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准确把握领导社会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时间:2021-06-04 00:0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 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领导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近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素质。本文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有构建社会管理格局的能力,要有强基固本的能力,要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领导社会管理 基本能力 要求
      【作者简介】 许志功,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中将、博士生导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当前,社会管理面临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社会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
      一、要有构建社会管理格局的能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体系,形成有效运转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格局属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总体结构,是社会管理的体制保证,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从这个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管理一定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决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
      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格局,必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遵循社会管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原则;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法律、制度、体制、机制、能力等各种保证建设。
      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格局,既要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努力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加协调有效;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在社会管理结构的这些要素中,党的领导是关键,政府负责是保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基本条件。能不能把握好党的领导这个关键,提供好政府负责这个保证,发挥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个基本条件,既表证和检验着我们各级领导的政治立场,又表证和检验着我们各级领导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
      二、要有搞好公共服务的能力
      搞好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为群众所支持,根本原因就在于体现了管理即是服务的原则;一些社会管理之所以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本原因就在于违背了管理即是服务的原则。
      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各级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经明显地集中到与人民群众基本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环节。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是要下大力解决好分配、医疗、教育、住房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在管理中加强服务,要注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倾斜的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发展民生和各种社会事业。要避免社会结构的“板结化”,切实转变那种“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的情况。
      社会服务不仅有物质的方面,而且有精神方面。社会成员不仅有具体的利益诉求,也有被理解、被关注的情感诉求。社会管理如果只见物不见人,甚至轻视人、忽略人,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年来,由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工作跟不上,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改进。
      三、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
      科学决策是强化源头治理、预防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征地拆迁、出租车运营管理、垃圾场建设、市场整顿等引发了不少群体性事件。究其原因,大多与决策不当或前期工作不够深入有关。
      要科学决策,必须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所谓科学决策,就是决策符合实际,符合规律。要使决策符合实际、符合规律,我们的各级领导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此,就必须改进作风,切实从应酬、会议、文件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带着框框去搞调查研究;就必须出于公心,不能贪一己之利。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功。陈云同志讲,“要九分调查研究,一分讨论决策”,这个话是深刻而实在的。要做到科学决策,就必须这样做。
      要科学决策,必须倾听各方意见,坚持群众路线。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决策就是民主决策。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政策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在作出决策前都要根据“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组织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角度广泛听取意见、多方研究论证。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决策事项,决策前要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风险双重评估,有效预防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
      要科学决策,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决策。法治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相比具有明确性、公正性、稳定性的优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可靠方式。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进行决策,切实把决策纳入法制轨道。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就必须学法、懂法、守法。
      四、要有强基固本的能力
      基层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集散地,也是协调利益关系、疏导社会矛盾的前沿。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前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发表一份调研报告——《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指出,当前我们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方式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这“三多三少”说明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并没有放到基层。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深入基层。要走出大楼,沉到农村、企业、社区去,尤其要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去,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越是到这些地方去,我们才越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越能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越能知道自己工作的利弊得失。
      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重点是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配套建设,筑牢群众工作的组织基础。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基础保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奉献精神,年富力强的高素质基层干部工作队伍。

    推荐访问:把握 准确 能力 领导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