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在苦难伴随下的活着:活着的苦难意识

    时间:2019-05-02 03:17: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转向现实主义创作后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小说主人公徐福贵历经人生的苦难仍然坚韧地活着,让我们看到了忍耐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
      关键词:余华;《活着》;徐福贵
      作者简介:刘海燕(1981-),女,河北省人,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20-01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9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人们不断地思考人究竟为什么而活、人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
      作者余华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者还说,“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徐福贵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的死去。在这出关于死亡的戏剧上演之前,他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终于在一夜之间把祖辈留下来的全部家当输了个精光,由一个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家当之后,死于由老宅迁往茅屋的当天。破败前的少爷不懂得伤心,而破败后的少爷没资格伤心,他只能租种着曾属于自己家的五亩田地,过上了农民的生活。此后的日子里,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了,而他却依然活着。
      我觉得,整篇小说最使我感动也曾使我流泪的地方共有三处。其一,就是当福贵破败成了佃农后,他们家以前的长工并且后来已经成了叫花子的长根两次回来探望他们。每看到此,我都会被长根难得的情义所打动,甚至到现在我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长根,形容这份感动。人真的是要经历了,才能看清楚什么才是最可贵的。其二,就是福贵想方设法地对妻子家珍隐瞒儿子家庆的死,所谓患难见真情,我为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而感叹。家珍是福贵的妻子,也是他的生存导师。从福贵落难前后对家珍态度的明显变化,我们看到了福贵的悔悟,更看到了家珍的善良与可贵。正是家珍在痛苦中表现出来的坚忍和宽容以及家珍和家人对福贵的不离不弃才把福贵从死亡的边缘拉回,她们用温情唤醒了福贵,才让福贵有机会感悟生命的责任和意义,才有了福贵与家珍后来的相濡以沫。其三,就是七岁苦根的死。苦根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当福贵提出要给他买几颗糖时,作为一个只有七岁的儿童,苦根却只是说:“买一颗就行了,我们还要买牛呢!”最后,苦根却因为吃毛豆过多而被撑死了。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因为吃多了而被撑死,那是因为我们还不能理解当年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于是,我们除了伤心地落泪,也只能感叹岁月的苦难了。苦难虽然摧毁了福贵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将他的亲人一个个从他的身边夺走,同时却也给了他与家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的机会,让他在活着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让他拥有了爱别人和感受爱的能力。在这种付出和得到的过程中,福贵的生命也有了质感和张力。可以说,人间的伦理亲情是支撑他活下来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
      苦根死后,福贵实现了他们共同的心愿——买回了一头牛。那本来是一头正要被宰杀的濒死的老牛,它已经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杀它恐怕也活不长了,但是,因为不愿看着老牛再哭,福贵买下了它,并给它起名也叫福贵。
      一晃十年,徐福贵和老牛福贵这“两个老不死的”居然都还活着。福贵吆喝着老牛福贵犁田的时候,嘴里也一遍遍地喊着所有亲人的名字,慢慢咀嚼着对亲人的爱。
      我不知此时的福贵在想些什么,在所有亲人的死亡和生活的苦难的伴随下,他一个人这样活着究竟意义何在?尽管有许多人对《活着》所阐述的“活着”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既然所有的亲人都已死去,此时的福贵也许早已麻木了,他活着也许只是因为“命运”没让他死。
      福贵,显然不是一个命运的反抗者,而是一个命运的承受着。他在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却并没有否定生活,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承受中走向了超脱。我们不得不为他这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精神而打动,这或许就是余华所谓的活着吧!
      苦难永远是文学的主题,也是《活着》反复渲染的内容,作者余华用最原生态的的生活让我们认识了苦难的真正涵义和活着的真正意义。我想以我现在的阅历可能还无法真正理解作者,理解《活着》,或许在许多年后,我回过头来看我走过的路,会有同样的感触。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月第2版.
      [2]、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5]、李娜.《笑着活下去——余华中主人公福贵的生存启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

    推荐访问:苦难 伴随 活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