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全文)

    时间:2022-09-24 19:15: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全文)

    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3篇

    【篇1】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

    正确认识处理新疆问题

       新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古就是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丝绸之路”,充满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与此同时,由于地处中国西部,且多民族聚居,易产生民族纠纷。近年来境外“东突”势力不顾新疆各族人民福祉,在疆内制造多起恐怖事件,严重阻碍新疆的发展。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正确认识处理民族问题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 

    这些年来,很多汉族人对新疆少数民族同胞,尤其是维吾尔族同胞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民族分裂的“不法分子”。这种民族偏见也存在于维吾尔族对汉族人的看法中。这种相互的偏见最终被真正的不法分子利用,就会造成例如“乌鲁木齐7·5事件”等影响社会安定的暴乱。 

    频繁发生的暴乱严重影响新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新疆现代化建设,为了稳定地发展,必须努力解决新疆民族问题,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就要从改善新疆人民尤其是少数名族民生问题入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问题不仅可以缓解当下新疆各界的民族矛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对于处理民族问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 

    (一)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性 

    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原因,新疆有9个民族是跨国界而居。其中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这几个新疆较大的民族。这些民族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民族有着几乎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极其相似的风俗习惯。全世界有12亿人信仰伊斯兰教,新疆就有1000万。操突厥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从新疆到中亚国家在语言和宗教方面几乎是畅通无阻。因此,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二)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据资料查询知在18世纪20年代,由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影响,地下经文学校、讲经堂、习武所等各种非法民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其中包括“伊扎布特”等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开始向学校中的青少年渗透。特别是极端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极端恐怖势力对新疆的威胁加大。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介入,他们常常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向党和政府发难,使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复杂性。 

    (三)民族宗教问题的敏感性 

    由于新疆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民族宗教无小事,但由于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性和复杂性,因而大家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都比较敏感。有相当一部分人面对民族宗教问题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于是,逐步形成了面对民族宗教问题时许多人都有“不敢管”和“管不了”的心态。 

    二、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这一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并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把一些已被历史所淘汰的遗风陋习当作民族文化重新加以推崇的现象。这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对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即可;但其中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地强调和突出民族差别,企图激化民族矛盾,制造不稳定因素,对这些人,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予以打击,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认识和容纳其它先进文化,坚持使民族文化的发展跟紧时代进步的潮流。 

    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中的人的意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它的深刻影响。群众支持、理解是文化阵地巩固的前提,同时文化阵地的巩固也有利于获得群众支持理解,是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前提,更严肃地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在文化宣传阵地的管理方面,更要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在管理层面上对宣传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清醒的认识,决不为错误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使文化阵地更为健康、纯净。同时,对于大多数群众来说,加强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及文化观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新疆的经济建设,应该继续走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目前的社会现状,可以由新疆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建设目标。同时,对于新疆的人才流失问题也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可以采用大学生援疆政策,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还能对新疆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

    对于经济建设还可以由内陆较为发达的地区带动新疆贫困市县,不仅要在技术和资金上的赞助,还有在教育方面的支持。

    三、“积极引导适应”是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 

    宗教为什么必须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宗教属于上层建筑,尽管它远离物质经济基础,但归根结底也必须服从被经济基础所决定这一客观规律,依赖、适应一定的经济政治制度。宗教只有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作用,也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从历史事实来看,宗教的演变实质上也都是宗教适应一定社会的过程。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来看,当然同样要求宗教与其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总的来说就是党和政府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诚挚热心地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积极投入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使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成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这里强调的“相适应”,主要是要求宗教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与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协调、统一起来。当然,这种“相适应”只是要求宗教界爱国守法,逐步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宗教制度,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并不要求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信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更好地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新疆的民族问题不是短时间内所形成的,而是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下所确定的,对于这样的可谓是棘手问题,我们要以长久的眼光去看待,针对新疆的一些特惠政策我们要履行到底。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新疆问题会得到一个较好的解答。

    信息学院: ***

    【篇2】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

    关于新疆若干历史问题,俞正声这样说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会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各项工作。
    俞正声指出,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我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俞正声强调,新疆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张春贤、栗战书、杜青林、杨晶、郭声琨出席会议。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我校党支部召开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宋主任向我们传达了贵政教201213号文件的精神,指出推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在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当前,青海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维护和加强青海各民族的大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犯罪活动。这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推动青海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几千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地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建设了幅员辽阔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国每一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要大力增强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大力促进我国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强大力量。

    青海各族人民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青海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青海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加快青海发展,造福青海各族人民,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局面。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做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利益,义不容辞投身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

    【篇3】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政策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深刻指出:“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这一重要论述,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政策研究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好政策问题的这五对重大关系,才能切实提高政策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正确认识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找准政策的“关节点”

      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实质上是政策范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两者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政策研究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整体,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又要注意各个局部的特点,重视和发挥具体政策的积极作用,切实找准政策“关节点”,做到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关照局部,避免整体政策与具体政策相脱节。

      坚持系统研究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是找准政策“关节点”的基本方法。系统性是政策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研究就是从事物的全局出发,在系统、子系统、单元、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系统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追求整体目标的优化。结构分析就是把系统分解为一组相关联的子系统,并在整体的指导下协调各个子系统的目标,通过求局部最优化得到的解而达到整体的最优解。比如,当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十一届省委作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就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科学把握省情特点基础上作出的整体政策安排,涵盖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浙江推进科学发展的总部署,也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谋划,由此形成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总抓手。

      坚持宏观指导与微观操作相统一,是找准政策“关节点”的基本原则。一项好的政策,应当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既能从全局高度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略问题,又能从微观角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就是这样一个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安排。从宏观指导上看,化解产能过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2012年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化解产能过剩的实质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微观操作上看,化解产能过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抓得住、能见效、好推动,便于考核、督促和检查。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而且有利于从长远推进企业发展,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正确认识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确定政策的“突破口”

      系统政策链条是相关政策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所形成的链条式政策形态。构成系统政策链条的各个政策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政策研究过程中,应加强政策相关性分析,充分注意同在一个范畴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政策的“突破口”。

      实现政策突破,须科学设计政策链各政策环节之间的链接方式,找准系统政策链条的“激活码”。政策链条是政策环节相互黏合的有机统一体。政策环节链接紧密,就能形成“1+1>2”的政策累加效应,起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政策环节链接松散或脱节,则必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难治本。提高政策环节链接紧密度,关键是找准“激活码”,把各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环环相扣,紧密黏合在一起并有效激活起来。

      实现政策突破,须把握政策环节内部节点之间的交叉对接点,力求具体政策“无缝焊接”。每一个政策环节都是相关具体政策的集合,而每一项具体政策又是用来规范某些主体行为的准则。这些主体行为之间的利益有时是相悖的,这就需要强化政策内部节点的有效对接,确保政策目标一致、政策措施协调。

      正确认识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紧抓政策的“结合部”

      政策是由自上而下多个层次组成的宏大体系。政策总体设计既包括政策顶层设计,也包括政策分层对接。其中,政策顶层设计是战略性设计,解决的是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政策分层对接是战术性设计,解决的是把顶层设计付诸实践的具体问题。搞政策研究,应善于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政策问题中所包含的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将各因子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对各层次因子的比较分析,将不同政策方案按重要性或适用性排列,作出不同层次政策最优方案的选择。

      根据区域特点抓好政策对接。我国采取的是渐进性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是政策设计的重要方法,许多政策出台往往遵循地方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开的步骤。各地应当顺应中央的政策意图,积极争取把实践探索上升到国家层面,努力取得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为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实践经验,推动政策顶层设计落到实处。比如,近年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东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相继得到国务院批复,2013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国家战略举措”不仅引领着各省(区、市)新一轮改革发展,而且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根据职能权限抓好政策对接。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政策权限。政策对接应当按照规定界限进行,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各地不能抢跑,该试点的不能仓促面上推开,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超前推进。同时,该尽早推进的也不能拖延,该结合实际的也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并明确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实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等要求。中央的总体部署明确后,省一级就要抓紧出台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方案推进各项举措落地。

    正确认识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寻求政策的“公约数”

      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从哲学意义上说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是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因此,政策必须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政策统一性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还不平衡,必须防止简单的“一刀切”。

      坚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寻求政策“公约数”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加强对政策的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心理环境等分析,确定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作出因时、因地、因人的判断,以便在政策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做到异中求同。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例。比如,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统一性要求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各地在贯彻落实这项政策过程中,综合考虑各自的地理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化模式。

      正确认识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把握政策的“渐进性”

      研究政策要有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的政策是昨天政策的延续,明天的政策又是今天政策的发展。任何一项政策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发展没有止境,政策创新永远在路上。搞政策研究,不仅要科学把握当前的情况,而且要预测前瞻发展的趋势,还应该深入分析历史的轨迹,研究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理清该项政策的历史沿革和总体脉络,提出现阶段的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做到既不脱离历史,又不落后时代。

      把握政策的“渐进性”,就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古人云,政贵为恒,治须有常。一项好的政策制定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切实做到稳定性、连续性和创新性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定相应的政策目标和政策举措。2002年,党的十六大根据“三步走”战略已胜利实现前两步目标的实际,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步走”战略基础上,郑重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政策设计,充分体现了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接力奋斗的决心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把握政策的“渐进性”,还要蹄疾步稳、急而不躁。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既不能止步,也不能速成。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制定政策时,必须善于把握形势,充分考虑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既不能犯急躁病,也不能当尾巴,切实做到蹄疾步稳。蹄疾,就是要有一种紧迫感,不待扬鞭自奋蹄,努力提高政策研究的超前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战略上勇于进取。步稳,就是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握事物特点,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掌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一个一个地克服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在战术上稳扎稳打。

    推荐访问:新疆 正确认识 若干 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 如何正确认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论文 对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