,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梭在一幢幢现代建筑之间,那种古朴的温馨、实在之感是否还在?

    参考文献:

    [1] 戴志坚著.《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成》[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

    [2]朱广宇著. 《手绘传统建筑装饰与瑞兽造型》[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县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北区

    收件人:刘娅莉电话:155********

    【篇2】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意蕴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本文从建筑材料、装饰和布局三个方面来简论中国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美学意蕴, 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同于西方传统建筑的最为特殊之处。

    关键词:
    传统建筑 材料 色彩 布局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land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building has a long history .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s such issues tha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as its aesthetic connot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art of building materials , ornament and layout .This is also the most special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建筑材料及装饰色彩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都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与西方建筑大相径庭,享誉全球。

    “说一种好的建筑必含有以下三点: 实用; 坚固; 美观。”打开中国古代建筑史, 可以说, 没有一种建筑不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功能的。城市、乡舍、宫殿、寺观、坛庙、陵墓等等, 最初正是因为实用才被建造起来的。寺院的精神性意义显而易见, 但其同时是僧侣居住的家, 是保护、储藏佛像、经卷的庇护所; 皇陵有象征王权尊贵、煊赫之意, 又兼掩埋残骸、保存随葬文物的实际用途; 园林中的小桥用以渡水;长廊可以导游; 影壁具有遮掩、隔景之功; 即使有些佛塔也有导航之用。时至今日, 长城的实际用途确实微乎其微, 但其建造之初, 确具有阻止异族南下骚扰的实际功效。由此可见, 建筑的实用功能不可抹杀。但是, 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待于发展其精神性的审美意义, 而且, 只有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才是健全的。一般而言, 这种健全的建筑在中国古代屡见不鲜。那些地处高爽、朝向好、采光足、平面布局合理、坚固耐用而又讲究美饰、形象悦目的建筑, 无论在生理抑或心理上, 都是令人惬意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念, 建筑的和谐之美则往往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之间。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所蕴育的内涵是很复杂的。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在所用材料上的的最大特点是以土木为材, 外加一些砖石瓦, 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之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很早就能烧制以土为材的砖瓦, 这种烧制技术是制陶技术在建筑学上的运用, 反过来又促进制陶技术的发展,并且进而从技术向艺术演化, 发明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精工的花纹砖与瓦当。在结构上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

    这种木构架所用的方法, 是在四根立柱上端, 用两横梁两横枋周围牵制成一间。再在两梁之上架起层叠的梁架, 以支桁; 桁通一间之左右两端, 从梁架顶上脊瓜柱上, 逐级降落。至前后枋上为止。瓦坡曲线即由此而定。桁上钉椽, 排比并列,以承望板; 望板以上始铺瓦作, 这是构架之骨干最简单的说法。“间”所以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单位; 每座建筑物都是有一间或多间合成的。这种木构架的结构呈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木这种材料的性能。木长度有限, 这就决定了古代建筑之柱过频, “间”之跨度不能过大的特点。和西方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大教堂内部空间的高广相比, 中国古代建筑的“间”的审美属性偏于小巧而少雄浑之气, 一定程度上切合古人偏于宁静独处的内心要求。同时这种间的狭小, 有时又显得碍手碍脚、过于拥挤, 于是便有了群体组合的出现。群体组合, 主要表现为平面上间与间的连续组合, 经向高空发展的间与间的上下结合, 这种组合方式, 在实用意义上扩大了建筑实用空间, 并且极大地加强了整个建筑群的稳固程度。因为以土木为材, 质感偏于熟软, 而少生硬, 性格温和柔丽, 而少阳刚之气, 这一点在民居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与欧洲古典的石料建筑相比, 即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也还是富于东方特色。建筑群体组合林林总总, 气度不凡, 井井有序, 象征古代中国有条不紊的人间秩序, 空间序列少有西方古典宗教建筑那样向高空发展的, 因而整个建筑形象亲切近人, 轻盈平易, 富于诗意的洋溢而不给人以突兀、惊奇的痛感。

    二.中国古代建筑丰富的装饰表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贱。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 (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传统建筑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且流布范围极广, 虽兼收外来影响, 但却保持了独立的结构体系, 且已积淀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 蕴含了极强的美学意蕴, 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参考文献:

    [ 1 ] 梁从诫. 林徽因

    【篇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首饰的结合
    作者:窦莹莹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

            摘 要:近年,随着首饰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首饰的设计风格可谓种类繁多,但想使设计作品具有灵气,必须将其赋予生命,而生命的来源便是——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建筑方面的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建筑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能反映出不同的社会现象与背景,它们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代首饰设计元素的重要来源。在首饰设计过程中只有弘扬本国传统文化,运用代表性元素使之与现代首饰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首饰设计风格体系,中国的首饰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关键词:建筑;
    传统文化;
    现代首饰;
    元素

            中图分类号:
    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14-02

            

            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简要概述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到汉代:这个时期的建筑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趋同,二是宏阔,有一种包举宇内的伟大气度,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筑结构由简单开始转向较为复杂。

            魏晋到隋唐:其主要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宋元时期: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明清时期:明代的经济高度发达,同时统治者又对人们的思想进行高度的钳制,因此,这时的建筑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皇室建筑崇尚雄伟,而文人则沿袭宋元的程朱理学,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文人气质”的建筑风格。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由屋顶、屋身、台基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屋顶可分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屋身可分为: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
    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篇4】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

    一、导入

    1、猜课文,出自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2、思考,身边有哪些传统古建筑?宋代古城墙、古浮桥、客家围屋、祠堂等

    二、讲授新课

    1、传统建筑的定义

    2、建筑的使用功能

    居住建筑

    如帝王宫殿、官府衙署、贡院、邮铺、驿站、公馆、军营、仓库等。

    礼制建筑

    坛殿、坛庙、太庙、家庙、陵庙、圣贤庙等。

    宗教建筑 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基督教教堂、清真寺等

    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商铺、会馆、旅店、酒楼、作坊、水磨坊、造船厂等。

    文化娱乐建筑

    官学、书院、观象台、藏书楼、文会馆、戏台、戏场等。

    园林与风景建筑

    皇家园林、衙署园圃、寺庙园,以及景区景点内的楼、馆、亭、台等。

    市政建筑

    鼓楼、钟楼、望火楼、路亭、桥梁、养济院、公墓等。

    标志建筑 城垣、城楼、窝铺、串楼、墩台等。

    3、四种基本特色

    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代表有天坛。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代表有故宫、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
    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

    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代表有各地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
    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

    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代表有苏州园林。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
    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4、主要风格流派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人居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 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 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 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

    苏派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充满了江南 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 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讲求一个“藏”字 ( 对比欧洲园林)大半为皇家园林,规模大,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遗,一目了然 。而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 ,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 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 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 、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 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 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 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 ,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闽派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 其最为鲜明的代表。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 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 ,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一般单体建筑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 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晋派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只是在这些地区当中山西一带的建筑风格较为成熟。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

    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

    历史上有徽商、晋商在中国贸易史上大放光彩,在积累无数财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上文已有介绍,晋派建筑在风格上与徽派建筑神似 ,同样的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等。晋派建筑整体风格粗犷与京派也类似。

    川派

    川派建筑,及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一种建筑风格,为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脚楼最为典型。

    南方气候潮湿、昼夜温差大、地面蛇虫等比较多,所以当敌人在居住过程中 逐渐演化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

    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在川派建筑里傣族竹楼和侗族鼓楼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侗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型,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埚,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翅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侗族民间有“建寨先楼”之说。每个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一面牛皮长鼓,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菲盗、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应声,照此击鼓。就这样,一寨传一寨,消息很快就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而来 。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铺设竹板,极富弹性。楼室四周围有竹篱,有的竹篱编成各种花纹并涂上桐油。房顶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盖而成。一道竹篱将上层分成两半,内间是家人就寝的卧室,卧室是严禁外人入内的。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暖的伙房。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一侧搭着露天阳台,摆放着装水的坛罐器皿。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竹楼也在演变进化。不少竹楼已不是全竹结构了。有的用木板作墙铺地,有的用砖块砌墙,有的屋顶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毡,青瓦或铁皮铺成。楼下不再饲养畜禽,只供堆放杂物。

    5、复习巩固

    连线

    6、形成的原因

    气候:北方较干冷,故建筑比较厚实保暖,南方较湿热,故建筑注重排水通风。

    地理:北方土地较平坦厚实,故多为土建筑,而南方土地多低洼盆地丘陵,且因天气影响,多为木建筑。

    人文风俗:北方较为粗狂豪爽,南方多为细腻浪漫,故在建筑上对于纹饰花样来说也会体现出。

    建筑起源差异:中华文明的南北两个起源互有差异。北方建筑最初是穴居(土)发展而来,发展出厚重敦实的风格;
    南方最早是巢居(木),发展出精巧细腻的建筑艺术风格。

    社会历史条件:中国古代的战争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压迫中原,导致北方人不断南迁,在南方出现了客家的建筑,代表就是客家的土楼,以防御为主。

    7、想一想:请试着分析下客家围屋和川派吊脚楼形成的原因?

    8、小结

    建筑的使用功能

    1、居住建筑 2、 礼制建筑 3、 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4、 文化娱乐建筑 5、 园林与风景建筑 6、 市政建筑

    四种基本特色

    1、 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

    主要风格流派

    1、京派 2、苏派 3、皖派 4、闽派 5、晋派 6、川派

    形成的原因

    1、气候 2、地理 3、人文风俗 4、建筑起源差异 5、社会历史条件

    推荐访问: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 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学艺术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学艺术元素 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